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仁者愛人
——儒家仁愛思想及其普世價值

2013-03-20 04:17:12韓星
梧州學院學報 2013年4期
關鍵詞:儒家孔子思想

韓星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北京100872)

仁者愛人
——儒家仁愛思想及其普世價值

韓星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北京100872)

儒家仁愛思想可分成仁愛之心、自愛、愛親人、泛愛眾、仁者與天地萬物一體五個層次,以愛有差等原則由內向外、由近及遠層層擴展。仁愛是一種人道思想,仁是人之為人的本質特征。比較儒家仁愛與道家的慈愛、墨家的兼愛、佛教的慈悲、基督教的博愛、伊斯蘭教的行善懲惡,可以看出世界不同文化都強調“愛”,但對“愛”卻有不同的闡釋,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儒家仁愛思想可以成為普世價值觀,在當今世界越來越顯現出它的獨特智慧。

儒家;仁愛思想;愛有差等;人道思想;普世價值

儒家思想的核心觀念之一是“仁”,其內涵非常豐富,范圍非常廣泛,幾乎統攝著一切美好的德性。“仁”字在《論語》中出現109次,孔子對“仁”從不同方面和角度作了全面深入的闡釋。孔子的學生樊遲向孔子請教什么是“仁”時,孔子回答說:“愛人”(《論語·顏淵》)[1]2504,“仁”的基本內涵就是“愛人”。

關于什么是普世價值?當今人們對此爭論很激烈,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無論對普世價值如何界定,所謂普世價值,應該是具有超越性、普適性、永恒性的價值。筆者試圖發掘和詮釋儒家仁愛思想的普世價值,以就教于大家。

一、儒家仁愛的層次性

儒家的仁愛思想在踐行上可以分成五個層次。

(一)仁愛之心

也就是說你首先應該是個“仁者”,有仁愛之心,能夠愛別人。儒家認為這是根于人天生的性善而內在地形成的品質,是人的道德行為的發端。孟子是徹底的性善論者,他指出仁愛是人天生的本性,把是否有良善之心看成是人與禽獸最本質的區別。人之所以為人,就在于人共有同情心、羞恥心、禮讓心、是非心。有了“四心”也只是良心的開端,還要擴而充之,推而廣之,才會擁有完全的良心。

(二)自愛

儒家強調仁愛是要從自愛開始,以自愛為起點,但不是以自愛為中心,應該不斷擴展。代表性的觀點如孔子說“仁者壽”(《論語·雍也》)[1]2479,有愛心能愛人的人身心健康,就會長壽。漢代楊雄說:“人必其自愛也,而后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諸。自愛,仁之至也;自敬,禮之至也。未有不自愛敬而人愛敬之者也。”[2]這句話強調了人要自尊自愛。自尊自愛是關愛他人的必要前提。一個自暴自棄的人,不會對他人產生友好行為。喪失了自信心和責任感的人,也常常對別人采取損害的行為。自愛不是自戀,是自律、自尊、自強。一方面,依推己及人的原則,一個人如果不知自愛,沒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如何能夠愛人呢?自愛與愛人是相通的。另一方面,自愛不僅是自己對自己的事情,它也要在人—我關系中實現,即有被他人尊重的要求。一個人如不自愛又怎么能讓他人來愛自己呢?

(三)愛親人,即孝悌之道

孔子非常重視孝悌,主張處理一切人倫關系,都要從孝悌做起。孝悌是實現“仁”的根本。《論語·學而》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4]表明“愛人”要從孝順父母、尊敬兄長開始。如果一個人連生養自己的父母都不孝,他還能對別人有仁愛之心嗎?所以,孝悌乃為道德倫理的根本與基礎。惟有能行孝悌者,才能去愛他人。孟子進一步發揮了孔子的思想,他認為:“仁之實,事親是也。”(《孟子·離婁上》)[3]2723“親親,仁也。”(《孟子·盡心上》)[3]2765這里的親親,包括愛自己的父母,也包括愛其他的親屬,仁愛當從侍奉雙親開始。儒家孝道思想以《孝經》為代表,《孝經·圣治章》又云:“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4]這是符合道德邏輯的,一個人如果連生他養他的父母都不肯親愛,又怎么能真心實意地熱愛他人?仁愛思想是從家庭血緣親情引申出來的,一個人只有首先愛自己的親人,才會去愛他人。離開了親情之愛,仁者之愛就成為無根之萍,無本之末。即使有這樣的愛,那要么是虛偽的,要么是由功利需要引起的索取式的愛。

(四)“泛愛眾”,即愛一切人

孔子又將親情之愛推廣開來,要求人與人之間要充滿愛心,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1]2479;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1]2502,強調對人要溫、良、恭、儉、讓。孔子要求統治者“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論語·學而》)[1]2457,國君節用而愛養人民,不要無窮無盡地使用民力,使老百姓有休養生息的時間。他還主張:“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論語·顏淵》)[1]2503“泛愛眾,而親仁。”(《論語·學而》)[1]2458《論語·鄉黨》記載,孔子的馬棚失火,孔子只問是否傷人,而沒問馬。這里的人應該是養馬的奴隸。孔子關心養馬人的安危,說明他的“愛人”具有廣泛性,在某種程度上具備了朦朧的博愛意識,具有一種可貴的人道主義精神,也彰顯出孔子寬厚偉大的人文品格。

孟子說:“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離婁下》)[3]2730心中有仁,就能愛人,能愛人,別人也能愛戴你;心中有了禮,能尊敬別人,別人也就能尊敬你。愛戴和尊敬都是相互的,這就教導人們要對他人友愛、尊重,要能夠與他人和諧相處。孟子還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3]2670敬愛自己的父母,也要敬愛別人的父母;愛護自己的孩子,也要愛護別人家的孩子。人不要把自己的愛局限在狹隘的天地,不要太自私。

(五)仁者與天地萬物一體

儒家還把仁愛之心推向天地萬物,達到仁者與天地萬物為一體的境界。孔子雖然沒有“仁愛”推及物的明確論述,但他對自然界的生命充滿了憐憫之情。《論語·述而》載:“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1]2483這就充分體現了孔子愛物及取物有節的思想。《孔子家語·曲禮子夏問》載孔子之守狗死,謂子貢曰:“路馬死,則藏之以帷,狗則藏之以蓋,汝往埋之。吾聞弊幃不棄,為埋馬也;弊蓋不棄,為埋狗也。今吾貧無蓋,于其封也與之席,無使其首陷于土也。”孔子對死了的狗馬都要把它們包裹了再埋葬,顯示了對動物的憫愛之情。

孟子發展了孔子的“仁愛”思想,認為對待別人,要將心比心,推己及人,推人及于萬物。《孟子·盡心上》提出“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主張推人及物,在愛人的基礎上,將愛心進一步向外推展,將仁愛精神和情感貫注于無限廣大的自然萬物,用愛心將人與自然聯結為一體。孟子又將仁愛精神推而及于政治,從而產生了他的仁政學說,認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孟子·公孫丑上》)[3]2690,這便是孟子的仁政論。在他看來,仁與不仁應當作為施政的根本。行仁政者得天下,失仁政者失天下,這是歷史經驗已經反復證明了的。

漢代董仲舒說:“仁之法,在愛人,不在愛我,……人不被其愛,雖厚自愛,不予為仁。”(《春秋繁露·仁義法》)[5]強調仁愛不能局限在愛自己,要擴展到愛別人,這樣才能體現仁的精神本質。又說:“質于愛民,以下至于鳥獸昆蟲莫不愛。不愛,奚足謂仁?仁者,愛人之名也。”。非但愛他人,連鳥獸昆蟲都要愛。所以,“仁”其實就是“愛”的同義詞。

北宋張載在《西銘》中進一步說:“民吾同胞,物吾與(朋友)也。”人是我們的同胞,萬物是我們的朋友。愛人能夠使社會生態得到平衡,愛物則造成自然生態的平衡,這就把先秦儒家的仁愛思想發展到了一個更高的階段。此后,程朱理學、陽明心學對“天地萬物一體之仁”之說加以進一步詳化深化,陸九淵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6],二程說:“醫書以手足痿痹為不仁,此言最善名狀。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莫非己也。認得為己,何所不至;若不屬己,自與己不相干。如手足之不仁,氣已不貫,皆不屬己。故博施濟眾,乃圣人之功用。”[7]朱熹說:“天地與吾身共只是一團事物”[8],是說仁者是把天地萬物都看成是有生命的統一整體。王陽明認為:“圣人之心,以天地萬物為一體,其視天下之人,無外內遠近:凡有血氣,皆其昆弟赤子之親,莫不欲安全而教養之,以遂其萬物一體之念。”[9]54“大人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者也,其視天下猶一家,中國猶一人焉。若夫間形骸而分爾我者,小人矣。”[9]968闡述了天地萬物為一體,以及人對天地萬物的責任。這里天下一家,中國一人的思想顯然是來源于孔子的。

總之,通過以上梳理,我們可以看出,儒家的仁愛思想是有等級親疏之別的,是按照“愛有差等”的原則,先親愛自己的親人,再層層由內向外、由近及遠有等差地擴展到他人,這就包含了我們今天常常說的人與自身、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四個方面的關系。

二、仁者愛人本質上是一種人道思想

在西周禮樂文化傳統中,等級制度把不同的人限定在嚴密的范圍以內,這種情況是不可能探討人的價值、人的完善、人的理想、人際關系、人與自然關系等屬于人本主義范疇的思想觀念的。到了春秋時代,人文主義思潮興起,孔子站在人道立場上開始深入地思考禮樂文化的精神實質問題。一方面他試圖在原始人道主義基礎上,用道德上的自我更新,即通過樹立人格理想,施惠于人,克制己欲,來達到社會的共榮與安寧;另一方面,他希望用周代分封制,重新明確上下之等級秩序,使社會成為有森然分層系統的組織,來阻止戰爭與掠奪,反對動亂與凌替。孔子超越當時社會的一般思潮,把學術研究的重點放在對“人”的研究上,提出了“仁”這個概念,以“仁”作為理論探討的中心,把人從天命神學中解放出來,在中國思想史上首次系統地形成了一套人學思想體系,為中華文化的人文精神奠定了基礎。

孔子反思西周禮樂文明說:“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乎云哉?”(《論語·陽貨》)[1]2525強調指出禮絕不只是人們表面上看到的那些玉帛鐘鼓之類,而是有其內在精神的,這就是仁。又“林放問禮之本”,得到了孔子的贊揚,“大哉問”(《論語·八佾》)[1]2466。禮的本質就是指禮的精神實質,也就是以“仁”為支柱的道德體系。孔子站在“人之為人”的高度來反思春秋社會禮樂崩壞過程中人與人(包括君臣、諸侯卿大夫、父子等方面)的關系變化,在以人為本的哲學基礎上重建全新的文化模式,這樣開啟了儒家人本理性的思維路向。正如有學者所論,“《論語》中多處為‘仁’規定界說,其特點是:‘仁’不是以祖先神的崇拜為出發點,而是以人的理性為基點;不是以氏族群體為出發點,而是以個人修身為基點;不是以維護一方而犧牲另一方為出發點,而是力求照顧到人際雙方的利益為基點。孔子將‘仁’解釋為‘愛人’就顯示了這樣一些特點。”[10]孔子不僅反對暴政、苛稅,反對戰爭對人民生命財產的破壞,而且主張“使民如承大祭”、“使民以時”的仁義政治。

孔子以后的儒家思想大抵都是沿著人道的思路繼續前進。他們首先是有感于社會現實中的諸多社會政治問題、人生的問題;然后對人的本質、人性等問題作出認真思考,以此確立一套價值系統,再以這一價值系統來反觀現實社會和政治,在批判現實的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治國方略,進一步完善、充實由孔子開始重構的文化模式。

《禮記·中庸》有“仁者,人也”[11]1629;《禮記·表記》說:“仁者,人也”[11]1639;《孟子·盡心上》載:“仁也者,人也”[3]2774。仁是人之為人的本質和特征,也就是說,具有了仁才能成其為人。人不同于其他動物的地方在于,他不是滿足、停留于自然、本能的生活,也不僅僅是在消極地適應環境中求得自身的生存,人之為人就在于他在滿足了生命的基本需求之后,更進一步對生命的意義發生追問:到底什么是人?如何才能真正成為人?《孟子·離婁下》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3]2691“惻隱之心”即是仁愛心的起點。孟子還把仁愛之心稱之為“不忍人之心”,指出每個人都有憐憫體恤別人的心。并舉例說,古代的先王由于有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所以才有憐憫體恤百姓的政治。用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施行憐憫體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運轉東西一樣容易了。之所以說每個人都有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是因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見一個小孩要掉進井里面去了,必然會產生驚懼同情的心理——這不是因為與這孩子的父母有什么關系,不是因為要想在鄉鄰朋友中落得一個好名聲,也不是因為聽不得這孩子的哭叫聲才產生這種同情心理的。由此看來,沒有同情心,簡直不是人;沒有羞恥心,簡直不是人;沒有謙讓心,簡直不是人;沒有是非心,簡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發端,羞恥心是義的發端,謙讓心是禮的發端;是非心是智的發端。人有這四種發端,就像有四肢一樣。儒家多以“人”釋“仁”,以仁作為人之為人的本質特征,其根本意義在于肯定人的價值,承認人的獨立人格。

三、儒家仁愛思想與其他各家的比較

儒家的仁愛不等同于墨家的兼愛。墨家講兼愛。墨子根據當時的社會環境,提出了“兼相愛,交相利”的思想。他認為,當時各諸侯國之間互相攻伐,大夫之間的篡奪,人與人之間的相賊,都是不相愛的緣故,就必然產生嚴重的后果。所以墨子極力主張“兼相愛,交相利”。“兼相愛”就是不分人我、彼此一同天下之利害好惡,“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墨子·兼愛上》)[12]兼愛學說體現了墨家人文精神的普世關懷,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所以墨子的兼愛從來沒有得到落實。

儒家的仁愛不同于道家的慈愛。老子推崇“慈愛”,把它作為三寶之一,《老子》云:“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13]8老子對儒家的仁、義、禮、智提出了批評,認為仁義等道德,非人性之本有,而是人為地強加的,違背了“道法自然”的規律,但并不反對“仁”,他所提倡的是無私愛的“天地之仁”和道家的“圣人之仁”。《老子》又云:“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13]1上面兩個“不仁”中的“仁”是指儒家人為的私愛,“天地不仁”指天地對萬物無私愛,“圣人不仁”指圣人對百姓無私愛,就象對待“芻狗”一樣。天地之仁是無偏私地慈愛宇宙中的萬物,圣人之仁是無偏私地慈愛所有的百姓。切不要從表面看到老子在批評儒家的仁義道德,就以為道家反對仁愛,其實道家強調道層次的大愛。當然,儒家的“仁愛”也并不是老子所批評的只停留在人道層次的“私愛”,其實也是上達天道,普及萬物的。

綜合比較三者,可以看出儒家的“仁愛”主張從愛自己的親人開始,然后推恩出去愛別人,以至一切人;墨家的“兼愛”是無條件地講人與人之間的“兼相愛”;道家的“慈愛”是從“道”的本質中引伸出來的,強調回歸于“道”的無私之愛。盡管儒、墨、道三家所講的“愛”在立論根據和實現“愛”的方式上有不同,但都強調“愛”卻是共同的。

儒家的仁愛不同于佛教的慈悲。佛教講慈悲,佛陀的本性即是慈悲之性,“慈悲”即是佛性。何謂“慈悲”?《大智度經》卷二十七十:“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撥一切眾生苦”,即“慈”為給予眾生之快樂,“悲”為解除眾生之痛苦。《大悲心陀羅尼經》:“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無為心,是無染著心,是空觀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無雜亂心、無見取心,是無上菩提心,是當知如是等心。”“慈悲”心就是沒有被任何邪心、邪念污染的清凈心、仁愛心和憐憫心。佛教認為,人人皆有本來清凈之心,人人皆有慈悲之心,所以人人皆有成佛的可能性。

儒家的仁愛也不同于基督教宗教的博愛。基督教以博愛人類為教旨,宣稱基督愛自己的朋友,甚至是愛自己的敵人,說別人打你的左臉,你要把右臉伸出去給別人打,說愛鄰居就象愛自身一樣。這種愛是超越國界、民族、信仰,能愛到世間所有的人,因此宣揚普救主義,也因此有一種強烈要求人人都接受基督教的傾向。實際上對待自己和別人一視同仁是不可能的,對朋友和敵人都愛顯然對朋友而言是刻薄了,對敵人而言又是太寬厚了。事實上基督教在傳播過程中并不是這樣。另外,比起儒家來,基督教的博愛只以信仰為依據,愛的力量源自于上帝的仁慈,停留在虛無縹緲的偶像上,不象儒家的仁愛是建立在現實的、入世的、生活化的基礎上。其實,儒家也講過“博愛”,儒家的“博愛”就是所謂仁。如唐代韓愈《原道》說:“博愛之謂仁”,歐陽修在《乞出表》之二中亦云:“大仁博愛而無私”。

儒家的仁愛不同于伊斯蘭教的行善懲惡。伊斯蘭教教人行善懲惡,要求穆斯林要仁慈,要行善。《古蘭經》中說:“你們是為世人而被產生的最優秀的民族,你們勸善戒惡,確信安拉。”“你們中當有一部分人,導人于至善,并勸善戒惡;這等人,確是成功的。”伊斯蘭教以神的名義警戒人們:冥冥之中,確是存在著一種超自然的力量,主宰著整個宇宙及其宇宙中的一切,它就是真主。等到末日審判的時候,真主將要兌現他的絕對的公正:行善者受賞,作惡者受罰。這就在告誡人們遵循正道,勸勉行善,戒懲惡行。

四、儒家仁愛思想的普世價值

世界不同文化都有與儒家仁愛思想接近的觀念,其共同之處是都強調“愛”,而不同之處是對“愛”有不同的角度、側重的闡釋,形成了不同文化的特色。那么,以強調等差之愛為基本特征的儒家仁愛思想是否可以成為普世價值觀?筆者的回答是肯定的。

其一,儒家仁愛思想是以血緣親情之愛作為其價值源泉的,這是具有人類共通性的,是人類社會早期的共同特點,但是其他文化后來都經歷了斷裂和轉移,淡化了血緣親情,只有中國文化和儒家一直以此作為基礎,一脈相傳發展到今天。

其二,儒家仁愛思想在血緣親情之愛的基礎上形成了同心圓的層遞擴展特征,這是符合人類共同的人性和心理邏輯次序的。當然,在中國古代由于立足于血緣親情而形成的宗法家族制度的局限,這種擴展在社會上大多數人那里沒有得到充分的實現。

其三,儒家仁愛思想可以以擬血緣親情之愛的方式得到擴展,如《論語·顏淵》所說的“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傳統社會師徒如父子、桃園三結義都是這種方式的典型表現。

其四,感通、感應是仁愛得以實現的基本途徑。感通就是不需要任何外在機制就能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感通機制具有兩個方面的邏輯,一是將心比心;二是以心換心。儒家仁愛思想以“感通”為本性,人不僅能自我覺醒,以內心真誠的感情認識自己、悅納自己,也能覺察別人的感受與需求,進入他人的心靈,產生相應的尊重與關愛,就能夠感動與感通。有感必有應,感應是相互的。人與人有感應,人與萬物也有感應,這是一種愛的信息交流,會產生不可思議的效應。日本學者江本勝經過對純凈水結晶圖案進行了實驗,發現奇妙的是,事先看過“愛和感謝”字樣的水形成了華美莊嚴的結晶,看到“渾蛋”之類傷人的字眼的水則混沌一片丑陋不堪,聽到巴赫作品的水如同樂曲結晶成相互聯結的奇妙結構,若是聽到嘈雜憤怒的重金屬音樂水結晶的效果則與罵它“渾蛋”類似。這說明無害人害物之心,而有愛人愛物之心,被愛之人之物必然會感而應之。

其五,儒家仁愛思想的理想目標是實現天下一家、中國一人的大同世界。《孔子家語·禮運》的“圣人耐以天下為一家,以中國為一人”,這就充分顯示了古圣先賢的博大胸襟和精神境界。

總之,儒家仁愛思想在當今世界越來越顯現出它的獨特智慧和普世價值,值得我們重視和弘揚光大。

[1]阮元.十三經注疏·論語注疏:下冊[M].北京:中華書局, 1980.

[2]二十二子.揚子法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42.

[3]阮元.十三經注疏·孟子注疏:下冊[M].北京:中華書局, 1980.

[4]阮元.十三經注疏·孝經注疏:下冊[M].北京:中華書局, 1980.

[5]二十二子.春秋繁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787.

[6]陸九淵.陸九淵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0:483.

[7]程顥、程頤.河南程氏遺書[M].北京:中華書局,1981:15.

[8]黎靖德.朱子語類:七[M].北京:中華書局,1994:2511.

[9]王陽明.王陽明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54.

[10]張豈之.儒學·理學·實學·新學[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1:6.

[11]阮元.十三經注疏·禮記正義:下冊[M].北京:中華書局, 1980:1629.

[12]二十二子.墨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35.

[13]二十二子.老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

[作者簡介]韓星(1960-),男,陜西藍田人,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歷史學(中國思想史)博士,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中國思想文化及儒學、儒教。

(責任編輯:高堅)

The Benevolent Loves Others——Benevolent Love of Confucianism and Its Universal Values

Han Xing
(School of Chinese Classics,Renm 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

Benevolent love of Confucianism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ive levels:benevolentmind,self-love,loving kinsfolk,universally loving others and integration of benevolence and everything in the universe,expanding from the inner to the outer,from the near to the far in compli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hierarchy of love.Benevolent love is a humanist concept and benevolence is the essential nature of human beings’conduct.Comparing with the benevolent love of Confucianism,kindness of Taoism,universal love of Mohism,charity of Buddhism,indiscriminative love of Christian and the doctrine of doing good and punishing the wicked of Islam,it can be seen that all the different cultures stress“love”,but different culture has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 of"love",which respectively form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Benevolent love of Confucianism can develops into universal values and it willmore and more clearly show its unique wisdom in the presentworld.

Confucianism;Idea of benevolent love;Hierarchy of love;Humanist concept;Universal values

B222

A

1673-8535(2013)04-0001-07

2013-05-18

中國人民大學引進人才科研啟動項目“漢代經學與核心價值體系”;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華文化元典基本概念研究”子課題“仁”

猜你喜歡
儒家孔子思想
從“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孔子的一生
思想與“劍”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孔子的一生
論現代新儒家的佛學進路
原道(2019年2期)2019-11-03 09:15:12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人大建設(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儒家視野中的改弦更張
天府新論(2015年2期)2015-02-28 16:41:23
孔子在哪兒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97欧美综合色伦图|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无卡顿"| 亚洲黄网在线|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另类| 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九九九国产| 久久夜夜视频| 精品少妇三级亚洲| 欧美A级V片在线观看|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基地| 亚洲性色永久网址| 亚洲伊人电影| 综合色在线| 自拍偷拍一区| 成人福利在线看| 国产精品偷伦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麻豆| jizz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不卡| 欧美啪啪视频免码| 国产成人喷潮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v欧美| 亚洲黄色激情网站|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极品| 一本无码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a| 视频二区欧美|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999国产精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 国产在线精品99一区不卡| 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麻豆自制| 伊人色在线视频|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欧美19综合中文字幕| 福利一区三区| 看看一级毛片| 99精品在线看|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精品| 国产人成午夜免费看|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TS| 另类欧美日韩| 国产精品浪潮Av| 大香网伊人久久综合网2020| 99精品这里只有精品高清视频| 色丁丁毛片在线观看| 久久无码av三级|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专区| 狠狠干综合| 日韩精品少妇无码受不了| 试看120秒男女啪啪免费| 亚洲三级成人| 国产精品第一区| 一级高清毛片免费a级高清毛片|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亚洲中文字幕23页在线| 九九九精品视频| 国产xxxxx免费视频| 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日本| 人妻21p大胆| 在线亚洲天堂| 国产又黄又硬又粗| 一级一毛片a级毛片| 无码不卡的中文字幕视频| 国产精品私拍99pans大尺度| 一区二区理伦视频| www.91中文字幕| 欧美成人第一页|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久网下载|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下载| 欧美区一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AV无码精品无码久久蜜桃|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全| 亚洲熟妇AV日韩熟妇在线| 亚洲男人在线天堂| 草草影院国产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