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華剛
(山東中醫藥大學藥學院,山東 濟南 250355)
中藥新藥研究思路與方法是中藥學專業本科學生的選修課。通過課堂講授、實驗設計,應使學生了解中藥新藥研究開發現狀;明確新藥研究開發的意義與指導思想;熟悉新藥研究開發的程序與方法,新藥報批程序,新藥的監測管理及技術轉讓等基本知識;掌握新藥的含義與新藥的注冊管理規定,具有一定的從事新藥研究開發的能力。傳統中藥新藥研究思路與方法課程的教學以課堂講授為主,考試以試卷答題的方式,新藥設計多采用卷面設計,由教師進行評分。通過對多年教學效果的分析,筆卷發現不少學生在新藥設計中仍然缺少思路,不知如何下手,或者設計缺乏合理性,看不到亮點,給教師的評分帶來困難。為了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構建學生在新藥設計中的整體構思和設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培養創新型、復合型人才,對原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就顯得日益緊迫。
PBL,即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小組討論的形式,由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1]。PBL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使學生投入問題中,自主探究,教師激發和支持學生的高水平思維,鼓勵對學習內容和過程的反思[2]。從實踐性來說,PBL教學法更適合中藥新藥研究思路與方法這門課程。因此,筆者于2011年在中藥新藥研究思路與方法課程中引入PBL教學模式。現介紹如下。
我校2008級中藥學某班60名學生。
中藥新藥研究思路與方法課程共32學時,其中課堂講授16學時,學生研究設計16學時。
首先由教師對中藥新藥研究現狀,《藥品注冊管理辦法》中有關中藥新藥報批的相關規定,新藥基本概念、分類,注冊分類,申報資料要求,審批程序以及中藥新藥研究與開發的系統思路,包括選題方法、途徑、程序實驗設計和新藥申報資料的撰寫等基本內容進行全面系統的講授,利用PPT和Flash課件,以真實的新藥申請案例吸引學生,鼓勵學生走上講臺表達自己的觀點,提出意見,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課堂教學質量。
在進行理論講授的同時,將學生分成若干個新藥設計小組(每組3人),為采取PBL教學模式做準備。
2.2.1 教學目的 通過設計一種傳統中藥復方新制劑,或對已有國家標準的中成藥做劑改研究設計,使學生熟悉中藥新藥研究的程序與方法;培養學生獲取文獻資料信息的能力;提取、分檢、加工、合成、應用信息的能力;鑒別、評價、判斷、選擇信息的能力;分析綜合能力以及寫作能力。
2.2.2 明確任務 從《中國藥典》或《部頒藥品標準》中選擇適宜的中藥成方制劑,按“改變國內已上市銷售中藥、天然藥物劑型的制劑”(新藥注冊第9類),或者擬定新處方,按“未在國內上市銷售的由中藥制成的復方制劑”(新藥注冊第6類)的要求進行新藥設計。
2.2.3 設計要求 在理論課講授過程中,布置新藥設計任務。設計內容主要包括:新藥名稱、新藥研究的意義、方源與處方分析、選擇劑型及依據、工藝研究、質量標準、穩定性研究、臨床前藥效學研究和毒理學研究、臨床試驗方案等。最后以小組為單位寫出完整的書面設計報告。
2.2.4 收集資料,形成方案 每組推選一名小組長,要求由小組長負責,組員之間互相協作,利用課余時間通過網絡、圖書館或教材進行資料收集,并進行充分的討論,設計合理的新藥研發路線,并以書面形式提交各組方案。
2.2.5 課堂討論 每組選出一名代表陳述其新藥設計方案,教師針對設計中的重點問題提問,并對共性問題進行講解,學生針對問題進一步查閱資料,確定最終方案并再次進行課堂匯報。
2.2.6 教師講評 教師總結性講評是實驗設計極重要的步驟,是學生收獲大小、滿意與否的關鍵。教師應有高度的組織駕馭能力,針對學生書面設計報告和口頭匯報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恰當講評。重點針對新藥設計各環節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學生設計中的普遍性問題進行講評,給出新藥設計成績。
2.2.7 考核方式 課程考核方式采用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綜合的方式,突出新藥設計比重。平時成績包括兩方面:(1)學生出勤率(占平時成績的20%);(2)新藥設計(占平時成績的80%)。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各占50%。
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了解學生對PBL教學法的評價。問卷內容包括學生對PBL教學法的了解,該教學方法對查閱文獻能力、學習興趣、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有無提高,對掌握中藥新藥設計有無幫助等。通過問卷調查可以看出學生以前對PBL教學法了解甚少,通過此次學習,所有學生都了解了這種教學方法,95%的學生對PBL教學法應用于該課程反映良好。他們認為PBL教學法增加了主動學習的機會,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了創造能力,提高了查閱文獻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增強了團隊精神。
對于缺少實踐經驗的學生來講,中藥新藥研究思路與方法課程內容相對枯燥抽象,難以理解。PBL教學法改變了學生只注重知識記憶的現狀,給學生充分的自我思考空間,使學生加深了對課程的認識,把學習真正變成創造性的活動,提高了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
在新藥研究與評價的教學中,引入PBL教學法可培養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開闊視野、開拓思路,形成創新的開放思維模式,引導學生在藥學、藥理學、毒理學和臨床醫學等學科之間更好地融會貫通,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地思考與學習;初步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科研素質,使其不但掌握中藥新藥研發的內容與要求,而且學會在新藥設計中獲取資料及更新知識的方法,最終實現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目的。
[1]弓雪蓮,陸國才,馬秀娟,等.新藥評價教學在創新型醫藥人才培養中應用的思考[J].西北醫學教育,2011,19(4):697-699.
[2]劉忠秀.醫學教育中PBL教學模式應用的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1):16.
[3]尹艷艷,公惠玲,李維祖,等.PBL教學模式在藥理學實驗教學中的初探[J].安徽醫藥,2010,14(2):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