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 冰,譚 敏,任旻瓊,劉 漢,王憲慶
(常德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常德 415000)
職業教育是培養生產服務一線技術人才的教育,也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藥學專業是我省的示范性特色專業,為了適應醫藥產業的發展需求,滿足醫藥企業對人才的多樣化要求,學校、行業、企業“三方聯動”,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服務終身發展為目標,共同構建與實施就業導向的藥學專業課程體系。
藥學系在我市依托本土醫藥產業集群的先天優勢,成立了由金健藥業、康普藥業、益豐大藥房等知名企業、醫藥行業協會、藥監局、藥檢所、醫院和學院全行業共同參與的藥學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共有校外委員20名。建立了“三方聯動”的專業動態調整機制,根據崗位需求變化,行業、企業、學校共同確定了藥學專業的人才培養定位。藥學專業要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富有創新精神和團隊意識,懂法、守法,掌握藥學專業知識技能,能在藥品生產企業、藥品經營企業、醫院、藥檢所等單位從事藥品生產、藥品檢驗、藥品營銷、藥品調劑、藥學服務、醫藥管理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
就業面向醫藥公司、制藥企業、社會藥房、各級醫院(藥劑科)、藥檢所、藥監局等,如駐店藥師、藥店店長、醫院藥師、中藥調劑員、醫藥購銷員、藥品學術推廣員、終端銷售主管、區域經理、藥品檢驗員(QC)、質量管理員(QA)、生產工藝員等。
與三金藥業、海王星辰、金健藥業、康普藥業、益豐大藥房等7家知名企業聯合辦學,成立聯合辦學工作小組,依據職業崗位要求,校企合作,共同調整藥學專業的人才培養規格。
熟悉藥事管理與法規,尤其是GMP、GSP等法規;熟悉一般原料藥、常用制劑的基本生產過程;具有常用制劑、藥物合成的基本知識技能及藥品生產操作能力;熟悉常用制藥設備的基本原理、特點及使用方法,能熟練使用制藥生產設備;具有簡單劑型的工藝改進能力;具備常用劑型質量檢驗能力;具有對樣品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及專業檢測儀器的使用和維護能力;具有藥品生產、檢驗過程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藥品招商與管理能力;具有藥品配送與管理及藥品流通質量監控管理能力;具有藥品學術推廣策劃與組織管理能力;具有藥店銷售與管理能力;具有藥品臨床銷售與管理能力;具有藥品調配與合理應用指導能力;具有中藥傳統調劑能力;具有藥品營銷、調劑過程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藥學專業所需要的英語、計算機應用能力。
具有敏銳的觀察判斷力,能及時了解醫藥行業發展的新動態;能自覺獲取本專業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方法;掌握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和評估的專業學習方法,靈活應用專業知識技能;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具有整體思維、創新思維和評判性思維。
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職業素養、創新精神和團隊意識;具有良好的學法、懂法、守法意識;具有良好的藥物服務與溝通協調能力;具有醫藥信息收集與處理能力;具有適應職業變化的終身學習能力。
藥學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基于“三個原則”,即“讓學生就業有優勢、發展有潛力、深造有希望”。“三個利于”,一是利于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和良好職業素質的培養,形成與醫藥產業崗位要求相適應,以藥品生產與檢驗、藥品營銷與調劑活動為主體,融知識、技能、態度于一體的課程體系;二是利于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核心課程包括執業藥師考證課程;三是利于學生繼續教育,與升本主要課程重疊。根據醫藥產業發展需求,與金健藥業、康普藥業、海王星辰、益豐大藥房等聯合辦學,共同將原“大藥學”分為藥品生產與檢驗、藥品營銷與調劑兩個大專業方向,學生可根據未來就業取向和自身特點選取專業方向。
基于職業崗位能力分析,共同構建了藥學專業課程體系,包括執業藥師考證的6門課程(藥理學、藥物分析、藥物制劑、藥物化學、藥事管理與法規、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訂單班學生第一、二學年在學院修完藥學專業課程的同時,還要接受合作企業文化、理念、制度和產品知識等方面的培訓。
根據藥品生產企業要求,與企業生產實際接軌,共設置了25門課程,其中公共課程4門,專業基礎課程13門,專業核心課程8門。
公共課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英語;計算機應用基礎。
專業基礎課程:藥用基礎化學;人體解剖生理學;病原生物學;藥學基礎;藥用植物鑒別技術;天然藥物化學;中藥鑒定技術;中藥炮制技術;藥理學;藥物化學;藥事管理與法規;醫藥企業文化與管理;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
專業核心課程:藥物制劑技術;藥品GMP實施與認證;制藥設備與工藝;藥品生產綜合實訓;藥物分析技術;儀器分析技術;藥品檢驗綜合實訓;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
根據藥品經營企業的要求,加大了中藥課程的比例,共設置了26門課程,其中公共課程4門,專業基礎課程13門,專業核心課程9門。
公共課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英語;計算機應用基礎。
專業基礎課程:藥用基礎化學;人體解剖生理學;病原生物學;藥學基礎;藥用植物鑒別技術;天然藥物化學;中藥炮制技術;藥物化學;藥物制劑技術;藥物分析技術;藥事管理與法規;醫藥企業文化與管理;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
專業核心課程:藥品營銷技術;藥物商品技術;藥品營銷綜合實訓;藥物應用技能(藥理學與臨床藥學);藥學服務綜合實訓;中藥鑒定技術;中藥調劑技術;中藥調劑綜合實訓;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創新了“廠校交替、雙崗輪換”的“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訂單培養達72%,實現了“藥品生產與檢驗崗位”、“藥品營銷與調劑崗位”、“學生與員工”、“教師與工程師”等多重轉換。形成了學校、行業、醫藥企業、社會機構參與的,融知識、技能、態度于一體的多元評價體系。
采用“并行”和“串行”結合的課程結構,完善了“1.5+0.5+1”的教學組織模式,“1.5”是并行的專業課程,“0.5”是串行的崗前培訓與考證,“1”是1年的頂崗實習。實行了“五個一體化”,即“課堂與實訓室一體化,理論與實踐教學一體化,職業技能與素質培養一體化,實訓與職業技能鑒定一體化,頂崗實習與就業一體化”。真正實現了“雙主體”育人,先后有4位董事長、62位企業高管和主管來學院上課。
將專業核心課程考核與職業資格考證銜接,第四學期實行崗前培訓式“三軌制”串行教學,藥物制劑技術、藥物檢驗技術、藥品營銷技術、中藥調劑技術等課程實行“課證結合”,進行藥物制劑工、中藥炮制員、藥物分析工、醫藥商品購銷員、中藥購銷員、中藥調劑員等職業資格考證培訓。頂崗實習前,學生可自主選擇獲得單證或多證,持證上崗,滿足企業要求,提高就業競爭力。近3年,藥學生雙證書獲取率100%,多證書獲取率40%。
設計了行動導向的“六環節”項目教學組織形式:(1)選項目,做準備;(2)定方案,分步驟;(3)做項目,練技能;(4)查問題,改方案;(5)演操作,說要點;(6)評優秀,談體會。校企共同確定知識、技能和態度目標,遴選課程內容,完成了就業導向的模塊化課程設計。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以“做”為核心,采用項目教學、現場教學、實地實訓等方法,全面實現了“教、學、做合一”。藥物制劑技術開展劑型生產等項目教學,藥品營銷技術采用營銷實戰平臺進行實戰模擬教學,藥學服務進行問病薦藥等綜合實訓。每年與企業聯辦中藥材展學會,定期舉行藥物制劑、藥物檢驗、中藥調劑等技能競賽。
為了實現學校教學活動與企業生產過程對接、教學環境與企業生產環境對接、學校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對實踐條件進行了高起點的系統化設計與實施,建設了校企深度融合的藥學文化,使校內實踐條件、管理和文化與現代醫藥企業接軌。藥學專業校外有5家示范性實訓基地,校內實訓面積7000多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900多萬元,建有完備的藥品生產、藥品檢驗、藥品調劑、藥品營銷“理實一體”實訓室57間,實訓工位1600個。實訓項目都有對應的真實或仿真實訓室,項目開出率100%。課余開放實訓基地,教師可指導學生自主開展實訓。
藥品生產實訓車間使用的制藥設備與藥廠普遍使用的型號相同,如旋轉式壓片機、全自動膠囊填充機、搖擺式制粒機、全自動制丸機、滴丸機、混合機等。擁有的5條藥物制劑生產線,能生產片劑、顆粒劑、膠囊劑、丸劑、注射劑等30多種劑型。藥品檢驗室擁有的精密儀器與國內大型藥廠相同,檢驗項目能涵蓋國家藥典中規定項目的絕大部分,配備了高效液相色譜儀、氣相色譜儀、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紅外分光光度儀、旋光儀、永停滴定儀、崩解時限儀、溶出度測定儀、澄明度檢測儀等。藥品調劑室建有設施齊全的西藥房、中藥房、中草藥標本陳列室及取得藥品經營許可證的實習藥房,西藥房有600多種藥品,中藥房有500多味中藥飲片,具有完整的藥品調劑功能。藥品營銷室設備先進,具有醫藥管理系統和藥品營銷對戰實訓平臺。
“三方聯動”就業導向的藥學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施,使藥學生素質高、能力強、成長快,深受行業認可、企業歡迎。2009年,我校藥學在校生獲國家專利一項;2010年,我校藥學生策劃的《百草香休閑山莊》獲“湖南首屆黃炎培職業教育獎創業規劃大賽”一等獎;2011年,我校藥學生獲“全國醫藥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二等獎、三等獎;2012年5月,我校藥學生策劃的《古藏香度假村》獲“湖南省第五屆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三等獎;2012年6月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二等獎、三等獎、團體三等獎。湖南在線、常德電視臺、常德日報等多家媒體相繼報道了《常德職院藥學專業學生走俏職場》、《藥學專業學生很走俏》、《常德職院藥學系學生成職場“香餑餑”》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