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曉晴
在全球氣候變化深刻影響著人類生存和發展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基礎的低碳產業發展日益成為全球的經濟熱點與潮流。尤其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推動低碳產業發展正成為許多國家轉變發展方式、爭奪發展空間與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廣東作為中國第一經濟大省,也是能源資源消耗大省和氣候、環境壓力較大與經濟外向度最高的省份之一,實現低碳產業發展意義重大。根據廣東低碳產業的發展現狀及海關數據的可得性,本文選取LED燈、太陽能玻璃、光電池、節能燈、硅砂、鋰離子蓄電池等六類低碳產品為代表,分析其出口現狀,探析其中存在的問題。
一、廣東LED燈出口
(一)LED燈出口現狀
被稱為傳統光源最佳替代品之一的LED光源,這些年來頻頻應用在照明、家電、汽車和太陽能產業上,產業規模迅速擴大。2010年被定義為LED發展元年,該年LED產業總規模達800多億元。廣東LED燈自2009年1月開始編入海關HS編碼系統,截止2012年9月,其發展特點如下:
1. 出口走勢震蕩上揚,出口價格在震蕩中趨穩。2009年廣東省出口LED燈136.2億顆,出口值達4.9億美元。2010年,LED燈出口呈大踏步增長趨勢,出口值達8.6億美元,特別是該年國際市場對LED燈的需求增長,均價也在震蕩中走高。2011年,LED燈出口規模有大的飛躍,出口值達19.1億美元,2012年1-9月,出口值達17.2億美元,增長幅度大體與2011年相當,出口價格隨著規模效應,整體趨于穩中有降。
2. 主要出口市場為香港和臺灣。2009年廣東出口LED燈至香港101億顆,占全年出口總量的74.2%;出口至臺灣16.7億顆,占12.3%;出口至印度和日本各4億顆,均占3%。2010年香港仍然是最主要的出口市場,同比增長4.5%,占出口總量的64.7%;而出口至臺灣的激增1.8倍,占20%;出口至日本也有51.8的增幅,占3%。2011年香港也是最主要的出口市場,同比增長12.5%,占出口總量的62.3%;出口至臺灣的增長勢頭不減,占31%;出口至印度和日本保持平穩增長態勢。2012年1-9月,其出口格局與2011年大體相當。
3. 出口以加工貿易和一般貿易為主。2009年廣東LED燈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達96.1億顆,2010年(以同樣方式,下同)出口LED燈123.3億顆,分別占出口總額的49.5%和48.2%;2009年廣東LED燈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35.4億顆;2010年出口46.9億顆,分別占出口總量的17.7%和20.3%。2011年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達206.1億顆,2012年1-9月出口LED燈186.2億顆,分別占出口總額的50.5%和49.7%;2011年廣東LED燈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98.4億顆,2012年1-9月出口76.9億顆,分別占出口總量的18.2%和16.3%。
(二)LED燈出口中存在的問題
1. 核心技術缺乏,產品附加值低。LED光源產業中,LED照明外延片與芯片約占行業70%的利潤,LED照明封裝約占10%-20%,LED照明應用約占10%-20%,但由于上游技術壁壘高,廣東企業不具備比較優勢。如在上游芯片和外延片,主要為全球行業前5大廠商日本的日亞化學、豐田合成、美國Cree、歐洲飛利浦和歐司朗所掌控,掌握大部分核心專利技術,我國不少上游關鍵技術則依賴進口,使得產業規模小,產品國際競爭力不強。
2. 標準缺失,制約產業的發展。LED光源等的行業標準或國家標準長期缺失,質量、標準體系的建立嚴重滯后,更談不上與國際標準接軌。由于標準缺失,導致我國市場上產品良莠不齊,魚龍混雜,使產業高水平發展受到限制。
二、廣東太陽能玻璃出口
(一)太陽能玻璃出口現狀
據海關統計,2012年1-9月廣東出口太陽能玻璃(稅號7007190001項下)377.4萬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5.1%,價值3.3億美元,出口平均價格為每平米8.56美元。其出口表現出如下主要特點:
1. 出口潛力明顯,以外商投資企業為主。自2009年8月以來廣東太陽能玻璃出口總量保持較高水平,呈現震蕩走高態勢,價格趨于穩定。2012年1-9月,廣東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玻璃167.3萬平方米,增長51.4%;同期,外商投資企業出口161.8萬平方米,增長50.5%,占同期廣東太陽能玻璃出口總量的99.2%。
2. 韓國、歐盟和日本為主要出口市場。2012年1-4月,廣東對韓國出口89.9萬平方米,對歐盟出口79.2萬平方米,下降42.9%,對日本出口47.3萬平方米,與去年同期略有下降,上述三地合計占同期廣東太陽能玻璃出口總量的72.9%。
(二)太陽能玻璃出口中存在的問題
1. 技術發展不全面,影響產品整體質量。太陽能玻璃產業近年來在我國發展非常迅速,產能已經躍居世界第一位,世界太陽能玻璃制造工廠也已逐步轉移到中國。在核心技術層面,我國已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站在同一水平線上,但在前期的多晶硅技術方面,我國與世界還有一定的差距,作為太陽能玻璃產業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的廣東情況也是如此,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后期的產品質量和產業的發展。
2. 環保技術不過關,制約低碳產業生產。低碳產業是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產業。廣東大力扶持低碳產業的發展,本意是降低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降低能源和環境壓力,可事實上,國內企業利用國內資源制造出來的節能產品,主要不是為國內所利用,而是替外國人節能減排作嫁衣。例如,廣東太陽能玻璃的生產企業大多利用重油作為燃料溶解礦砂,隨著太陽能玻璃出口的增加,反而加劇了廣東當地的污染,形成明顯的外部負效應。
三、廣東光電池出口
(一)光電池出口現狀
據海關統計,2012年1-9月,廣東共出口光伏電池1.4億個,比上年同期(下同)下降4.9%,價值12.9億美元,增長2.9倍,出口平均價格大體與去年同期持平。總體來看,近來廣東光電池出口表現出了如下主要特點:
1. 一般貿易出口為主。2010年,廣東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光伏電池較2009年增長2.1倍,占同期出口總量(下同)的83.3%;出口平均價格每個11.2美元,上漲70.1%。同期,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較2009年增長29.6.%;出口平均價格上漲1.3倍。2011年,廣東共出口光伏電池價值18.5億美元,其中一般貿易方式出口13.7億美元,占同期出口總量(下同)的74.1%。
2. 國有企業出口快速飆升,出口價格下降。2012年1-9月,廣東國有企業出口光伏電池增長38.2%;出口平均價格每個8美元,較2011年下跌4.6%,但比2010年22.4%下跌幅度明顯收窄。同期私營企業出口下降10.6%;出口平均價格每個12.7美元,較2011年上漲2.7%。外商投資企業出口繼續保持增長勢頭。
3. 香港、東盟和歐盟是最大出口市場。2012年1-9月,廣東對香港出口光伏電池占出口總量的48.7%;出口平均價格每個18.7美元,上漲4.3%。對東盟出口占出口總量的18.7%;出口平均價格每個5.7美元。對歐盟出口增長16.5%;出口平均價格每個29.1美元,下跌44.1%。三地合計占到78.3%。
(二)光電池出口中存在的問題
1. 低價競爭嚴重。在光伏產業鏈中,組件制造由于投資少、建設周期短、技術和資金門檻低、最接近市場等特點,吸引了大批生產企業一擁而上。不少光伏企業的產品都存在轉化率不達標以及電路設計不夠規范兩大問題,這在相當程度上導致我國太陽能電池的銷售價格在國際上處于低位。從2010年以來的廣東光伏電池出口數據看,其出口呈現加工貿易出口價格高,一般貿易出口價格低;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價格高,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出口價格低的狀況。價差最多可達8倍。
2. 外部負效應明顯。我國多晶硅生產項目耗電量巨大,生產1千瓦太陽能電池約需10公斤多晶硅,需要消耗電能3000-5000度。每提純1噸多晶硅則產生8噸以上的四氯化硅以及三氯氫硅、氯氣等廢液廢氣,具有極強腐蝕性,回收成本高昂,一些生產企業甚至完全沒有安裝回收設備,也未能完全掌握廢氣回收技術。
3. 對外貿易環境日趨惡化。截至2012年上半年,我國已建、在建或擬建的國內多晶硅項目超過70個,投資規模將超過2300億元,產能將超過35萬噸。大規模的投資建設帶來了多晶硅產能過剩和行業內的惡性競爭。據測算,2010年我國國內多晶硅產量達到5.67萬噸,如果折算成光伏電池容量計算,過剩幅度約35%。到2012年上半年,過剩幅度約41%。產能急劇增長,使得市場競爭加劇,甚至出現了某些企業低價傾銷的情況。2012年9月6日,歐盟正式宣布對我國光伏組件、關鍵零部件如硅片等發起反傾銷調查,涉及產品范疇超過此前美國“雙反案”,涉案金額超過200億美元,是迄今為止歐盟對華發起的最大規模貿易訴訟,這對已入寒冬的中國光伏企業是致命性打擊。
四、廣東節能燈出口
(一)節能燈出口現狀
中國是節能照明產品的出口大國,節能燈的總量有70%出口,產品出口到世界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廣東是節能燈出口大省,據海關統計,2008年廣東省出口節能燈3.1億美元,共3.8億支;2009年廣東省出口節能燈4.4億支,出口額3.5億美元,比2008年同期(下同)增長13.5%和12%。2010年廣東省出口節能燈5.5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大幅增長57.1%;2011年廣東省出口節能燈6.6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大幅增長20%。其主要特點如下:
1. 出口額逐漸走高,一般貿易出口占優。2010年以來,廣東節能燈出口延續了去年底的增長勢頭,2011年出口增速較快,2012年1-9月,出口值4.1億美元,與上年同期保持平衡。2010年,廣東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節能燈2.6億美元,大增85.4%,占77%;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節能燈0.2億美元,下降25.6%。2011年,廣東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節能燈3.6億美元,增長15.4%,占74.7%;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節能燈1.2億美元,增長29.6%。
2. 外商投資企業和私營企業出口為主,國有企業出口持續下降。2009年,廣東外商投資企業出口節能燈1.4億美元,增長2.6%,占40.2%;私營企業出口節能燈1.1億美元,大增63.9%,占32.3%;國有企業出口節能燈5281.6萬美元,下降18.5%。2010年,廣東外商投資企業出口節能燈1.9億美元,增長1倍,占45.8%;私營企業出口節能燈2.3億美元,增長1.1倍,占35.4%;國有企業出口節能燈1.2億萬美元,下降14.6%。
3. 主要出口至東盟和歐盟,今年對東盟出口增長較快。2009年,廣東出口節能燈至東盟8340萬美元,增長58.2%;出口節能燈至歐盟6622.5萬美元,增長1.1倍;兩者合計占42.5%。2010年,廣東出口節能燈至東盟1.2億美元,增長1.3倍;出口節能燈至歐盟0.76億美元,增長90.8%;兩者合計占41.6%。
(二)節能燈出口中存在的問題
1. 缺乏自主創新資源和條件。目前在節能燈行業國內大部分的企業仍然使用技術落后、污染嚴重、效能低下的老舊設備生產節能環保用品,在生產工藝上缺乏先進的科技手段;僅靠引用外國生產技術來制造產品,更缺乏自主創新的條件和資源。幾年來,無論是國家監督抽查,還是一些省級抽檢,廣東節能燈產品質量一直徘徊在較低的水平,低劣產品充斥市場,亟需整頓改革。
2. 原材料價格上升,加大出口成本壓力。通貨膨脹導致熒光粉、燈管等節能燈原材料的價格高漲,國際能源價格上漲也造成了節能燈的成本壓力不斷加大。在出口成本增大的情況下,為了爭奪國外市場機會,企業出口的低碳產品價格并沒明顯提升,企業利潤空間進一步壓縮。企業為了生存只能靠降低品質來保住利潤,如偷工減料或對相關性能參數低值高標等,這些問題已在非洲、東南亞等市場冒頭。
五、廣東硅砂出口
(一)硅砂出口現狀
廣東是我國硅砂的主產地。廣東硅砂出口在2006年出現了井噴式發展,當年出口硅砂612萬噸,同比增長114.3倍。商務部、海關總署聯合發布公告,自2007年3月1日起,正式恢復禁止天然砂出口管理措施,除金屬礦砂外,硅砂及石英砂以及其他天然砂將被禁止出口,同時國土資源部2007年8月10日下發《關于加強海砂開采管理的通知》,規定對國內硅砂開采實行開采總量控制制度,礦權有效期內嚴禁超總量開采,進一步遏制了廣東硅砂出口迅增的勢頭。(表1)。
(二)硅砂出口中存在的問題
1. 體制和資源管理機制問題。硅砂屬于國防、航天、新能源工業的支撐材料,以及環保產業、低碳經濟的功能材料行業。在發達國家,硅化產品的產值非常高昂,而國內因為科技實力不足,只能以產品粗加工為主,高端產品被國外企業壟斷,自己基本滿足于原料的低水平出口創匯。
2. 企業亂采濫挖現象仍然嚴重。由于只滿足于原料的低水平出口創匯,很多地區都出現亂采濫挖天然砂現象,并帶來河砂資源減少、河床低陷,加劇污水倒灌、咸潮回溯,影響環境,還給防洪和河道航行安全留下不小的隱患。
3. 低價傾銷。自相壓低出口價格,遭到了一些國家的反傾銷訴訟,當中國實施配額管理后,一些國家又指責中國政府干預市場;而國外在低價購進礦砂資源后,用高技術加工成精細化工產品再高價賣給中國,兩頭擠壓,惡性循環。
六、廣東鋰離子蓄電池出口
(一)鋰離子蓄電池出口現狀
據海關統計,2010年廣東出口鋰離子蓄電池6.5億個,出口值9.3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7%和20%。2011年鋰離子電池出口值13.7億美元,2012年1-9月鋰離子電池出口值12.1億美元。主要特點是:
1. 出口量與2008年水平持平,走勢基本穩定。自2005年以來,鋰離子蓄電池的出口量呈穩步上升趨勢,出口價格則以2007年為拐點,呈前跌后升態勢。
2. 出口以加工貿易為主,一般貿易出口增快。2012年1-9月,廣東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鋰離子蓄電池3.5億個,價值8.7億美元,增長14.5%,占同期廣東鋰離子蓄電池出口總額(下同)的54.8%;一般貿易出口1.9億個,價值4.3億美元,增長51.4%,占38%。同期廣東以加工貿易方式進口2.3億個,價值4.9億美元,占87%。
3. 私營企業主導出口,集體企業出口激增。2012年1-9月,廣東私營企業出口鋰離子蓄電池5.6億美元,增長16.7%,占54%。同期,集體企業出口2.7億美元,激增60.7%,占21%;國有企業出口1.4億美元,下降6.2%,占17%。
4. 香港、日本和韓國是傳統出口主要市場。2012年1-9月,廣東鋰離子蓄電池對香港出口1.8億顆,價值4.1億美元,增長8.5%,占52.1%;對韓國出口0.5億顆,價值0.9億美元,下降12.3%,占11.8%;對日本出口增長迅速,共出口0.6億顆,價值0.7億美元,是去年同期出口量的3倍,占15.5%。
(二)鋰離子蓄電池出口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全球碳酸鋰行業長期處于巨頭壟斷格局中,三大巨頭智利SQM、美國FMC和德國Chemtall合計年產能逾8萬噸,占全球市場80%的份額,我國高純度碳酸鋰多依賴進口。因此,國際巨頭一宣布提價,必將對國內碳酸鋰下游市場供給產生影響,鋰電池的加工利潤自然大大降低。
再加上國內鋰離子蓄電池生產質量缺少國家統一標準,一些地方盲目上項目,自檢自控能力差,造成產品的質量問題不斷,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該產品的出口競爭力提升。低碳產業是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產業,通過對以上六種低碳產品進出口情況分析,我們發現在產業迅猛發展的同時,也存在十分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針對上述問題,一方面,政府要加緊制定相關產業發展的宏觀指導規劃,防止各地的無序競爭;加緊制定相關國家標準;加大對低碳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在政府采購、補貼形式方面盡可能向國內相關企業傾斜。另一發面,國內相關企業要加大研發力度,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盡快掌握相關產業的核心技術,早日在低碳產業國際分工中占據一個相對有利的地位。
參考文獻:
[1]http://www.eepw.com.cn/article/ 107175.htm 《2010年被定義為LED產業發展的元年》.
[2]《多晶硅概念公司遭遇估值“陷阱”》中國經營報http://news.cb.com.cn/html/50/n-54250.html.
[3]《行業“減速”是對前期“高速”發展的調節》,新浪網,2009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