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愛華,王強
(1.江西工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江西萍鄉337055;2.井岡山大學,江西吉安343009;3.吉安市仿生包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西吉安343009)
近年來,隨著陶瓷材料的迅猛發展,它在工業上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同時也對其性能和加工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陶瓷材料的硬脆性及良好的耐磨性、耐腐蝕性、電絕緣性等特性,導致機械加工難度大、成本高,而且會導致陶瓷零件的強度下降,從而限制了陶瓷材料的使用[1]。研究質量好、效率高、成本低的機加工技術,將促進陶瓷材料在各領域應用的深入[2]。陶瓷材料是典型的硬脆難加工材料,改善陶瓷零件機加工質量的方法,主要是合理選擇加工工藝參數、改善材料加工性能、優化設計材料顯微結構。其中,機加工工藝參數的優化選擇最為重要,也是效果好、成本低的方法。
應用表面響應法[3],擬合響應面模型,確定影響陶瓷材料機加工性能的主要因素,優化機加工工藝參數。采用回歸方程擬合實驗因素和響應面之間的函數關系,將多元回歸分析、最小二乘法和實驗設計相結合,進行實驗工藝參數和過程設計,對回歸方程進行分析即可得到最佳的加工工藝參數組合[1,4]。
在實驗設計基礎上,建立設計變量與產品響應量的函數關系,即為響應面模型。一階響應面模型就是線性響應面模型,也就是響應量(即輸出特性)Y 和實驗因素X 間的函數關系與線性函數近似。
設有n 個獨立的實驗因素Xi(i = 1,2,…,n),它與響應量Y 之間呈線性函數關系:
Y=β0+β1X1+…+βnXn+ε
式中:β0,β2,…,βn為待定系數,根據實驗數據采用最小二乘法來估算;
ε 為擬合誤差,是一個隨機噪聲因素,服從正態分布。
在許多情況下,響應量與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并不是線性函數關系,而是復雜的非線性關系如二階模型,這就要用響應曲面法來進行參數優化。
假設Xi∈R,其中R 是實驗因素Xi所允許的范圍,則二階響應曲面的模型為:

式中:β0,β1,…,βn,β11,β12,…,βnn通過最小二乘法估算得到,再通過方差分析和F 檢驗確定模型的可行性。
通過優化理論找出響應面輸出最大值,即為最優的工藝參數值。
硬質合金刀具允許的切削速度是高速鋼刀具的3倍。在同等條件下加工陶瓷材料,硬質合金鋼刀具的磨損量比高速鋼刀具的磨損量要少得多[5],其磨損量的比較見圖1所示。加工陶瓷材料時,應優先選用硬質合金刀具[6]。
幾何角度是刀具切削部分幾何形狀的重要參數,直接影響陶瓷機加工的質量以及切削的穩定性[7]。

圖1 硬質合金與高速鋼刀具的磨損量比較
在刀具的幾何參數中,前角對切削力的影響最大。前角增大,切削變形與摩擦力減小,切削力相應減小,即切削力隨著刀具前角的增大而減小。陶瓷是典型的脆性材料,塑性變形小,形成的切屑屬于崩碎狀,前角的作用不顯著。為了保護刀刃,提高刀頭強度,應取較小的刀具前角。
后角的主要作用是減小刀具后刀面與加工表面的摩擦,刀具前角確定后,后角的大小和刀刃的鋒利程度成正比,也影響刀刃的散熱,從而影響刀具的耐用度。后角的大小,關系到后刀面與工件間的摩擦、切削刃的銳利程度等,但后角太大將使刀刃強度和傳熱能力減小。
加工陶瓷材料時,通常根據背吃刀量來選擇后角。粗加工時,背吃刀量大、進給量大,后角取小值;精加工時,背吃刀量小、進給量大,后角取大值。陶瓷材料的強度、硬度高,為加強切削刃,一般采用較小后角。
采用大的主偏角,能夠有效減小切削力,但會降低刀具耐用度,也使得加工表面粗糙度變差。加工陶瓷材料時,為改善刀頭散熱條件及強度,降低切削溫度、提高刀具耐用度,獲得較好的零件表面粗糙度,應選用較小的主偏角、較大的刀尖圓弧半徑,在靠近刀尖處設置一個過渡刃。
根據機加工條件和陶瓷零件的加工要求,選擇合理的切削用量(背吃刀量、進給量、切削速度),對于提高機加工生產率和刀具耐用度、保證加工質量、防止陶瓷零件脆性斷裂極其重要。在刀具材料相同的條件下,背吃刀量、進給量和切削速度的取值不是由某一個因素決定的,應綜合考慮陶瓷零件的加工方式、加工工藝要求和零件材料特性等因素,優化得到最佳值。
背吃刀量對加工質量及刀具耐用度影響較小,如果刀具耐用度為定值,要保證最高的生產率即金屬切除率最大,顯然應該首先盡量選擇大的背吃刀量。粗加工的背吃刀量根據工序余量而定,除留下后續工序余量外,粗加工余量盡量一次加工完成,以使走刀次數最少。
通過正交試驗,得到加工陶瓷材料背吃刀量的優化值為:粗車外圓1.5 ~4 mm,精車外圓0.02 ~0.1 mm;鉆削深度9.5 mm。
確定背吃刀量后,根據機床動力和工藝系統的剛性或零件加工表面粗糙度的要求,盡量選擇大的進給量。進給量是影響加工零件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太大會造成零件加工表面質量下降,要提高表面質量必須采用較小的進給量[8]。粗加工時,進給量的選擇受切削力的限制,在工藝系統強度和剛度允許的情況下選擇較大的進給量;半精加工和精加工時,進給量的值比粗加工時小,產生的切削力不大,故進給量主要受到零件表面粗糙度要求的限制,一般選較小值。進給量和表面粗糙度的關見圖2。
切削陶瓷材料時,若進給量大于0.228 6 mm/r,零件加工表面會出現嚴重破裂。通過正交試驗,得到加工陶瓷材料進給量優化值為:粗車外圓時0.15 m/r,精車外圓時0.06 mm/r;鉆削時0.3 mm/r。

圖2 進給量和表面粗糙度的關系
根據選擇切削用量的基本原則,應該在背吃刀量和進給量確定后,再根據刀具耐用度選擇切削速度。切削速度是影響機加工性能的主要因素,切削速度對切削力的影響呈馬鞍形變化,切削速度與刀具磨損的關系見圖3所示。

圖3 切削速度對刀具磨損的影響
切削陶瓷時,應采用低的切削速度。一般僅為鑄鐵切削速度的一半,這樣零件及刀具的溫度較低,可避免加工表面裂紋[9]。正交試驗得到的切削速度優化值為:粗車外圓15 m/min,精車外圓10 m/min;鉆削速度10 m/min。
陶瓷材料的切削加工過程和金屬材料有著明顯的不同[10],但只要合理選擇加工方法、刀具、切削用量、冷卻方法,優化工藝參數,采用普通刀具和傳統機械加工方法進行陶瓷材料的切削加工,完全有可能達到工藝簡單、效率高的加工效果。
【1】陳垚.可加工陶瓷機械加工技術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7:10-39.
【2】黃春峰.工程陶瓷加工技術的發展與應用[J].工具技術,2000(12):3-6.
【3】陳品,吳兆華,黃紅艷,等.表面響應法在埋置型大功率多芯片微波組件熱布局中的應用研究[J].電子質量,2001(1):40-43.
【4】石振鵬.45Cr 淬硬鋼薄壁件車削工藝優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8:5-36.
【5】馬廉潔.可加工陶瓷切削加工的實驗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4:24-26.
【6】GROSSMAN D G.Machining a Machinable Glass-ceramic[J].American Machinist,1978(5):139-142.
【7】郭春麗.陶瓷零件的加工方法[J].陶瓷,2006(3):21-24.
【8】賈志新,艾冬梅,張勤河,等.工程陶瓷材料加工技術現狀[J].機械工程材料,2000(2):2-4.
【9】白雪清,于愛兵,賈大為,等.可加工陶瓷材料機械加工技術的研究進展[J].硅酸鹽通報,2006(8):130-136.
【10】鐘利軍,于愛兵,劉家臣,等.可加工陶瓷材料的機械加工技術[J].現代技術陶瓷,2003(2):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