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松洋,劉 佳
(1.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清遠 511510;2.河南省人民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護理安全是患者的基本需要,是醫院生存的根本,是衡量護理服務質量的重要指標,也是患者就醫選擇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標之一[1]。隨著現代醫學和新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維權意識不斷提高,護理活動中存在的安全隱患日益突出。ICU因其工作的特殊性,患者病情復雜、變化快,且床位周轉快,工作任務繁重、難度大,醫療費用高,家屬期望較高,是醫療糾紛的易發地,因此,找出存在于ICU的護理安全隱患,進行預防,是保證ICU護理質量的關鍵。
1.1.1 法律意識淡薄,防范意識不強 護理人員在開展護理工作過程中,由于法律意識淡薄,對醫療文件的處理缺乏足夠的重視;有的醫院在病歷方面多有瑕疵,導致進入法律程序后,對病歷鑒定非常艱難。
1.1.2 服務觀念不到位,服務意識欠缺 隨著社會的進步,護理模式改變,有些護理人員的服務觀念不能與時俱進,跟不上現代護理觀念的步伐,而患者的健康意識、法律意識不斷增強,對醫療、護理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ICU病種復雜,護理工作任務繁重,工作量大,護理人員配置不足,且服務意識欠缺[2]。表現為對患者的主動關心不夠,不注意說話語氣、方式和方法,對患者或家屬提出的問題回答得過于簡單或缺乏耐心,導致患者或家屬誤解等。有的ICU患者病情復雜易導致診斷、治療較困難,療效不滿意,患者及其家屬不理解,易把怨氣發泄到護理人員身上,導致護理人員不滿。
1.1.3 工作責任心不強,未嚴格執行各項護理操作規程及核心制度 有些護理人員工作中不認真執行查對制度,導致發錯藥、輸錯液體等;未按交接班制度嚴格交接班,造成該做的治療護理未按時做或漏做;讓實習護生單獨完成護理技術操作,未做到放手不放眼,這些都會對患者的安全造成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另外,對ICU患者的基礎護理如翻身、洗頭、洗腳、喂飯等做得不到位,也會引起患者家屬的不滿。
1.1.4 病情變化觀察不及時 病情觀察護理包括病情觀察目的、要求、內容和方法。觀察是指對患者的病史和現狀進行全面系統的了解,對病情作出綜合判斷的過程。由于ICU患者病情危險復雜,護理人員如果缺乏專業知識和技術及應變能力,對病情變化不能及時發現、判斷并處理,就會影響到整個救治過程。
1.1.5 護理文件書寫不規范 在ICU護理工作中,由于工作繁瑣,特護記錄單記錄的內容較多,特別是在搶救時,護理人員有時不能按時記錄或記錄內容不夠完整,措詞不夠嚴謹,記錄有涂改,使護理記錄失去了真實性、完整性。一旦出現醫療糾紛,勢必導致舉證困難,甚至舉證失敗。
1.1.6 過分依賴監護儀器 醫療器械故障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醫生越來越習慣于依賴儀器設備,望、聞、問、切和視、觸、叩、聽這些最基本的物理診斷方法不知不覺中被淡忘了。監護儀器畢竟不是人,常會出現一些故障,導致治療與護理時常出現問題。
1.2.1 醫患溝通交流障礙 因為看病難、看病貴等因素,使患者對醫生的積怨增多。有調查顯示,82%的受訪者認為以藥養醫、小病大處方、過度檢查、過度治療是看病難/貴的最重要因素;另外,81%的人認為醫療費用居高不下,藥價虛高;57%的人認為收紅包、吃回扣現象猶存;48%的人認為醫生技術水平低、服務態度差,不問診,看病等于開藥等。這些問題都加劇了醫患關系的緊張程度,也使得醫患溝通交流存在很多障礙。
1.2.2 醫療費用高與期望值過高 在ICU,由于高新技術及設備的引進,大量新型藥物的使用,醫療費用較高,使有些家庭不能承受,還有部分患者因為治療效果與其期望值差距較大,產生抵觸情緒,把醫患矛盾轉嫁到護理人員身上,使護理人員成為其發泄不滿和遷怒的對象。
1.2.3 患者不配合,延誤病情 如我院1名患兒需入住ICU,但因經濟原因家長不同意而轉院,待病情加重后,再次入住我院ICU,病情已不可逆轉,從而引起醫療糾紛。
組織護理人員認真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護士條例》、《病歷書寫基本規范》等法律規章,增強護理人員的證據意識,加強護理文書書寫管理,重視護理文書的準確書寫和法律效力。
工作中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及核心制度,是護理安全的保證。護理人員的責任心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狀態有很大的影響,工作中要具有較強的責任心和慎獨精神,掌握溝通技巧,態度誠懇,儀表大方,決不能語調生硬、敷衍了事,必要時可通過手勢、體態等非語言交流方式向患者傳達關愛之情,要尊重和關愛患者及其家屬,利用一切操作、護理的機會與患者溝通,通過耐心細致的觀察,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贏得患者的尊重與信任。
扎實的專業知識,嫻熟規范的醫療護理技術是ICU護理安全的基礎。加強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的學習與訓練,加強對ICU新儀器與新設備的學習使用與管理維護,遇到危重癥患者做到心不慌、氣不急、手不抖、腿不軟,頭腦清醒,在最短時間內為患者提供有效的護理安全保障。要使護理人員樹立“有為才能有位”的觀念,增強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鼓勵護理人員參加繼續教育,不斷提高自身修養,確保護理質量[3]。
ICU患者具有病情危重、變化快,隨時需要進行搶救等特點,ICU護理人員若應急能力不強,會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具備較強的應急能力,熟知各種藥物的作用、搶救儀器設備的使用方法,通過嫻熟的技術,沉著、穩重的舉止,配合醫生進行搶救,得到患者及其家屬的信任與理解[4]。
醫療服務不是普通消費,不能用商業規律來管理和運行。醫患關系是一種具有法律、經濟及倫理學意義的特殊人際關系,應是充滿真誠關懷與信任的關系。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醫護人員要多一份高尚情操,醫院要多一份責任意識,社會要多一份寬容心態,體制要多一份醫療保障,有了這4個牢固的根基就能搭建起堅實牢固的醫患和諧之橋。同時多渠道了解患者意見和建議,亮職責、亮身份、亮承諾,改變對患者的稱呼,創建科室特色服務、定期評選服務標兵等十多項活動實施細則,積極為患者辦實事、解難題、獻愛心、送溫暖。
ICU工作的特殊性要求護理人員具備較強的法律意識和責任心,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嚴格按照各種護理操作規程及核心制度實施護理,有效規避護理風險,保證患者安全,防范和減少護理糾紛的發生。
[1]穆納新,燕云,李麗紅,等.我國護理歷程的研究現狀與建議[J].護理研究,2008,8(7):20-21.
[2]賈濤,李繼平.工作授能對臨床護士自我效能與工作控制感影響的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9,6(34):3602.
[3]謝幸華.心內科護理安全問題與對策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09,13(6):484-485.
[4]董愛珠.護理人員對安全管理認識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