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軍
(陽泉市衛生學校,山西 陽泉 045000)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語言應當絕對規范,因為它起著一種示范作用,直接影響和作用著學生。教師若是不注意加強自身的修養,說話粗俗,不能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圖,顛三倒四、詞不達意,不但影響教學效果,還影響學生學習質量。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科學、準確、文明地使用教學語言,簡明扼要地講解教學內容,清楚解釋學習目的,多表揚和鼓勵學生。就教師課堂用語存在的問題,探討教師應如何正確使用課堂用語。
針對教師課堂用語存在的問題,筆者設計了“教師課堂用語調查問卷”,此次調查向陽泉衛校中專3個年級學生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90份,有效率達95.0%。42.5%的學生選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過打擊學生自信心的語言”;選擇“使用過粗俗的語言”的學生占18.5%;選擇“使用過挖苦諷刺的語言”的學生占26.0%;選擇“使用過傷害學生人格的語言”的學生占8.5%;選擇“使用過消極的語言”的學生占2.5%;選擇“使用過惡語”的學生占13.0%;高達100.0%的學生認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對教育起反作用、不利于學生成長的語言是打擊學生自信心、不負責任的做法。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和調查,教師課堂用語存在如下問題:在課堂上,有些教師過分追求熱烈的課堂氣氛而大講特講俗言,那些粗俗的語言雖可使講課內容通俗易懂,但如果俗言講得過多,則讓人覺得俗不可耐,不但收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反而會帶來不少負面的影響;有的教師特別容易情緒化,往往把課堂當作個人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不順心、不如意之事的發泄場所,將自己的不滿情緒借講課之機發泄;還有個別教師,自以為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感慨個人懷才不遇,進而胡言亂語,其實,這樣只會讓學生反感;有時候,教師盡管不是滿嘴穢言,但習慣重復啰嗦,對知識點的闡述不夠明確,不能化抽象為形象,這樣不僅浪費時間,還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要想培養學生正確使用語言的良好習慣,教師首先應給學生做出榜樣,教師的課堂用語對學生的成長很重要。通過調查問卷分析,93.0%的學生選擇教師教學過程中效果好的用語是“鼓勵”,選擇“表揚”的學生占81.0%;選擇“幽默”的學生占81.0%;選擇“形象生動”的學生占82.5%。所以,教師應多鼓勵學生,少挖苦學生;抓住學生的優點、品德多進行表揚;不說臟話,諷刺少點;多運用形象生動、幽默風趣的課堂語言。
教師的語言要健康、文雅、謙虛、禮貌,不允許對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有所傷害[1];語氣要和藹親切,語調要悅耳、和諧,使學生聽后樂于接受教師的教誨。語言是一個人文明程度的表現,教師的文化素養與課堂語言關系十分密切,因為文化素養是語言表達的前提。教師的課堂用語會對學生起到榜樣示范的作用,教師的語言修養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和審美修養會產生極大的影響。教師對個人工作、生活上的問題,應該在課外積極想辦法解決,而不應在課堂上過多地發表怨言,切忌一切粗俗、低級的污穢語言,否則,既會影響學生聽課的情緒,又會貶低教師神圣的形象。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語言既要有書面語言的準確性,又要有口頭語言通俗易懂的簡明性,要讓學生容易接受。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的教學語言形象生動,但不能不符合科學性,要在準確的基礎上體現語言的美。那些含糊不清的概念、隱晦不明的表達,并不能創造出一種語言美,反而會使學生煩躁和厭惡。因此,教師的表達要層次分明、條理清楚,做到前后連貫、上下承接、言之有理,便于學生清晰地把握知識脈絡,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闡述、論證問題時語言要嚴密周詳、無懈可擊;講課時不要作“大概”、“可能”一類的推測,不能有含混不清、模棱兩可、自相矛盾的語言。教師一定要說話算數,如因確實有困難而難以兌現的事情,應主動向學生講清楚,及時解釋。在準確的基礎上,教師的語速也要恰當,如果語速太快,學生反應不過來,有些內容會聽不懂;如果語速太慢,學生就會不耐煩。
教學過程中同樣的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教學語言來表示,從而讓學生的思維跳躍起來。有位教育家說過,世界上沒有枯燥的知識,只有枯燥的講授。形象的教學語言是教學的催化劑,如果教師沒有好的口才,語言不生動形象,即使生動有趣的內容,也會講得枯燥乏味,可見形象生動的教學語言是非常重要的。但形象離不開準確,離開準確越是形象就越荒謬。同樣,有了形象,語言的準確才能擲地有聲,離開了形象,準確的語言也會蒼白無力,缺乏感染的力量。要達到課堂語言的形象性目的,教師的語言表達就一定要富有情趣、感情充沛。漢語有極其豐富的詞匯,尤其是豐富多彩的成語、俗語、歇后語等,大都是言簡意賅,形象生動,常有以少勝多之妙。教師必須很好地吸取自己民族語言的精華,去豐富自身課堂教學的語言。
一位優秀的教師,往往懂得用幽默的語言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是課堂教學的潤滑劑;幽默的教學語言是調節師生情緒狀態所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幾乎所有的調查都顯示:學生歡迎富有幽默感的教師,而不喜歡表情冷漠呆板、語言寡淡無味的教師。教師的幽默能調節教師和學生、教師和家長之間的關系。
教師幽默的教學語言更能體現教師的才華,因此,教師要想將幽默的語言經常性地滲透到教學過程中,就必須有厚實的基礎知識功底和敏捷的才思。幽默的教學語言會縮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感到親切,感到輕松。教師的幽默往往又是一種表達自己內心情緒的方式,哪怕是一個淺淺的微笑、一個姿勢,都可以折射出教師幽默的智慧。幽默是一種修養,幽默是一種魅力。
教師必須學習一點演講的技巧,包括演講的宣傳性、鼓動性技巧,還要有激情,要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動人,從感情入手,從而體現語言藝術的感染性。作為一位教師,教學時應注重以情感人,用有感染力的語言導入新課,要像演講一樣,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動機。
在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多表揚、少訓斥,要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要對學生進行適當表揚批評。在全班學生面前,以熱情、公正的語言贊揚學生取得的成績,言辭要鼓舞人心;對該表揚的事情,教師要進行分析,要讓學生從分析中受到啟發、教育;運用成績表、寫黑板報、寫表揚評語、寫小紙條、寫表揚信等方式表揚學生的成績和進步;找學生談話,肯定其成績與進步,鼓勵其繼續努力;要對那些有突出特長、進步幅度較大、在學生中有一定威信的后進生進行鼓勵、鞭策,并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讓他們擔任一定的職務,促使他們克服缺點,發揚優點,在實際工作中得到培養和鍛煉。
[1]田瑞新.課堂教學的一點體會——淺析老師的教學語言[J].科技信息,2007(1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