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娟
(山東管理學院工商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0)
職業教育校企深度合作質量評價體系構建
李小娟
(山東管理學院工商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0)
本文結合校企合作實訓教育的工作經驗、職業教育辦學規律、國家有關職業教育文件等,從質量評價的原則、標準和內容上做了闡述,歸納出校企合作質量評價內容包含合作辦學條件、合作辦學過程、合作辦學效果3個領域,在此基礎上,構建了高職院校校企深度合作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包含13個維度,50個指標。對豐富校企深度合作質量評價理論,完善校企合作辦學質量評價,提高和保障校企合作辦學質量有借鑒作用。
校企深度合作;工學結合;質量評價
2011年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1]12號)文件中明確提出,“建立和完善學校、行業、企業、研究機構和其他社會組織共同參與的質量評價機制,將畢業生就業率、就業質量、企業滿意度、創業成效等作為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可見,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最終通過人才培養的質量來體現,開展高職院校校企合作質量評價體系研究的現實意義十分重要。基于此,本文試從質量評價體系構建原則、校企深度合作質量評價內容及指標體系構建上進行探討。
所謂校企深度合作,是指校企雙方在基于共同發展,互利互惠的基礎上,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建立起來的現代教育制度。校企合作辦學的質量評價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評價主體多元化
高職院校必須吸收政府、學校、行業、企業、學生和其他社會組織參與辦學質量評價。高等職業教育的質量評價一直以政府作為評價的主體,12號文件中指出要將畢業生就業率、企業滿意度作為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因此行業、企業在職業教育質量評價中應具有重要地位。而學生作為教育對象,也應該作為質量評價的主體之一。12號文件中提到職業教育要走產學研結合發展道路的辦學方針,因此研究機構和其他社會組織也應該參與質量評價。
(二)評價對象全面性
校企深度合作關系貫穿于教學條件建設、教學全過程,其質量評價應對整個人才培養過程涉及到的政策、人物、環境、教學組織、教學效果等進行全面性的評價。
(三)突出“以就業為導向”
職業教育辦學應以就業為導向,對其質量的評價也應該以就業為導向。高等職業教育的任務是培養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培養目標是否完成通過就業率和就業質量來體現。
(一)評價標準
校企合作的組織目標是培養適應企業與社會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衡量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質量的唯一標準是能否適應市場需求,得到社會、市場、行業及企業的認可。
(二)評價內容
結合校企深度合作的評價目標、原則及標準,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建立校企合作質量評價體系。
1、合作辦學條件
合作辦學條件具體包括政府政策措施、合作企業、師資隊伍、經費投入和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五個維度。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完善促進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規和運行機制,發揮地方及行業的調控和引導作用。學校在選擇合作企業時,要考慮企業的經營狀況、品牌影響力等,還要評估企業為校企合作提供的場所,企業制度等條件。高職教師必須加快雙師結構專業教學團隊建設,專任教師到企業掛職,同時要求有實踐工作經驗的兼職教師到學校擔任學生的實踐培養。校企合作的質量還與實踐教學開展和運行的資金投入情況密切相關。另外,校企合作必不可少的基本設施是要保證建立一定數量和質量的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
2、合作辦學過程
合作過程包括專業建設、課程改革、教材建設、重要教學環節四個維度。高職院校設置的專業要求均衡開展校企深度合作,通過各個專業參與校企合作的數量和效率體現;同時要求改革教學模式,與企業共同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現專業與企業崗位對接。實踐教學比重應達到總學時的一半以上。與企業合作開發教材,改革考試考核方式,將課程理論與實踐考核成績相結合。
3、合作辦學效果
校企合作效果包括職業素養與資格證書、就業、企業效益、教研成果、社會服務與企業資助五個維度。校企合作中職業技能的培養通過雙證書的獲取率來體現;反映校企合作效果的重要指標是就業;企業效益是調動企業參與高等職業教育的積極性;教師通過合作取得的研究成果是衡量校企合作的效果指標之一;此外能否為社會提供服務也是評價指標之一。
構建校企深度合作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具體指標見表1。
總之,校企深度合作質量評價體系的建設對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至關重要。應建立以實踐學習條件、職業素質發展為評價核心,逐步形成以學校為核心,政府部門、行業、企業及其他社會組織共同參與的質量評價體系,不斷完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提高高等職業教育質量,提升其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表1:高職院校校企深度合作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專業建設合作辦學過程課程改革與教材建設重要教學環節技能素養與職業資格證書開展校企合作的專業數占總專業數比例(%)參與校外實習學生占在校生比例(%)畢業生實習到崗率(%)專業與行業(企業)崗位對接校企合作開發課程占總課程的比例(%)校企合作開發課程的實踐教學課時占總課時的比例(%)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每百名學生校企合作開發教材數(本)校企共同完成教學任務課程占總課程的比例(%)校內考核成績與企業實踐考核相結合的課程門數占總課程數的比例(%)直接將社會考試成績作為學生課程成績門數占總課程數的比例(%)用人單位對實訓畢業生的評價得分畢業生具有職業資格證書專業數占總專業數的比例(%)畢業生取得雙證書占畢業生人數的比例(%)就業企業效益合作辦學效果教研成果社會服務與企業資助畢業生取中級以上證書占畢業生人數的比例(%)校外實習基地年接收畢業生就業占畢業生總數比例(%)專業就業率(%)平均工資水平(元/月)企業利潤增長率(%)由校企合作產生的企業榮譽(項)實習實訓學生對實習實訓基地的評價得分專任教師在教評中得分增長率(%)教師參與企業技術應用、新產品開發、社會服務等活動(人次)專任教師主持的校企合作科研項目或課題數(個)教師獲技術專利(技術發明)項目個數(個)老師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產生的經濟效益(萬元)老師參與職業教育國際標準和規則的研究與制定(人次)學校為大型跨國集團開展技術培訓(人次)學校每年為企業、社會開展高技能和新技術培訓(人次)
[1]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Z].
[2]教育部.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1]12號[Z].
[3]徐芳.論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1,(04).
[4]胡亞學.職業教育教學質量校企共同評價體系的構建[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6).
(責任編輯:張希宇)
本文為全國商科教育科研“十二五”規劃2012年度課題《高職院校校企深度合作質量評價模式的研究》(編號:SKKT—12033)成果之一。
F279.2;G718.5
A
1008—6153(2013)05—0128—02
2013-08-20
李小娟(1981-),女,山東濟南人,管理學碩士,山東管理學院工商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