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新蕊,郝 勇,張書鋒,胡 聰
(白求恩醫務士官學校,河北 石家莊 050081)
藥理學是研究藥物與機體(包括病原體)相互作用及其規律的學科,是聯系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學科,也是藥學與醫學之間的紐帶學科。藥理學教學承擔著為臨床防治疾病、合理用藥提供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科學思維方法的任務[1,2]。如何構建“橋梁”、編織“紐帶”、完成任務一直是我們的教研課題,受醫學論文撰寫中提取關鍵詞的啟示,我們在教學中采用關鍵詞引領法,即針對具體的學習內容和目標,提取3~5個關鍵詞,引領學員圍繞關鍵詞進行聯想、分析、比較、歸納、拓展,有效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升。
聯想原意是因某人或某事物想起另外相關的人或事物,它是一種心理現象。在生活、學習中,人們通過聯想可以把有限的知識和經驗充分調動起來并加以利用,從而取得豐厚的收獲。在藥理學教學中采用關鍵詞聯想法,可使學員在學習中充分挖掘并利用隱性資源進行豐富聯想,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欲望,發散思維,開闊思路,自主構建廣泛的知識網絡,達到學思結合、知行統一的目的。如我們在學習總論部分藥物的代謝內容時,采用了關鍵詞聯想法,即先配圖給出3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關鍵詞——羊肉串、酒、牙疼,引起學員極大的興趣并紛紛議論,活躍了課堂氣氛,然后在輕松的氛圍中引導學員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和醫學信息進行接近聯想、類似聯想、對比聯想和因果聯想等,形成羊肉串—燒烤—致癌,飲酒—醉酒—肝病,牙疼—用藥—甲硝唑3條線路。同時,圍繞這3條線路進行提問,如燒烤食品吃多了為什么會致癌?為什么有的人千杯不醉,而有的人沾酒即醉?為什么過度飲酒會導致脂肪肝或肝癌?牙疼用藥除了甲硝唑還有哪些?用甲硝唑后為什么不能飲酒?等。激發學員強烈的探究欲望,促使其在欲望的驅使下主動學習芳環類藥物的代謝、含氮藥物的代謝及肝藥酶知識等。該方法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密切聯系,將枯燥、抽象的內容趣味化和具體化,在提高學員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激發了學員學習動機,在引導學員思考、探究和解決問題過程中,強化了學員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分析是一種科學的思維活動。在教學中采用關鍵詞分析法,可引導學員發現問題的本質,準確把握知識的內涵及外延,有助于對知識的正確理解和運用,同時可培養其科學的思維方式,提高分析問題及判斷能力。如在學習“藥物不良反應”內容時,針對目前我國某些藥品生產企業、藥品經營企業、醫療衛生機構及個體對不良反應認識上的偏差,采用了關鍵詞分析法。藥物不良反應的定義是合格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或意外的有害反應[3]。我們在授課時從中提取3個關鍵詞展開分析:一是合格藥品,這意味著不良反應是藥物固有特性,用藥后發生了不良反應不等于藥品質量有問題;二是正常用法用量,這意味著治療過程中產生的不良反應不等于醫療事故;三是無關或有害,它意味著不良反應有輕有重,如輕的胃腸不適,嚴重的“海豹肢兒”。關鍵詞分析法使學員思考時融入了社會因素,拓寬了認識問題、處理問題的視野,能更深刻、更細致地把握不良反應的本質,促使其在工作、生活中能科學、理性地看待藥品不良反應,充分發揮宣教作用,進一步推動我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管理制度、辦法的落實。
比較是人們認識事物的一種基本方法,它有助于揭示事物間的相互聯系,從而加深對事物本質的認識,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4]。關鍵詞比較是比較法的一種表現方式,在教學中恰當運用有助于提高學員自主獲取知識能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和記憶。如我們在“擬、抗膽堿藥”的學習中,針對毛果蕓香堿和阿托品對眼的作用,采用了關鍵詞比較法,即在學習完毛果蕓香堿對眼的作用后,引導學員提取眼內壓、青光眼、瞳孔和視力4個關鍵詞,然后請學員依據抗膽堿機制推測阿托品對關鍵詞的影響,并與毛果蕓香堿進行列表比較。瑞士教育家亞美路曾說:“教育最偉大的技巧是:知所啟發。”我們在學員已知毛果蕓香堿和阿托品作用機制對抗、理論上對眼的作用相反的前提下,采用關鍵詞比較法探討阿托品對眼的作用,充分體現了學員的主體地位,遵循了“教是為了不教”的原則,使學員既培養了思維,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又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強化了記憶。
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說:“讀書要從薄到厚,再由厚到薄。”其中,由厚到薄的主要方法即歸納。歸納是對學習內容進行的條理性總結,也是一種對知識的再加工,在教學中一般運用于課堂小結。關鍵詞歸納,即通過關鍵詞對所學內容進行提煉、歸類,使復雜的知識條理化,以便對后續課程知識的復習、鞏固和運用。如青霉素G是抗生素類藥物學習中“舉一反三”的“一”,是其他抗生素藥物學習時的參比對象,學員必須深刻理解并牢固記憶。為此,我們在小結時采用了關鍵詞歸納法,將青霉素G的抗菌譜歸納為“五球、四桿、三螺”,將其特點歸納為“一低、二高、三不”,將其過敏反應防治措施歸納為“一問、二試、三觀察、四注意”。這種歸納過程促使學員對所學知識依次進行梳理、分析、組合、提煉、歸納,使復雜、繁多的知識條理化,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記憶,同時也調動了學習興趣,激活了思維,培養了“精優”意識,提高了“薄—厚—薄”綜合學習能力。
葉圣陶曾說:“教育學說雖然深奧萬端,也可以用一句話包括,就是要學生‘生’。”在教學中,我們采用關鍵詞拓展法促進了學員的“生”。拓展,即開拓擴展。關鍵詞拓展,即針對某一教學任務或目標給出關鍵詞,引導學員通過查閱文獻進行知識的拓展、延伸,并與課堂教學和教材內容進行互補,完善知識結構,把握發展趨勢,培養求新精神和創新意識。如在學習了“解熱鎮痛藥阿司匹林”后,我們給出阿司匹林、心血管疾病、癌癥3個關鍵詞,請學員寫一篇相關的小綜述。面對題目,學員必須從教材外獲取資料并進行獨立思考,將大量的分散信息加以整理、選擇、歸類、組合,從中發現自己需要的知識[5]。這一過程促進了學員信息獲取、分析及處理能力的提高,而綜述書寫過程則培養了學員邏輯思維和文字表達能力。綜述的完成也意味著學員對阿司匹林的了解已從理論延伸到了臨床,從傳統應用拓展到了最新研究。關鍵詞拓展法使學員體會到了自主挖掘知識的樂趣,并由此拓寬了視野,激發了創新思維和進一步學習的欲望,促進了學員的“生”。
總之,藥理學是生命科學的一門重要課程,其課程教學對學員未來崗位職業能力和職業綜合素質的形成起著關鍵作用[6]。為此,我們在教學中采用關鍵詞引領法,使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枯燥的內容趣味化,復雜的知識條理化,靜態的教材動態化,調動了學生學習興趣,激發了其求知欲望,培養了科學的思維方式,提高了學習能力,全面提升了教學質量。
[1]楊世杰.藥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
[2]朱依諄,殷明.藥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3]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管理辦法[S].2004.
[4]于新蕊,郝勇,鄧淑風.恰當選用教學方法,提高衛生士官藥理學教學效果[J].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10,8(3):214-215.
[5]李森晶,李曉霞,劉春風,等.“關鍵詞提取與分配”教學法在醫學教學應用的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4):108-109.
[6]劉桂英.藥理學教學改革之我見[J].衛生職業教育,2012,30(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