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婧,郭繼志
(濰坊醫學院,山東 濰坊 261000)
北美的高等院校歷來較重視人文社會醫學的實踐教學研究,如我國高等法學院校推行的“診所式法律課程”和“法庭辯論課”等系列實踐性法學教育模式就大都借鑒了美國的案例教學模式。在當今多元化發展的背景下,如何培養具備人文精神的高素質衛生法學人才就成了當下高等醫學院校一項重要的教育目標。
我國衛生法學專業的教育目標是培養適應衛生法制化需要的、既懂醫又懂法的,能夠在醫療衛生機構、法律服務等部門從事醫療衛生方面的法律咨詢、研究、法律訴訟和非訴訟實踐活動等工作的復合型實踐型法律人才。自1996年南京鐵道醫學院設置法學專業開始,衛生法學專業在我國迅速發展壯大,到目前為止已有三十多家高等醫學院校開設了這一專業。
我國衛生法學專業目前的教育現狀總的來講是好的,但是在某些教學環節尤其是人文學科的實踐教學方面存在不少問題:
衛生法學專業橫跨醫學(含生物醫學和人文社會醫學)和法學兩大模塊,其專業課程的設置也就必不可少的需在兩大模塊之間進行權衡。各院校因認識不同,相關課程的設置差別很大。重醫偏法、重法偏醫的情形皆有,也有二者皆重——即醫學和法學理論課程開設的都很多,致使學生學習壓力大,疲于應付。
此外,多數院校在該專業的實踐教學方面普遍不夠重視:(1)專業課程調整方面,不管是醫學課時的壓縮,還是法學課時的壓縮大都不是對理論課時的壓縮,而多是對醫療或法學實踐課時的縮減[1];(2)諸如衛生法學、藥政法學、醫學心理學、醫患關系學、社會醫學、醫學史、衛生政策、公共衛生等衛生法學專業的核心特色類人文社會醫學的理論課程大都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實踐課時;(3)重課內輕課外,課堂教學之外,鮮有師生互動性的應用型、創新型社會實踐活動;(4)實踐教學缺乏激勵機制,實踐學習效果和教學效果均不能從學生的綜合測評或教師的績效考核當中予以體現。
高等醫學院校在衛生法學教學人才的引進之初大都注意了對其各方面素養的考察,但是后續的師資建設、繼續教育和進修學習方面努力不足。有的醫學教師雖具備豐富的醫學知識和實踐經驗,但卻較少能夠將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識融于教學中;有的法學教師長期從事法學教學,對醫學知識、醫療機構的運轉和醫患關系等沒有深刻的實踐體驗,很難將醫學與法學很好的結合;衛生法學、藥政法學等專業教師雖然能較好的克服上述問題,但隨著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深入,多數衛生法學專任教師也缺乏深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進一步學習和實踐的機會;缺乏深刻體會當今社會的衛生變革及其引發的各種醫學、法學、倫理、道德等問題的機會。這也就使教學與實踐不斷產生斷層,進而影響到衛生法學專業的教學質量。
在當今這個“速食時代”,部分學生因受家庭、社會或網絡的某些不良影響,不愿付出卻渴望快速實現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目標。再加上在校學習期間,因橫跨醫學和法學兩大學科,衛生法學專業的學生會存在拿自己的長處去比他人短處的自滿心態,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存在對學校設計的實習、論文寫作、社會調研等實踐性學習應付了事,不予重視的情形。
2005年,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大力加強實踐教學,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高等學校要強化實踐育人的意識,區別不同學科對實踐教學的要求,合理制定實踐教學方案,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因此,開展衛生法學專業人文社會醫學的實踐教學是必須也是必然的。
一名真正合格的衛生法學人才既要掌握豐富的醫學知識,也要精通法律專業知識及其法律制度、法律規則背后的法律精神、人文精神、法律道德、法律價值以及與之相聯系的政治、經濟、科技、歷史、文化、社會、道德、倫理和傳統等背景。不管是醫學還是法學都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所以,這種特殊性決定了衛生法學專業實踐教學的必要性。
美國大法官霍姆斯曾指出:“法律的生命在于經驗而不是邏輯”[2]。這說明法律源于生活,脫離生活經驗的人是難以成為真正的法律人的。另外,法學教育是職業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結合體,二者不可有所偏重。衛生法學屬于法學的范疇,其理應遵循法學教育的一般原理,將職業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實踐性及人文精神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
人的全面發展,既需要健康的體魄、聰明的頭腦和廣博的學識,也需要豐富的情商,人文學科的實踐性教學不僅能夠使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形成科學看問題、人性化解決問題的創新性思維,而且可加深其對人生意義的理解,增進對他人和生命的關愛,提升人文修養。這種重視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的社會活動力,正是我們高校培育優秀人才所必需的[3]。
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各行各業競爭日趨激烈,社會對應用型綜合人才的需求不斷提升。多少年來,一直提倡素質教育,只有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環境下才能真正塑造出具備人文精神的新型衛生法學人才。
美國哈佛大學歷來非常注重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其把人文素質教育不僅理解為一種課程,而且理解為一種態度、一種學習方式和一種終生的追求。其在1970年博克校長的領導下,出臺了《核心課程報告書》,明確哈佛的教育理想是培養“有教養的人”。1991年之后,又在校長魯登斯坦博士的領導下,倡導為下個世紀培養能夠理解人、同情人、尊重人的“新人”[4]。對此,應該借鑒其優秀的教育理念,積極樹立人文學科的實踐教學意識,為培養既精于學術,又有真性情的衛生法學“新人”而努力。
科學設計衛生法學、社會醫學、醫學倫理學、醫學心理學等人文學科的實踐教學課時和教學種類。以衛生法學和社會醫學為例,可增加諸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置、醫療侵權處理等衛生法學實踐課時和健康危險因素評價、社區衛生服務等社會醫學實踐課時的設計。在實踐教學種類方面,可在教學中借鑒中西方高等院校優秀的法學實踐教學種類和方式,如案例教學、模擬法庭、社會調查、專業見習和實習、學年論文、畢業論文、法律診所教育、法律咨詢活動等[5]。
目前,幾乎所有開設衛生法學專業的高校都有各自的實踐教學體系,如實驗、校內外實習、畢業設計(論文)、公益活動等環節。但像其他專業一樣,已有的實踐教學體系多為強調模擬性、限制性和驗證性的實踐教學,離科學、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尚有很大差距[6]。對此,應科學構建人文學科的實踐教學體系,使其各環節既相互聯系又與理論教學體系相對獨立,二者相輔相成。
3.3.1 課內外相結合
理論教學的同時穿插包括同步教學實驗、課程設計、課外科技活動和認識性實習在內的實踐教學課時,這種課內外動靜結合的教學方式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鞏固所學。
3.3.2 整合校內外優秀教學資源
加大資金投入,建立校內開放式的人文學科實踐教學模式,如開放式課堂、開放式實驗室等。校外通過校企合作、共建等形式,擇優選擇社會調查、法律服務、實習、社會公益活動等校外實踐教學基地,讓學生以社會角色人的身份走入基層醫療機構、法院、檢察院、法律服務等部門鍛煉。還應開創性的將社會上的優秀衛生和法律人才引進校園與師生互動,在滿足閑暇時光的同時陶冶性情,增加人文素養和團隊協作精神。
3.3.3 加大校際合作,爭取高校間的資源共享
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組建多校聯合的實踐教學基地,既節省教學投入,又能實現優勢互補。
3.3.4 建立系統的實踐教學和研究激勵機制
通過學科競賽、科研創新等形式選拔推薦優秀學子走出校外參加高級別的競爭,對于表現優秀者給予表揚和獎勵。
衛生法學實踐教學教師既要走出去也要請進來。走出去指學校要為其創造條件,定期到有關衛生部門、醫療企業掛職鍛煉,為其進行科研和社會調研提供機會;也要為其提供各種繼續教育和進入其他高校進修學習的機會,以解決理論與實踐相脫節、校內知識與社會活動相脫節等知識更新問題。請進來是指有條件的情況下積極聘請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在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的專家、學者以及其他同行作為兼職實踐教學教師,以彌補學校實踐教學教師隊伍數量和質量的欠缺[6]。
教師應積極提供閱讀參考書目和實踐性研究課題,引導學生的實踐性自學,讓其帶著對人生對社會的探索主動學習。學生應積極參加醫療下鄉、幫扶社會弱勢群體等各種走進基層的活動。只有親身體驗和觀察,才能真正了解我國的衛生政策、衛生現狀和醫患關系;才能了解患者的心理與需求;才能學會與他人的有效溝通;才能真正體會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
濃郁人文精神的校園文化氛圍有利于衛生法學人才的培養。學校層面應充分重視對衛生法學人才的人文素質教育,加大人文社會醫學課程實踐教學的輿論宣傳,廣泛開展各種促進人文精神的課外學生社團活動。
[1] 王洪婧,胡 勇,王樹華.論衛生法學專業本科生培養模式的改進[J].衛生軟科學,20009,23(4):422-423.
[2] BLUME.Legal Education in China [J].The China Law Review,1983,5(17):201.
[3]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N].經濟日報,1999-06-17(1).
[4] 馬存根.北美高等醫學院校人文社會醫學教學的現狀與啟示[J].醫學與哲學,2003,24(8):54-56.
[5] 朱莉莉,韓志紅.法學專業實踐教學質量評價若干問題探討[J].科教導刊,2011,6:85-86.
[6] 施進發.加強本科實踐教學提高人才培養質量[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5(5):14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