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建源
(山東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0)
來華留學生學習漢語的經濟動機
——基于問卷調查的實證分析
孔建源
(山東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0)
本文通過問卷調查研究來華留學生學習漢語的經濟動機,并采用語言經濟學的實證方法檢驗其影響因素,具體選擇Ordered Logit模型進行回歸。研究表明,大多數來華留學生學習漢語具有較為強烈的經濟動機。就其影響因素而言,年齡對留學生學習漢語的經濟動機具有顯著正向影響,性別的影響則不顯著;來自于欠發達國家、家庭收入較低的留學生傾向于具有較高的經濟動機;家庭具有華裔背景、或家人從事漢語相關工作都會加強留學生學習漢語的經濟動機。
在華留學生;學習漢語;經濟動機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經歷了長期的持續增長,國際地位不斷提升,對外交往日益頻繁,世界各國來華留學生也不斷增加,2011年各國來華留學生達到29.2611萬人次。留學生學習漢語的動機,一方面源于對中國文化的興趣或交際動機;另一方面來自于經濟因素,如就業、收入等。語言經濟學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它采用經濟學理論和方法對語言和語言行為進行研究。目前,學界一般從語言學角度分析漢語學習的動機,研究重點往往側重于對中國文化的興趣、融合型動機等,關于經濟動機的研究則相對缺乏。本文將留學生學習漢語的經濟動機作為研究主題,主要對學習漢語的經濟動因進行統計分析,并借鑒語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對影響因素進行實證檢驗。
本文通過對在華留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收集研究所需數據。問卷設計主要集中于學習漢語的經濟動機與影響因素。關于經濟動機,問卷選項包括“非常強烈”、“較強烈”、“一般”以及“沒有”四種,另外設計三個問題對其穩健性進行驗證:留華工作的意愿、從事漢語相關工作的意愿、留學生對漢語提高就業競爭力的認同程度。關于影響因素,問卷主要關注留學生的個人信息、家庭信息和國家信息。個人信息包括年齡、性別、學歷、漢語水平、是否華裔等;家庭基本信息包括家人是否華裔、父母的最高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是否家人從事漢語相關工作等;國家信息包括國籍。
我們選擇駐濟南高校留學生作為對象進行問卷調查。總共分發250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14份。在問卷調查基礎上,采用統計和計量方法分析來華留學生漢語學習的經濟動機及其影響因素。
從調查結果來看,大多數留學生學習漢語具有較強的經濟動機,如表1所示。分別有47名和88名留學生經濟動機“非常強烈”和“比較強烈”,占有效問卷總數的63.1%。學習漢語經濟動機與留華工作意愿、從事漢語相關職業意愿和留學生對漢語增加競爭力的看法等高度相關,說明關于留學生學習漢語經濟動機強度的調查結果比較穩健。36名和47名留學生選擇留華工作的意愿“非常強烈”和“比較強烈”,說明近四成留學生畢業后想在中國就業。關于是否愿意從事漢語相關工作,164名留學生選擇了“非常強烈”或“比較強烈”;同時,182名留學生選擇“非常認可”或“比較認可”漢語能夠提高就業競爭力,說明大多數留學生都認同學習漢語有助于促進就業。

表1 被調查留學生在各選項上的比例
為了便于進行計量經濟學分析,我們將留學生學習漢語的經濟動機變量設置成排序數據。1表示學習漢語的經濟動機為選項“沒有”,2表示“一般”,3表示“比較強烈”,4表示“非常強烈”。對于調查問卷獲取的其他定性信息,我們都采用虛擬變量表示。關于變量說明,詳見表2。

表2 計量模型的變量說明

家庭因素國家因素家人是否華裔父母最高學歷家庭月收入家人是否從事漢語相關工作國別設置1個虛擬變量X9,1表示是,0表示否。設置3個虛擬變量,X12為1表示碩士及以上,X11為1表示本科;X10表示高中,都為0表示高中以下。設置3個虛擬變量,X15為1表示1萬美元以上,X14為1表示5000-8000美元,X13表示2000-5000美元,都為0表示2000美元以下。設置1個虛擬變量X16,X16為1表示是,0表示否。設置3個虛擬變量,X19為1表示發達國家,X18為1表示新興國家或地區,X17為1表示欠發達國家,都為0表示最不發達國家。
由于被解釋變量是排序數據,如果直接采用OLS回歸,只能將其當作基數處理,可能出現偏誤。本文假設擾動項服從邏輯分布,采用Ordered Logit模型研究各因素對留學生學習漢語經濟動機的影響。
我們采用stata10.0對數據進行處理,回歸結果如表3所示。根據研究目的,本文并未一一呈現切點的估計值。模型總體擬合優度不是很高,準R2只有0.05,但可以看出大多數解釋變量都比較顯著。具有更強的經濟動機。漢語水平也與學習漢語動機高度相關,漢語水平較高的留學生通常具有更高的經濟動機,這說明漢語學習的經濟效應促進了留學生努力提高其漢語水平。

表3 實證結果
從家庭因素來看,如果家人是華裔,學習漢語的經濟動機傾向于更強,但該影響統計上并不顯著。父母的受教育情況對留學生學習漢語的經濟動機也有一定影響,但影響方式比較特殊。當父母最高學歷是本科及以下時,父母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會增強留學生學習漢語的經濟動機;但對于碩士及以上學歷的父母而言,其受教育情況對留學生的經濟動機卻存在負面影響,且非常顯著。家庭月收入與父母最高學歷的影響相似。當收入較低時,家庭收入提高會增強留學生學習漢語的經濟動機;但一旦收入上升至某個閥值,提高家庭收入,學習漢語的經濟動機反而會降低。當家庭收入較低時,留學生學習漢語具有較強的投資屬性,因而經濟動機較強;而當家庭收入較高時,學習漢語的目的更傾向于融入型動機,原因可能在于喜歡中國文化或繼續接受教育等,經濟動機會相應減弱。家人從事漢語相關工作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這說明家人從事漢語相關工作會形成示范效應,對留學生的教育選擇產生影響。
從國家因素來看,來自新興市場國家和發達國家的留學生具有相對較低的經濟動機;而來自欠發達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的留學生則具有較強烈的留華工作意愿,因而學習漢語的經濟動機也便更強。留學生的祖國經濟發展水平越高,那么其留華工作的意愿越低。
研究表明,大多數來華留學生學習漢語具有強烈的經濟動機。就影響因素來看,大多數個人因素和家庭因素都具有顯著影響,來自于欠發達國家、家庭收入較低而且曾受過漢語熏陶的留學生傾向于具有較高的經濟動機。年齡對留學生學習漢語的經濟動機具有正向影響,而性別的影響則不顯著。
從表3的結果可以看出,性別對留學生學習漢語的經濟動機影響并不顯著,年齡對經濟動機具有正向影響。我們認為,留學生年齡越大,對自身職業規劃便愈加明確,因此高年齡的留學生學習漢語的經濟動機會更強一些。“是否華裔”的影響也是高度顯著的,說明來自華人家庭的留學生學習漢語
[1]Grin,F.1996.“Theeconomicsoflanguage:survey,assessmentandprospects.”InternationalJournaloftheSociologyand Language,121(1):17-44.
[2]Marschak,J.1965.“Theeconomicsoflanguage.”BehavioralScience,10(2):135-140.
[3]Zhang,WeiguoandGrenier,Gilles.2013.“HowcanLanguage belinkedtoEconomics?ASurveyofTwoStrandsofResearch..”LanguageProblemsandLanguagePlanning,(3).
[4]蔡輝.2009語言經濟學:發展與回顧.[J].外語研究.2009,(4).
[5]黃少安、蘇劍.語言經濟學的幾個基本問題[J].學術月刊,2011,(9).
[6]李秀珍、馬萬華.來華留學生就業流向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推拉理論的分析視角[J].教育學術月刊,2013,(1).
[7]孫長纓.外國留學生在華就業[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5, (9).
[8]汪丁丁.語言的經濟學分析[J].社會學研究.2001,(6).
[9]王海蘭.作為人力資本的語言技能:一個經濟學的分析框架[J].制度經濟學研究,2012,(1).
[10]張衛國.遮蔽與澄明:語言經濟學的幾個基本問題.[J].學術月刊,2012,(12).
(責任編輯:胡忠任)
G648.9
A
1008—6153(2013)05—0116—02
2013-08-12
孔建源(1988-),女,山東大學國際教育學院2011級對外漢語專業碩士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