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月1日至6月18日的49個交易日中,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22次創出了2005年匯改以來新高,年初至今對美元累計升值約1.7%,而去年全年升幅也僅為1.03%。同時,人民幣對歐元、日元的匯率中間價今年累計增幅分別為2.6%和19%。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相繼展開前所未有的量化寬松競賽令全球貨幣競相貶值,內外利差推動海外資金涌入,可能是人民幣升值的根本原因。

——升值的影響。人民幣強勢升值對經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出口企業和金融市場上。對企業而言,持續升值進一步壓縮其利潤空間。商務部近期的抽樣調查顯示,77.5%的外貿企業利潤明顯下滑,有73.4%的企業預計今年全年出口利潤同比只能持平或者下降。對金融市場而言,專家認為,有至少上萬億美元投機資金已潛入國內,主要以香港為套利市場。大量套利資金可能在很短時間內逆轉出逃,引發金融機構流動性危機和資產價格快速下跌。對消費市場而言,隨著升值吸引資金流入,內部流動性更加寬松,物價上漲壓力加大,“對外升值、對內貶值”惡性循環或將重現,居民對內購買力實際下降,部分轉向國外高端奢侈品市場。
——趨勢分析。短期內,人民幣對美元雖仍有繼續沖高態勢,但中長期內難以持續,主要原因是:一是由于目前經常賬戶占GDP比率已經處于合理范圍內,人民幣匯率波動更大程度上受到資本流動的驅動,在此時放寬人民幣匯率波動區間以及降低對中間價的干預,可能導致人民幣匯率超調。因此,央行可能緩行放寬人民幣匯率波動區間的政策,同時增強對中間價的引導。二是近期政府已經加強了對短期資本流動、尤其是通過貿易渠道的短期資本流入的監測與管理,預計未來一段時間中國面臨的短期資本流入可能有所減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