王清麗 (景德鎮陶瓷學院講師 江西 景德鎮 333001)
形與神是工筆花鳥畫教學中思想的重要討論對象之一。形是指花鳥物象外在的形體,神指的是花鳥畫形體超然于外的一種文化精神。工筆花鳥畫教學主要的思想脈絡都是圍繞“臨摹寫生創作三位一體”,一張好的藝術作品,神固然重要,但形的力量也不能忽視,做到形神兼備才是藝術的本質所在。
早在先秦時期《韓非子.外儲說》中提出“旦暮罄于前”的犬馬難,畫“不罄于前的”鬼魅“易。意在強調肖形。《外儲說》又介紹了“客為周君畫莢”的故事,三年而成的畫莢,近視之“與髹莢者同狀”但當“筑十版之墻,鑿八尺之牘……望見其狀,盡成龍、蛇、禽、獸、車、馬,萬物之狀備具”,對肖形之能極為推崇。東漢的張衡也十分強調畫工肖形的功能。三國時期畫家曹不興的“誤墨成蠅”以及南梁張僧繇“畫鷹畫鷂”的故事都能表現當時畫家對形象真實性的重視。從中國繪畫史上來說,最早在文獻中提出形神問題的是大畫家顧愷之。此時形神問題處于人物畫的表現規則之中。顧愷之的“以形寫神”的理論,確切地表述了“形”與“神”的辯證統一關系,即作為繪畫根基的“形”,是外在的、具體的、可視的,而作為繪畫主宰的“神”是內在的、本質的、抽象的。“神”必須借助于正確的“形”來體現,無形則神不存在。顧愷之指明了傳神對于人物精神世界的表現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和價值。隨著中國繪畫的發展,在美術史當中形神問題似乎成為經典不衰的畫題。不管在山水、花鳥、人物各個畫種當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著。工筆花鳥畫教學的“傳神”,主要是指表現出對象形態的內在特征與動人意趣。其實就是事物的本質特征,即事物的生命力。唐代畫家韓干、曹霸畫馬的時候就非常注重形象真實性,宋代畫家郭熙、郭思在《林泉高致》中說道“學畫花者,以一株花置深坑中,臨其上瞰之,則花之四面得矣。學畫竹者,取一支竹,因月夜照其影于素壁之上,則竹之真形出矣”,把肖形完全強調到機械的地步。唐宋工筆花鳥畫走向寫實主義一面,五代的黃荃所畫的花鳥猶如真實花鳥一般工細。中國歷代工筆花鳥畫家都力求確定形體的真實感和自然性,通過“臨摹寫生創作三位一體”同時提供物象的精神實質,從而達到繪畫最高的準則和宗旨。
工筆花鳥畫教學它主要以花、鳥、蟲、魚為主要描繪對象,借以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精神追求。它不以時間,空間的真實為標準,可以把一年四季不同時期、不同品種的事物畫在一起,它從不刻意于對一花一樹一石的真實描繪,而是注重畫面意境和神韻的創造。形象的真實性在工筆花鳥畫“臨摹寫生創作三位一體”教學的內容中表達的非常清楚,具體有三點:造型精謹;生氣盈然;窮理盡性。首先工筆花鳥畫教學的造型要臻于精微謹細的程度,畫面追求高品位,還要充滿著理性和深入自然的體會。它重視師法自然,但更重視師法自然與作者內在情感的有機結合,通過以形來寫神,表達心中的意趣,這也就是古人常說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這就是說應物象形的問題,形似在描繪一種物象很重要,好的形似應體現物象的風骨氣韻。所謂的以形寫神就是用形與色的形式美,來達到骨氣和力量的內在美,以表現對象的神氣,這就是傳神之道。這種以形寫形的生活真實場景的描繪,演變為在妙用對象的基礎上,采用取舍、對比、夸張、變形等手段來創造藝術境界的需求在學習者的表現世界當中愈來愈受到關注,紛紛“以神寫形,以形寫神”,將花鳥物象的精神性作為根本以此來貫穿藝術家的整體創作過程中。“臨摹寫生創作三位一體”的以形寫神是指并沒有舍棄知覺所獲得的物象的形體質感,而是以此為基全力將知覺能力和直覺能力、想象能力相結合,來穿越獲得物象可視的內部精神性的本質,最終產生一種更為有力地表現本質的形象,一個超越于原型物象而可感的新精神化的花鳥形象。
向傳統學習是當下眾多工筆花鳥畫教學中普遍采取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縱觀當下近幾年的工筆花鳥畫教學創作情況來看,首先成績是值得肯定的,總體上呈現一片繁榮發展大好之勢。很多工筆花鳥畫教學習作缺乏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畫幅的尺寸越來越大,形神兼備的畫作越來越少,有的只是畫面的視覺效果。很多畫家為了追求畫面的視覺張力,吸收借鑒西方的構成因素,在裝飾與色彩上狠下功夫。導致畫面失去中國畫特有的韻味,中西結合的也不倫不類,實乃可悲。作品顯得枯燥乏味,了無生趣。喜歡表現自我新潮的一些東西。雖然這些現象不是工筆花鳥畫教學發展的主流,但不及時加以糾正,必然會當下工筆花鳥畫教學創作產生負面影響,不利于整個工筆花鳥畫教學的蓬勃發展。
工筆花鳥畫“臨摹寫生創作三位一體”教學以形寫神的審美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三點:
工筆花鳥畫在“臨摹寫生創作三位一體”教學中,情感因素始終為重要關鍵。所謂情感透射引起了觀者的審美上的共鳴,并且依存于具體繪畫形象而反映出來。情感表達和傳遞對于藝術創作者來說如何去把控它是一個終身的命題。以情動人、通情達人才會使作品被更多的觀眾接受和理解與支持。這就是所謂的審美意識的潛移默化之形態,審美的愉悅感也正是產生于這樣的審美活動之中。
在現實生活中,如何以情動人似乎顯得更為重要。在學生的創作進程內,首先任何學習者都必須關注自己的生活來源,以及對生活形象具體感知和獨特體驗。其次要有自己明確的認識與獨特的見解,要知道自己為何去創作以及創作的目的是什么。只有具備這樣的情感條件及審美認識,才能結合自己手中的筆墨,對事物的理解,創作出自己獨特的藝術作品。由此可見,只有達到感情條件、筆墨法度的完美統一,才能以情動人。
藝術源于生活,藝術的生活性這是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和表現手段。許多大藝術家都在這條藝術生活的道路上不懈地耕耘著。正因為如此他們的作品有著新鮮的活力和散發著時代的氣息,所以才能鑄就成經典名作。工筆花鳥畫教學“臨摹寫生創作三位一體”表現也正是如此,它表現著萬象世界的花鳥景象和生態境觀,這樣強烈的生活氣息形成了工筆花鳥畫教學源源不斷的藝術創作源頭,學生在觀察自然物象的同時也常常象征性的賦予它們于社會性質,從而體現不同的藝術創作品格。
這種社會品格可以更多地理解為如何通過工筆花鳥畫教學狀物言志,借景而抒發感情。對于這些需要表達的自然景象學生要花大力氣去了解植物和鳥類的生長姿態和品類性格,如此才會體悟它們的真性情,才能在畫面當中去從容的抓住它們的主要特征而加以表現。對于這些問題需要更好的體驗生活,這種生活的構成有物質世界的和精神境界的。今天生活已經發生了許多改觀,人類對于自然界有更好的接觸,可以親臨我們要表達的自然景觀之中,比如云南的熱帶雨林,我們不去從中感悟的話,我們就無法體味植物的生長規律。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影像資料和動植物研究書籍去做更多的了解和解析,這些手段都是傳統當中無法給予的。在精神世界中今天的人們心理境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需要藝術家了解今天審美變化,網絡世界和都市生活對自然心性的向往之情。只有如此我們才能更好的了解生活,創作出符合今天時代價值審美內涵的藝術作品。
“臨摹寫生創作三位一體”教學中完成的好的藝術作品,既要表現情感,也要表達思想,二者互相滲透、密不可分。縱觀整個工筆花鳥畫史,從古至今,寫生為歷代畫家所重視。尤其是工筆花鳥畫教學發展的鼎盛今天,以形寫神的“寫生”觀更是為今日社會所普遍采納,影響非常廣泛。當時比較有代表性的畫家有方楚雄、郭怡琮、周彥生、蘇百鈞、莫曉松等,他們的藝術造詣各有千秋,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重寫生,主張“以形寫神,形神兼備”,在創作的過程中,著意于對動植物形的準確性、真實性、生動性把握,善于表達物象的真實生命。這種在表達物象真實生命的同時,通過物象的靈魂傳遞人的情感,從而賦予畫面新的思想內涵。
工筆花鳥畫“臨摹寫生創作三位一體”教學作為造型藝術,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是工筆花鳥畫教學以形寫神審美思想的表現精髓。工筆花鳥畫教學以形寫神的審美思想對當下工筆花鳥畫教學創作的影響動植物的自然生命、折射出耀眼的光芒。這種光芒與色彩直接影響當下工筆花鳥畫教學的創作。作為新時代的工筆花鳥畫教學工作者,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去繼承與發展工筆花鳥畫教學,創作出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與精神內涵的工筆花鳥畫教學,才不負于這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