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洪林,王良君,詹志鵬
(遼寧醫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1)
醫學統計學是依據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基本原理與方法研究居民健康狀況以及衛生服務領域中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門基礎應用性學科[1-2]。對非預防醫學專業的學生而言,醫學統計學概念多,概念之間又有較強的聯系,內容抽象、難懂,而且認為它與臨床工作沒有什么聯系,因此重視程度不夠。然而,根據對國內5種權威臨床醫學雜志統計學應用狀況調查發現,統計描述指標缺陷率為21%,統計推斷缺陷率為62%,對照應用率為68%,隨機化應用率為60%[3]。這些說明傳統的醫學統計學教學方式并不適合非預防醫學專業的學生,因此非預防醫學專業醫學統計學教學方法改革勢在必行。通過兩年多的教學改革實踐,我們發現案例式教學法在非預防醫學專業的醫學統計學教學中的應用對解決上述問題有很好的效果。
案例式教學是通過模擬真實的事例,讓學生在特定的情景中進行體驗、分析、決策,從而培養他們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具體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4]。與講授法不同,案例式教學法是一種參與型的學習方法,它是在教師的精心策劃和指導下,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有關基本知識、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讓學生以決策者的身份來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和集體協作,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案。
案例式教學法應用的優點已被多位學者證實,對于非預防醫學專業醫學統計學教學來說,應用案例式教學法有如下優點。
案例式教學可采用各種正確和錯誤的案例啟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批判性和分析性的思維能力,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死記硬背、理論與實踐相脫離的學習過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原本枯燥的醫學統計學內容變得易于理解和掌握[5]。
通過案例分析,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減小理論與實際應用的差距。傳統教學模式常脫離實際問題,如醫學生學習統計學后科研設計仍然不夠嚴謹,面對自己的實驗數據,仍然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合適的統計分析方法,最終導致醫學論文中的統計分析與結論錯誤較多。而案例式教學采用大量的醫學科研實例,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分析和總結,有助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避免將來犯類似錯誤[5]。我院對參加大學生創新科研活動的學生進行了案例式教學的科研培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培訓后的調查中發現,有96%的學生認為案例式教學的理論聯系實際性強,非常具有實用性。
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體,強調教師講授和學生傾聽,忽視了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在長期的傳統教育模式下,學生缺乏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總是等著通過教師的教授來直接獲取信息和答案,這種現象已非常普遍。而案例式教學法則不同,它非常重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主體性和參與性,學生通過分析典型案例,積極動腦思考,激發了其創造性思維,在這過程中學會了搜集、整理、分析和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并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案例式教學法要求學生在課堂上以小組形式就問題進行自由討論、交流,通過合作分析共同解決問題。案例式教學是一種群體活動,通常要經過小組、大組合作思維的撞擊,在合作中互相溝通,在溝通中增進合作[6]。在查閱資料時,就要求小組內要做好分工;在參與討論時,就要求學生要學會取長補短,集思廣益,不僅要正確看待別人的觀點,也要正確評價自己的表現。這些在無形中就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學會自主學習是學習型社會對人們能力的基本要求。傳統教學模式教給學生的是運用概念知識解決現成問題,學生獲得的是通過背誦、機械記憶、對照標準答案答題的方法。而案例式教學告訴學生,“答案不止一個”,答案是開放的、發展的[6]。在案例式教學中,教師通過有意識地引導,讓學生自己去查資料,通過團隊合作的方式進行分析和判斷,積極尋找多種答案,鼓勵學生通過多個途徑和多種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并對學生的努力和表現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認可。這樣經過多次的案例分析討論后,學生就會獲得自主學習的方法,并在自主學習中獲取知識和快樂,使自主學習成為現實。
在案例式教學中,我們對傳統的醫學統計學教學內容進行了調整:對于公式,只要求學生了解其直觀意義、用途和應用條件,而不要求其掌握具體的數學推導。教學內容的重點放在統計學基本原理和統計分析方法的應用,而不是統計方法的計算過程或數學算法的講解。課堂上以學生為中心,通過臨床典型案例,開展討論,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充分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醫學統計學中“均數估計與假設檢驗”一章為例:課堂上首先給學生兩組數據,其中一組為鉛作業工人的血鉛值,另一組為非鉛作業工人的血鉛值,讓學生分別計算均數,發現鉛作業工人與非鉛作業工人的血鉛值均數不同。由此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并討論兩組均數間的差異究竟是抽樣誤差引起的,還是鉛作業工人與非鉛作業工人的血鉛值本身就存在實質性差異?討論之后再給學生導入假設檢驗的概念、步驟及種類。之后再以“不同的假設檢驗方法適用于不同的資料類型,該如何選擇呢?”作為問題引出t檢驗及u檢驗的原理、意義,并舉例闡述不同假設檢驗方法的適用條件。再以秩和檢驗一章為例:課堂上首先舉一個具體案例,然后讓學生分析討論該案例是否符合參數檢驗的條件,討論之后再由教師引出非參數檢驗的適用條件及秩和檢驗的概念、方法等。以上兩個例子就是案例式教學在醫學統計學中的具體應用,與傳統灌輸式講授教學相比,學生對醫學統計學的原理及應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這對于他們今后從事科研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案例式教學法作為對醫學統計學課程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因其具有啟發性、實用性的優點,在實施過程中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其在具體應用過程中緊密結合實際,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使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這些都為培養高素質、創新型、實用型醫學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所以案例式教學是一種較好的教學方法,值得推廣應用。
[1]方積乾.醫學統計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
[2]倪宗瓚.醫學統計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原建慧.非預防醫學專業醫學統計學教學改革[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3):60,82.
[4]蘇金玲,姜希娟,馬東明,等.案例式教學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2):91-92.
[5]羅家洪,毛勇,李曉梅,等.案例教學法在醫學統計學和檢驗中的應用和探索[J].昆明醫學院學報,2009(3B):306-309.
[6]鄭淑芬.案例教學法的作用、實施環節及需要注意的問題[J].教育探索,2008(4):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