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心宇
隨著我國對外貿易規模的迅速擴大,我國已經成為貿易大國,同時我國也成為遭受外國貿易救濟措施調查的最大目標國。但是我國的貿易救濟制度建立時間還不長,應用最多的是對外反傾銷措施,亟待進一步鞏固和完善。為此,本文通過對我國對外反傾銷調查的現狀進行了統計分析,探討我國對外反傾銷過程中存在的相關問題,并提出政策建議。
一、我國對外實施反傾銷調查的現狀
(一)立案數量不斷增加
截止2012年11月底,我國對外實施的反傾銷調查總量為205起(按照WTO的統計標準,每種涉案產品涉及一個國家或地區就視為一起案件,歐盟各個成員國不單獨計算),立案數量不斷。入世前我國發起的反傾銷調查立案總數量為16起,2001年的立案數量為17起,到2002年增加為30起,入世后到2012年11月,我國發起的反傾銷立案總量為189起,約為入世前的12倍。
(二) 涉案國家和地區相對集中
從1997到2012年,我國對外反傾銷目標國共涉及19個國家和地區:美國、韓國、日本、歐盟、俄羅斯、我國臺灣地區及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泰國、印度、馬來西亞、烏克蘭、哈薩克斯坦、沙特阿拉伯、伊朗、南非、新西蘭和加拿大。其中美國涉案最多,38起,所占比重18.7%,其次是歐盟37起,所占比重18%,第三位是日本涉案36起,所占全部比重為17.6%。韓國涉案33起,占16.1%。
(三)涉案產品主要是化工產品
我國對外反傾銷涵蓋化學品及化工產品、塑料和橡膠制品、紙制品、鋼鐵制品、紡織品、機電設備和農產品等10個大類,開始呈現多樣化趨勢。入世前涉案產品只有新聞紙、冷軋硅鋼片、聚酯薄膜、不銹鋼冷軋薄板、丙烯酸酯和二氯甲烷5種產品。入世后擴大到橡膠、機電、紡織品和農產品。從數目看,化工產品涉案128起;塑料和橡膠涉案30起。我國對外反傾銷的產品以中間產品為主,而制成品較少。下列九種產品發起了兩次調查:丙烯酸酯、鄰苯二酚、雙酚A、初級形態二甲基硅氧烷、核苷酸類添加劑、己內酰胺、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太陽能多晶硅、間苯二酚。
(四)結案方式以征收反傾銷稅為主
從終裁結果來看以征收發傾銷稅為主。到2012年11月已經裁決191起(有10起還在處理),其中146起征收了反傾銷稅,所占比重為76%;有8起價格承諾方式結案,所占比重為4%。有33起終止調查,所占比重為17%。有7起撤訴而終止調查;無損害裁定19起;7起案件由于傾銷幅度不足而被政府終止調查。有160起做出肯定性終裁,所占比重為84%,主要以肯定性裁決為主,并且絕大多數案件的初裁和終裁的結果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僅有滌綸短纖、聚酯切片等少數產品終裁和初裁結果有差異。從反傾銷稅率(終裁)看,我國征收反傾銷稅率在0到184%之間,平均稅率不到30%。
(五)反傾銷調查時間較長
我國的反傾銷條例中規定:商務部在60天應決定是否立案,應當自立案調查決定公告之日起12個月內結束;特殊情況下在18個月(548天)內結束。臨時性反傾銷措施不應超過4個月,特殊情況不超過9個月。從我國實踐來看:從立案調查到初裁階段的平均時間為296天;從初裁到終裁的平均時間為195天;從立案到終裁的平均時間為491天(見表2)。法律規定從立案到終裁的最長時間為548天,有44起反傾銷案的裁決超過了548天。根據美國對反傾銷案的裁定程序,一旦對中國企業發起反傾銷調查,從立案到終裁僅10個月左右,甚至在立案169天后就有可能要交納相關的關稅。
二、我國對外實施反傾銷調查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對外反傾銷起到了貿易救濟的效果,對涉案產品進行立案和裁決后,大部分進口傾銷的現象得到改善,涉案產品進口數量和進口份額明顯下降,進口價格回升,受損產業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恢復和發展,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為國內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環境。對外反傾銷起到了貿易救濟的效果,但是由于我們起步晚,目前的實踐較少,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一)部分產品反傾銷措施未達到預期效果
我國對進口產品實施的反傾銷措施,對部分產品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以電解電容器紙為例:我國在2006年4月18日對該產品正式立案,10月16日對日本進口的電解電容器紙初裁,認定傾銷和損害存在,2007年4月17日終裁傾銷和損害存在,并實施反傾銷措施。從2006年起,浙江凱恩特種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規模擴大,但是其產量和銷量變化不大,平均銷售價格呈下降趨勢,可見企業的經營效果并未好轉(見圖2)。
從2007年實施反傾銷措施以來,從日本進口的電解電容器紙的數量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成上升趨勢:從2006年的2449噸增加為2007年的2449噸,同比增加19%,2008年增加9%,直到2009年進口量才減少。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國外廠商把一般貿易方式變為加工貿易,而國內的反傾銷措施沒有對涉案產品的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做出限制,從2005年國內企業開始準備反傾銷立案申請以來,加工貿易進口占比就開始上升,2005年達到94.75%左右,電解電容器紙的加工貿易比重在2007年、2008年高達95%左右,以至于后來海關將電解紙列入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不允許電解紙以加工貿易的方式進口。因此,通過加工貿易方式來進口的做法已經削弱了反傾銷的效果。類似的還有PBT等產品。
(二)涉案產品過分集中,容易導致繼發性反傾銷
我國對外反傾銷產品主要集中在中間產品或原料,如果實施反傾銷措施,勢必會對其上下游的關聯產業發生傳遞效應。反傾銷加劇了原材料供應緊張的局面,并導致原材料價格上漲,削弱下游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對電解電容器紙實施反傾銷措施以來,使用電解紙的下游電容器行業為承擔高額的反傾銷稅,近5年來增加了近2億元的成本,下游電容器行業中生產高端電容器產品的企業損失巨大,南通江海為進口電解紙多支付2000萬元,立隆電子多支付1600萬元。使用進口電解紙的電容器企業多用于生產高端電容器產品,電容器成本增加了22%,其國際競爭力下降。
另外對中間產品實施反傾銷措施還容易導致繼發性反傾銷現象。例如我國在2002年8月1日對苯酚發起了反傾銷調查,2003年6月9日開始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而苯酚又是雙酚A的原料,之后導致了2004年雙酚A廠商的繼發性訴訟。類似的還有2003年8月我國對進口的鄰苯二酚征收幅度為20-79%的反傾銷稅,導致了鄰苯二酚下游產業呋喃酚廠商繼發性反傾銷訴訟。另外,我國對最終制成品發起的反傾銷調查較少,例如富士和柯達膠卷在我國傾銷多年,直到2010年才有企業發起反傾銷申訴。另外在農產品、日用化學品等領域存在傾銷,但是很少用反傾銷調查。
(三) 行業協會作用有待加強
在貿易救濟案件中,行業協會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貿易救濟的申訴方面。從歐盟各國的貿易救濟實踐看,行業協會作為申訴人的案件占絕大多數,而單個企業作為申訴人的情況非常罕見,以英國鋼鐵統計局為例,它不僅僅承擔英國鋼鐵協會的統計工作,還為歐盟委員會提供世界鋼鐵工業的資料,這些數據作為行業損害的證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從美國看,針對我國的許多貿易救濟案都是行業協會提起的。
而從我國反傾銷的實踐來看,行業協會發起反傾銷訴訟的僅4起:中國化纖工業協會于2001年8月3日代表國內產業就韓國生產的滌綸短纖和聚酯切片提出了立案申請;中國畜牧業協會于2009年6月24日對美國產的白羽肉雞提出了立案申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于2009年11月6日對美國產的越野車提出了立案申請。行業協會大多是從政府機構脫離出來,還受到資金、人員及其他條件的限制,其作用還未真正發揮出來。
(四)“雙反”調查較少
在貿易救濟措施中,近年來貿易救濟措施的綜合運用已經成為一種常態,雙反的貿易救濟效果更強,國外常常將反傾銷措施和反補貼措施結合起來同時進行“雙反”調查。我國目前是遭受外國“雙反”調查最多的國家,截止2011年,僅美國對我國采用的“雙反”調查就有26起,另外在2012年美國對我國又實施了5起“雙反”調查。雙反調查中反傾銷調查和反補貼調查分別立案但同時進行,企業難以應對,并且從外國實施雙反調查的結果看,最終實施雙反措施比例較高,對我國的出口企業產生多方面的影響。
而從我國實踐看,從2009年到2012年,我國僅對電工鋼、白羽肉雞、小轎車和越野車、馬鈴薯淀粉、太陽能多晶硅5種產品發起了6次“雙反”調查,其中美國涉案4起,歐盟2起,數量較少。從“雙反”調查的結果看,我國對原產于美國的電工鋼和白羽肉雞以及小轎車和越野車征收了反補貼稅和反傾銷稅,對原產于歐盟的馬鈴薯淀粉征收了反補貼稅和反傾銷稅,關于太陽能多晶硅“雙反”調查還在進一步調查中。因此,我國已經終裁的4起“雙反”調查案件中有3起實施了“雙反”措施,而對于小轎車和越野車的案件暫不實施“雙反”措施。我國的“雙反”數量較少,調查力度偏小。
三、改善我國反傾銷調查的基本途徑
(一)注意外國出口廠商的動向
從我國現有的反傾銷實踐看,盡管對大多數進口產品實施了反傾銷措施,但是部分產品的貿易救濟效果不太理想,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外國出口商利用反傾銷規避措施,極大地消弱了反傾銷的實施效果。實施反傾銷措施中要密切關注外國出口廠商的規避措施,原來采用一般貿易方式進口后改為加工貿易方式進口,或者繞過反傾銷壁壘直接到我國進行直接投資,目前反傾銷的規避措施還在朝著多樣化形式發展。例如我國在2005年對水合肼終裁實施反傾銷措施,同年美國朗盛水合肼生產整體從德克薩斯遷到我國山東,這種規避措施的結果是我國企業面臨的競爭更加激烈。由于我國目前還缺乏相應的反規避制度,即使對進口產品實施反傾銷措施,外國出口商還是可以利用規避措施來弱化反傾銷措施的實施效果,因此對外國企業的反傾銷規避措施應盡快納入議事日程。目前只有密切注意外國出口廠商的動向,一旦發現反傾銷的規避舉措,應盡快阻止其傾銷行為。
(二)積極發揮行業協會作用
由于反傾銷申訴主體的份額在25%以上申訴才能受理,單個企業的份額難以達到這個標準,行業協會可以組織企業或代替企業進行反傾銷申訴。我國的行業協會可以參照國外先進的經驗,改變現有模式和格局。行業協會不僅可以作為反傾銷申訴的主體,同時在反傾銷調查的各個階段起到協調作用。國內有的企業對于外國產品的傾銷缺少預見性,行業協會可以對進口產品進行跟蹤或關注,提前收集資料和價格信息,敏銳的關注外國出口商的行為,一旦發現有傾銷跡象,立刻把信息及時地傳遞給國內企業。還可以考慮定期召開各種形式的企業研討會或組織專業的律師對企業人員進行培訓,協助企業進行反傾銷申訴。另外行業協會還可以協調其行業產品的出口價格,避免價格競爭,進行行業自律,幫助企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三)加快產品創新
對進口產品實施反傾銷措施或“雙反”調查等貿易救濟措施,目的都是為了遏制進口品的低價競爭,維護國內市場價格穩定,促進國內產業發展。對于一些進口品,如果國內有相同或類似產品,國內企業可以實行進口替代,減少進口。從現有實踐看,產品無論是外銷還是內銷,企業都應著眼于產品創新,做好技術研發或技術引進,增加產品的品種或者提高產品的內在質量,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不斷縮小和外國產品的質量差距。有條件的企業還可以進行工藝創新,改善現有的生產工藝或流程,引入新設備。最后,企業還可以利用互聯網,直接與客戶或消費者進行溝通,了解他們的需求,再來設計或改善現有產品。只有不斷進行產品創新,才能避免價格競爭。
(四)培養反傾銷方面的人才
今后我國對外發起的貿易救濟措施會日益增加,發起的反傾銷調查和反補貼調查會越來越多。另外,今后一段時間內新廠商的初審以及到期的日落審查也會不斷增加,同時我國又是遭受外國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這也要求未來需要更多的反傾銷人才。而反傾銷人才需要具有良好的專業素養,既懂法律,又懂經濟、懂會計、精通外語的復合型人才。目前我國的反傾銷調查機構調查時間過長,我國“雙反”調查較少,原因之一是辦案人員嚴重不足,因此應多層次、多渠道培養反傾銷人才。在現有的會計專業中增設反傾銷方向,還可以從注冊會計師中進行選拔培訓,增補國際貿易和反傾銷方面的知識。還可以在現有的法律專業中,鼓勵英語好的律師學習國際會計知識。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可以聯合培養復合型的反傾銷人才。
(五)企業重在提前預防
企業有必要強化反傾銷意識,深刻認識傾銷的危害,熟悉WTO反傾銷的相關規定。首先,我國還有不少企業對反傾銷存在錯誤理解,不愿意提起反傾銷訴訟或者采取各種規避措施,因此,我國在工業制成品的反傾銷申訴嚴重不足。企業應熟悉國內反傾銷條例,熟悉外國出口商的國內法律,聘請專業律師做企業顧問,組織人員進行進口同類產品的價格跟蹤,及時收集市場價格信息,關注進口商的行為,提前預防傾銷的發生。其次,企業要轉變現有觀點,在日常運行中保存好重要的文件、會議記錄等信息,做好文件資料的存檔,規范企業的會計賬目,在反傾銷調查中及時準確地向調查機關提供完整的信息資料。
參考文獻:
[1] 楊榮珍,張玉卿.我國對外反傾銷貿易救濟效果評估[J].世界貿易組織動態與研究,2008年,第11期:1-6.
[2] 楊曉云,藥朝誠.基于行業視角的中國對外反傾銷影響因素研究[J]. 產經評論,2012年,1期: 126-137.
[3] 海聞,李清亮.加入WTO十年來中國對外反傾銷實踐分析[J].國際商務研究,2011年,第3期:37-40
[4] 朱允衛,易開剛.我國對外反傾銷的特點、存在問題及其完善[J].國際貿易問題,2005年,第3期:27-29.
[5] 楊仕輝.反傾銷的國際比較、博弈與我國的對策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123-144.
[6]劉建民.歐美行業協會應對國際貿易爭端機制及其啟示[J].上海商學院學報,2012年,第1期: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