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世紀》2013年第21期
從2002年高校擴招之后的首屆畢業生開始,大學生就業難就成為每個夏季的新聞主題,因為畢業生的總量每年都在增長,不斷打破記錄。對于突然增長的就業需求,市場的吸納需要時間,就業固然有困難,但沒有那么嚴重。根據十來年的經驗,每年都在增長的大學畢業生大體上被消化了,這是一個基本事實。那么,年復一年大學生就業難的驚呼究竟來自何處?答案是來自不合理的就業率統計。警報總是在三四月拉響,因為大學開始按月考核就業率了。沒有比大學生還未畢業就硬要求他簽約就業更荒唐的事了。當務之急是按照國際慣例將統計時點后延,同時,利用社會化手段建立畢業生就業率統計新機制。

《中國經濟周刊》2013年22期
近日,聯合國的一份報告指出,世界生產的大約70%的電子產品最終變成垃圾并流向中國,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電子“垃圾場”。聯合國相關規定指出,禁止美國等發達國家將電子垃圾轉移至中國和越南等發展中國家。因此,大多數電子垃圾只能通過非法途徑進入中國,在不正規的小作坊分類處理后,最終又出售給富士康等大公司。小作坊的回收處理過程觸目驚心,很多電子垃圾的處理過程是簡單的焚燒和強酸浸泡,因此,小作坊的工人和當地的環境都受到了有毒重金屬的嚴重危害。在政府部門的努力下,電子垃圾流入中國時不再那么肆無忌憚。然而,電子垃圾依然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挑戰。

《中國商界》2013年第6期
經濟下滑、消費疲軟,中國零售業原本日子就不好過。再加上持續非正常上漲的商業地產租金,更是成了壓垮中國零售業最后的一根稻草。之前只是不堪重負的中小零售企業不時關店,現在就連跨國巨頭關店也成了家常便飯;而無論是內資還是外企,零售企業利潤下滑是不爭的事實,有的甚至是持續負增長。尤其是大部分零售企業都紛紛介入商業地產開發和運營,更是令人擔心:不管是主動趨利為之,還是難承高租金之重被動介入,都難免會讓零售業偏離主業。更何況,當下的零售業原本就已經是個“二房東”了。長此以往,零售業真的會有“滅頂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