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本刊編輯部
執行/黃貞
設計/郭晨
國內外經濟形勢復雜多變,零售企業經營壓力增大。傳統零售企業正在經歷全面而深刻的調整與變革。在前些年零售商跑馬圈地的時期,各大中心城市的核心商圈一向被視為傳統百貨零售業的繁華之地,也是各大商家的兵家必爭之地。如今,原本不少身處核心商圈的門店卻打起了“退堂鼓”,關店潮呈蔓延之勢。
最近外資關店的新聞屢屢發生,全球第三大零售商樂購(即Tesco)上海鎮寧店關閉。無獨有偶,世界500強之首的沃爾瑪已分別關閉了上海閔行店、無錫紅星路店以及深圳園嶺店。而內地首家星巴克關門搬遷也是因為租金等成本超700萬。
1995年至2000年,家樂福、沃爾瑪、樂購等外資零售商在中國市場進行第一輪跑馬圈地。憑借世界500強的光環和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的需求,外資大賣場以非常低廉的租金搶占了城市核心商圈的優質網點。然而十多年之后,首批門店的房租陸續到期,如今租金已經比當年翻了數倍,外資大賣場只好舍棄核心商圈而選擇遠離市中心的郊區發展。
租金高企引發的“關店潮”不僅局限在大賣場業態,本刊之前曾對百貨業的關店潮進行專題報道,原先的上海十二家“號碼”百貨(從第一百貨到第十二百貨)目前僅剩五家。而在一些專業行業市場的表現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亦是一種蔓延:據悉,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李寧、安踏、匹克等國內主流體育品牌先后傳出關店的消息。其中匹克和李寧去年關店上千家,安踏則為110家。特步近期表示,今年擬再關閉100家左右的店面。據了解,特步去年就已關店80至100家。
在中國商業聯合會發布的“2013年中國商業十大熱點展望”中,物業房租持續猛漲引發了評審專家們的普遍關注。評審者在“十大熱點展望”中提到:商業地產總量過剩與結構失衡并存,物業房租持續猛漲成為商業企業沉重負擔。
“近幾年費用增加很快,房租和人工費用上漲是推動費用上漲的主要因素。”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郭戈平如是說,2012年以大型零售企業為主的連鎖百強企業平均房租較上年上漲21%、人工費用上漲20.5%、水電費上漲16%。
在市場普遍不景氣的情況下,電商不斷沖擊,加上租金不斷推高,確實給實體零售帶來很大挑戰。可以說,一場商業生態的洗牌大戰已經在線下商業物業的高租金倒逼下加速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