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資學院 原玲玲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世界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國際產業的轉移,全球服務貿易迅猛發展。1982~2011年期間,世界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從7713億美元增加到72037億美元,增幅達到了9倍多。而中國的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從44億美元增加至3624億美元,但占世界進出口總額的比例一直未超過5%。從全球看,服務貿易居前20名的國家和地區主要是發達國家,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比利時、日本等國的服務貿易出口額已占各自國家GDP的10%以上。作為世界上第一大服務貿易國的美國,2011年服務貿易進出口額達到10000億美元,實現貿易順差1.79億美元,同比較上年增長23%。然而,與發達國家比較而言,中國服務貿易發展還存在許多問題,有待于及時解決。
我國服務貿易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發展速度較快。據統計,我國服務貿易的進出口總額從1982年的44億美元到2012年迅速增長為4706億美元,其中服務貿易出口達到1905億美元,進口達到2801億美元,服務貿易總額增幅達到了近107倍。同期我國服務貿易占全球服務貿易的比重從0.6%增長到5.6%,我國在國際服務貿易中的地位也不斷提升,服務貿易的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出口第28位,上升到2011年的出口第4位、進口第3位(見表1)。2011年在進入國際服務貿易出口額前5位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中僅有中國,進口額前5位的也只有中國,剩下的都為西方發達國家。
我國傳統服務貿易主要以旅游、運輸等勞動密集型的低附加值項目為主,而技術密集型的高附加值服務產業發展速度相對緩慢。入世以來,隨著開放程度的不斷擴大和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的行業結構發生顯著變化,高附加值的新興服務貿易發展潛力日益突顯,比重超過傳統的服務貿易,逐漸成為服務貿易增長的主力。2012年,金融、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咨詢和廣告等的出口增長迅速,四項服務貿易的出口額分別較上年增長75%、18.8%、18%和17.5%。貿易順差有逐年增長的趨勢,四項服務貿易的順差額分別為2億美元、107億美元、134億美元和20億美元,分別比2011年增長了100%、28.9%、36.7%和66.7%。保險服務、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所占比重雖小,但出口增幅顯著。

表1 2011年世界服務貿易前十位出口和進口國家(地區)
資料來源:結合新聞和中國服務貿易指南網站統計數據整理得出[EB/OL]. http://tradeinservices.mofcom.gov.cn/upl oad/2013/04/01/1364802371726_279040.xls#表8! A1,2013-1-18/2013-6-1.
近年來,我國對主要貿易伙伴進出口增長迅速,服務進出口集中于中國境內獨立的關稅區香港特別行政區、世界貿易大國和大貿易體歐盟、美國、日本、還有中國的鄰國東盟等國家(地區)。2012年,中國香港、歐盟(27國)、美國、東盟以及日本仍舊為中國前五大服務貿易伙伴。我國與上述國家(地區)實現的服務進出口總額超過3100億美元,占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的66.7%。
1992年,我國服務貿易第一次出現逆差后,就一直處于逆差狀態。2008年逆差數額超過100億美元后,近幾年更是猛增。2012年服務貿易逆差額已達到896億美元,同比增長1.6倍。逆差主要集中在運輸服務、旅游、保險服務、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領域。凈出口是出口總額與進口總額之差,反映一國從國際貿易中取得的凈收入,一般來說,凈出口為正表示該產業具有國際市場的競爭優勢,凈出口為負表示該產業在國際市場缺乏競爭優勢。就凈出口指標來看,我國服務貿易在國際大環境中整體競爭力處于劣勢。
目前我國的服務貿易依舊主要集中于運輸、旅游、建筑等傳統服務行業。盡管中國的計算機和信息服務、保險服務、金融服務、咨詢服務等高附加值服務貿易增長速度很快,但它們在中國服務進出口總額中的比重仍然偏低。我國這種以傳統行業為主的服務貿易結構顯然已經落后,應采取多種措施,實現服務貿易的跨越式發展。
從國際服務貿易地理方向上看,我國服務貿易的貿易伙伴主要集中于發達國家和地區。目前服務貿易收支伙伴主要集中在香港、美國、歐盟和日本等國家(地區)。出口過于集中,使得我國服務貿易對主要市場產生很強的依賴性,導致貿易風險增大。一旦這些主要貿易伙伴的經濟出現問題,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將受到極大影響。
由于一國服務貿易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一國服務業的發展水平,而我國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仍然偏低,吸納就業的潛力尚未充分發揮。從2006~2011年,就業人數比重雖然有所增加,但增長的幅度較小,都低于經濟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

表2 2006~2011年中國服務業就業人數占就業總人數的比重
我國的服務業還大規模地停留在勞動密集型,服務貿易方面的專業人才奇缺,尤其是新興服務業和知識型服務業所需的外向型高級人才更是缺乏。如在國際貿易、國際旅游、國際會計、廣告、法律等領域,出現了人才供給與市場需求之間的矛盾。
我國服務貿易管理體制還比較落后,存在許多問題。我國雖然已經建立了相關立法,保護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但是各種法律法規缺少具體細節、語言不規范、覆蓋范圍不全面、缺乏可行性等等問題,嚴重阻礙了個別服務行業的發展。這些法律法規都是從不同角度來編寫的,因此其間存在相互交叉的部分、矛盾沖突和遺漏之處。這些都影響我國的服務貿易穩定有序地進行。
我國服務業的產業結構是以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為基礎的,因此,要想優化、升級服務貿易結構,就要在傳統服務業的基礎上自主創新。同時在大力培育現代服務業的同時也不斷地深化傳統服務業的發展,重點推進金融、信息、教育、文化、社區服務等方面資本和知識密集型服務業。
目前,我國服務貿易出口市場集中度較高,2012年前5大貿易伙伴出口額占我國出口貿易比重達66.7%。為了避免貿易摩擦的發生,必須對出口市場進行調整,盡快優化出口市場結構,積極開拓多元化的海外市場。在鞏固并擴大傳統的歐美市場的同時,逐步向亞洲、拉美及非洲等新興市場進軍,實現市場多元化戰略。
要加快服務貿易的發展,增強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必須培育服務行業的專業人才,特別是培育熟悉服務貿易業務的復合型人才,使他們掌握國際服務貿易相關協定和國際慣例。同時,加強服務業人力資源的保護,通過優惠政策增加服務業對海外人才的吸引,建立服務業人才基地。
一方面,我們應該學習美國和歐盟等服務貿易發展成熟的發達國家的經驗,建立法規完備、分工協調、運行高效的政府服務貿易管理體制。同時,加強監督管理。在服務貿易主管部門領導下,建立各有關部門密切配合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服務貿易行業協會作用,提升行業整體形象,整合行業資源。另一方面,在我國現有的立法上應加以完善,形成一個統一健全的法律規范。彌補法規中缺少具體細節、語言不規范、覆蓋范圍不全面、缺乏可行性等問題;遺漏和空白的部分也要盡力填補完整;對于重復交叉的立法需要進一步協調,避免矛盾沖突。
[1]劉旭.我國服務貿易逆差迅速擴大的原因及對策建議[J].中國經貿導刊,2013(5).
[2]隆國強.我國服務貿易的結構演化與未來戰略[J].國際貿易,2012(1).
[3]吳艷華.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商業經濟,2011(15).
[4]孟建國.我國服務貿易的現狀及發展策略探討[J].商業時代,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