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有法 謝國才
信息化、城鎮化相互融合,智慧城市建設已成為我國新型城鎮化的必由之路。金華必須搶抓機遇,積極推進智慧城市建設
智慧城市建設是推進政府服務轉型、城市經濟升級、居民生活便利的一項前瞻性、引領性工程。目前,金華市已成立了領導小組,并向住建部上報爭創國家智慧城市試點方案。金華市開展智慧城市建設有其自身優勢:
信息基礎設施完備。金華市是全省的第二大“信息港”,全市擁有2條國家一級和10條國家二級光纜干線,建有浙中第一個雙線接入的國家A類互聯網數據中心,是全省第二大信息傳輸樞紐。光纜到達全部鄉鎮和95%以上的行政村。目前在互聯網國際出口帶寬、城域寬帶主干網、移動通信網、通信業務等方面的基礎指標已居于省內先進水平。金華IDC機房成為構建“數字金華”和“浙中數據信息匯聚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水平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
智慧產業環境良好。金華市是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市區集聚電子商務企業120多家,市區四大園區已集聚了70多家全球電子商務門戶網站,擁有“中國行業電子商務100強”網站企業9家,“中國商業網站100強”企業3家。義烏國際商貿城、永康五金城等傳統有形市場與電子商務無形市場互動發展。近年金華市先后出臺了關于鼓勵和培育電子信息產業、電子商務的政策意見,在創新創業、人才引進、項目招商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扶持,為信息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智慧應用成效顯著。建成了全市統一的電子政務網絡,市縣兩級政府網站開通率達100%,政府門戶網站成為信息公開,網上辦事和政民互動的重要窗口。城市管理、質量監管、人口和法人管理等方面的“金”字工程等一批電子政務重要業務系統建設扎實推進。社會和公共事業信息化發展迅速,教育、醫療、社會保障、文化等民生重點領域信息化取得顯著進展。全市100%行政村覆蓋遠程視頻互動系統,80%以上鄉(鎮、街道)建立了綜合信息服務平臺。
智慧城市建設提速。201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國家、省開展智慧城市建設示范試點,金華市智慧城市試點工作也已全面鋪開。中國電信浙江公司與金華市政府簽訂了“十二五”信息化戰略合作實施協議,電信云計算中心項目正式落戶金華市區,市區與阿里巴巴(中國有限公司)簽訂了有關“中國·金義電子商務新城”建設的戰略合作協議,金華市智慧城市建設已經提上議事日程。
但是,金華市智慧城市建設也面臨瓶頸與挑戰。一是缺少總體規劃,宏觀指導缺失。二是技術發展落后,物質支撐不強。三是體制機制滯后,有效整合困難。四是資源要素緊缺,建設挑戰不小。五是生活成本較高,便民惠民不易。
為加快推進金華市智慧城市建設,金華市應以爭創國家住建部智慧城市試點為契機,堅持以智慧技術發展為基礎,以智慧應用為導向,以市場需求為動力,加快推進智慧基礎設施、智慧產業、智慧應用體系三大重點領域建設,打造一批示范工程,全面推進金華市信息網絡綜合化、寬帶化、物聯化、智能化,將金華打造成為信息網絡通暢、智慧經濟發達、生活舒適便捷、城市管理高效、公共服務完備、生態環境優美、惠及全體民眾的智慧型城市。
——健全體制機制,創造建設良好環境。一是制定總體規劃和實施方案。在發展規劃綱要基礎上,研究制訂智慧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和總體方案,明確智慧城市建設的戰略目標和實施路線圖。要研究制訂加快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的市級有關部門、重點縣(市、區)和重點企業,明確分工,扎實推進智慧城市建設。
二是發揮市場資源配置機制。引入市場機制,采取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的市場運作模式,通過開放政府資源和市場、政府補貼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用市場化手段鼓勵企業參與信息化項目的建設和經營管理,在確保政務安全的前提下,通過合理方式授權企業參與籌資、建設、運營和管理。
三是強化聯動和區域合作。加強與國家、省有關主管部門聯系,爭取更多市信息化項目落戶金華市,創新應用試點示范。加強與周邊設區市的合作和信息交流,特別是在新一代寬帶通信網絡、空間地理信息共享服務平臺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以及優先發展旅游商貿、現代物流、醫療衛生、電子政務等現代信息服務業方面,積極推進合作交流。加強與國內外先進地區的合作和信息交流,鼓勵他們到市區拓展業務,以促進金華市信息化的創新發展。

四是強化知識普及。重點抓好各級領導、機關干部和企業家的培訓,提升推動智慧城市建設的能力。五是健全考核評估制度。建立信息化技術與電子政務應用考核評價體系,促進信息化項目建設和運行上水平。
——突出重點,爭取建設綜合效益。一是基礎先行,創新引領。智慧城市建設專業性非常強,要在充分發揮本地電信運營商作用的基礎上,加強與省級乃至國家級電信運營商等大企業的合作,堅持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先行,為智慧城市發展提供充分的、安全可靠的、超前的基礎能力保障服務。同時,要以創新為動力之源,在建設中堅持技術創新、應用商業模式創新、行業應用標準和制度創新相結合的創新,提高統籌兼顧的聯合攻關能力和市場開發能力。
二是重點突破,示范帶動。智慧城市建設一定要牢牢把握金華市區域發展實際和產業發特色,以點帶面,有序推進。要以金義都市新區田園智城建設作為金華市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平臺,盡量將更多的建設試點落點在新區,支持新區智慧物流、中國·金義電子商務新城等示范工程建設。要以電子商務作為智慧產業的重中之重,帶動推動形成由高端電子信息、軟件和信息服務及物聯網產業組成的智慧產業體系,將金華市打造成為浙江省重要智慧產業基地建設。通過示范帶動,加快經濟社會重點領域的智慧應用系統建設。
三是聯合共建,整合發展。積極爭取國家、省的支持和幫助,聯合省內外信息化服務供應商,共建金華的信息基礎設施和應用系統,聯合開發信息資源。在各部門、縣(市、區)和各企業之間提倡優勢互補、共建共享,充分整合原有信息平臺,避免重復建設、資源浪費。要從全局出發,打破部門、單位之間的界限,科學規劃、分工合作、互補互利,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促進網絡的互聯互通和信息資源的共享。
——強化保障,確保建設有序推進。一是資金保障。加大財政金融扶持力度,逐步建立項目預算安排與項目執行效果評價有機聯系的績效評價機制。在國家、省級智慧城市產業示范基地、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示范區、軟件工業園以及現代信息服務業試點城市等項目申報和實施過程中,爭取上級資金支持。政府積極引導,建立和完善適應信息化發展的多元化投融資渠道,以財政的增量投入調動社會的存量資源,引導全社會資金、技術、管理等資源投入。建立風險投資機制,鼓勵國際、國內風險投資基金和公司來金華市區發展,積極支持有條件的企業上市,利用資本市場發展壯大,同時引導企業開發好前期項目,與風險資金進行有效對接。
二是技術保障。貫徹實施標準化體系。加強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省市地方標準的宣傳貫徹實施,對尚無標準可循的創新應用,可參照相關國際標準,制訂暫行技術規范。建立網絡安全環境。貫徹執行全市統一的電子政務安全保障體系。實施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建立信息安全責任體系,建立信息網絡安全技術、設備和產品的緊急管理制度。推廣應用電子認證體系。在電子政務、電子商務領域普遍使用電子簽名證書,健全規范電子商務交易行為的各種機制,落實安全技術措施,切實保障電子商務交易中支付、數據及各種產權的安全,保障電子交易中各方的交易公平與合法權益。
三是人才保障。健全人才培養體系。積極爭取與省內外高等學校建立市校合作人才培養機制,大力推進高素質信息通信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建設。以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等為依托,建立網絡數據中心、商業運營應用等所需的中高級職業技工教育培訓基地。發揮專業培訓機構作用,在信息通信技術領域開展專項繼續教育。要將信息化課程納入各類干部培訓班的教學計劃,廣泛開展領導干部和公務員信息技能培訓,建立領導干部信息技能考核制度。加大引進人才力度。重點引進和培養造就一批在信息技術發展前沿、在各自研究領域處于領先水平的信息化建設人才。強化人才激勵機制,改進和完善分配制度和獎勵制度,創建有利于信息化人才發展和創業的環境。建立高級人才服務機構,加強對高級人才和留學人才信息資源管理,為他們在戶籍遷移、配偶就業、子女入托轉學等方面提供優質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