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新娣
(上海醫藥高等專科學校,上海 201318)
中高職貫通護理專業教育具有不同于高中后高職和中職的人才培養定位。針對生源的特殊性,一方面要基本保證中職階段高中文化科學知識(語文、數學、外語等)的課時數,并且在此基礎上增加一定的課時數,有助于學生打好扎實的文化基礎。另一方面,要充分考慮畢業生以后接受繼續教育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適當增加高職教育基礎課程的教學時數。數學作為一門重要的文化基礎課,應在以服務專業課程為目標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與能力,使其具備成為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必要條件。因此,要充分發揮數學課程在中高職貫通教育中的作用,全面系統地做好數學課程建設工作[1]。
從中高職貫通護理專業的招生情況來看,我校2010年是首次試點“中高職貫通”招生,共招收120名,其中最高錄取分數573分,這個分數直逼上海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錄取分數線,最低錄取分數537分,這個分數也超過上海市當年普通高中最低分數線,可以說這級學生整體素質較好。2011年和2012年這兩級招生情況并不理想,錄取分數比普通高中的最低分數線低許多。從學生的總分情況來看,成績一級比一級低,并且通過筆者對2010和2011級學生進行的各項調查,特別是對初中的數學基礎和中考數學成績的調查可以看出,無論是整體素質相對較高的2010級學生還是考分較低的2011級學生,就中考數學成績而言,超過一半的學生數學基礎較差。這些學生認為數學成績不理想接受高中教育沒有優勢,為了避開高考的激烈競爭,所以才選擇了中高職貫通。有些學生雖然中考總分和數學分數還可以,但還是非常害怕學數學,這是他們最擔心考不及格的一門學科。
中高職貫通護理專業數學課程在新生入學后的第一學年和第二學年開設,總共4個學期,前面3個學期主要是學習中職階段高中數學知識,最后一個學期學習一些高等數學的內容。第一學期18周,每周3課時,共54課時;第二學期18周,每周3課時,共54課時。二年級第一學期18周,每周4課時,共72課時;第二學期16周,每周5課時,共80課時。從課時情況來看,一、二年級共260課時,這與職業院校數學課程不受重視的大背景是一致的,所以教師的教學安排非常緊湊,有些教學方法無法實施,教學效果受到一定的影響。
前3個學期的數學教學內容基本是以中職階段高中數學知識為主,由于課時數的限制,教師將內容進行了縮減,學習集合、不等式、初等函數、三角函數、直線、圓錐曲線、數列、排列組合、概率統計等主要內容;最后一個學期以高等數學為主,重點學習一元函數微積分學,包括函數與極限、函數的連續性、導數及導數應用、不定積分、定積分及定積分的應用舉例。
課堂教學還是以傳統教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形式為主。老教師仍采用“一支粉筆加黑板”的傳統模式,教師滿黑板地寫,學生奮筆疾書地記筆記,缺乏探究和學生的主動參與,缺乏相互的合作與交流,沒有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青年教師則采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手段,這樣的教學方式雖有其優越性,但也有缺點,比如有時PPT播放過快,導致學生的思路跟不上,抄筆記沒有時間,甚至有些學生不知道該抄PPT上的哪些內容。教師在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不夠,也是學生對數學課程缺乏興趣的原因之一。另外,在考核方面,仍以試卷考核模式為主,這種單一的考核模式導致數學成績總體偏低、不及格率過高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學生的學習狀況也較令人擔憂,主要體現在:有些學生對數學課程不重視,不感興趣,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愿意付出時間和精力學習數學,抄襲作業或不交作業,考試經常不及格。有些學生盡管學習態度比較端正,但由于數學基礎較差,加上學習方法不正確,也漸漸對學好數學失去信心。
教學大綱明確指出中高職貫通護理專業數學課程的性質與任務、教學目的和要求、教學內容等,是教師實施教學的依據。在新教學大綱建設中,要從專業培養目標出發,以“必需、夠用”為原則,確定數學課程的內容和體系,對不同專業的教學內容確定一些基本模塊和選修模塊,提出“基本要求”和“提高要求”兩種教學目標,分類、分層制定數學課程的教學大綱,既保證不同專業的需求,也給教師和學生更多的選擇空間,以適應不同人才培養的需求[2]。
教材是教師教學的重要載體,為了體現專業特色,鼓勵教師自編符合本校、本專業實際需求的校本教材,通過對教材的不斷改進和完善,促進數學課程的建設和改革。在教材建設中,首先,要優化教學內容,注重基礎,對重要、核心的內容做到精講多練,淡化系統性和嚴密性,對一些定理,可以不作詳細證明,只求了解定理結論即可。其次,要重視數學知識產生和發展的背景,給學生滲透相關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增強數學知識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最后,要突出數學知識的應用性,根據專業創設適當的應用情境,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教師隊伍建設是課程建設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學校需要一支既有較高教學水平,又有較強科研能力,學歷層次與年齡結構較為合理的師資隊伍。為此,首先,要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老教師從備課、上課、科研等各方面對青年教師進行幫助和指導,青年教師則可以從多媒體課件制作、教學軟件使用等方面對老教師進行輔導,讓大家都有所提高。其次,以教研室為單位有計劃地開展各種教研活動,如集體備課、課題研究、課程建設、數學建模等,以提高隊伍的科研能力。最后,重視交流和互相學習,組織數學教師到護理系去交流學習,就該專業對數學知識的要求進行探討,也可組織教師到兄弟院校進行學習交流,參加教學比賽等,提升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水平。
形成有效的教學方法是課程建設的重點和難點。針對新時期中高職貫通學生特點,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探索了一些教學方法:(1)根據學生的數學水平,在班內實行分層教學和分層測試。該方法滿足了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從而有效提高了數學課程的教學質量,學生抄襲作業現象明顯減少,測試合格率也明顯提升。(2)將教學內容化繁為簡,重視理解,減少復雜的計算內容。在教學過程中,盡量減少抽象的推導和證明,減弱計算的技巧要求,只對基本概念和計算法做講解,通過對數學計算軟件的介紹,讓學生通過這些軟件來解決繁瑣的微積分計算。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數學素養,可以在課堂中穿插一些數學小故事和數學史,在潛移默化中滲透數學文化和數學思想。(3)對部分數學內容采用項目教學法,如講解導數計算方法時,教師將教學內容做成項目任務交給學生,全班學生分成幾個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任務驅動,然后讓每位學生說出任務的完成情況,最后教師點評并給出成績。這種方法既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又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4)用數學建模比賽的形式考查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如教師給出一個實際的專業問題,讓學生自由組隊合作,一周后以論文形式參加答辯比賽,最后教師打分作為期末考核的參考依據。(5)豐富考核形式,改變期末考試一卷定分的形式,可參考學生平時的表現,如數學實驗報告,數學建模論文完成情況等。針對數學公式比較多的實際情況,可以嘗試一紙開卷的形式,就是給學生一張16K的紙,讓他們提前把需要的計算公式寫在紙上,帶入考場。實踐證明,這種嘗試有效提高了學生的數學考試及格率,提高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3]。
網絡的普及,為學生汲取知識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在數學課程建設過程中,電子資源的建設是一個要重視和跟進的點。我們通過調研和實踐發現,數學教研室網站建設應包括以下內容:課程標準、教學大綱、教學日歷、考試大綱、例題解答、模擬試題、電子教案、名師視頻講課、用于師生交流的論壇、相關網站的信息介紹等。這些內容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學習的天地,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網站給學生批復作業、答疑、介紹相關的課外知識等。
綜上所述,職業教育要以學生為本,面向全體學生,數學課程建設也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專業特點出發,培養學生思維的開放性和綜合職業能力,使學生的數學素養能夠真正得到提升,為他們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1]郭翠蘭.中高職銜接基本問題與協調發展若干對策[J].職教論壇,200714(3):52-53.
[2]陸國民.試析中高職貫通人才培養模式[J].教育發展研究,2002(17):35-37.
[3]夏啟中,解飛厚.論中、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銜接[J].高等教育研究,2001,22(1):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