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蘭,錢金栿,徐 立,楊志華,盧躍紅
(大理學院研究生處,云南大理 671003)
大理學院在云南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辦學,通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實現了辦學層次的提升,2003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成為云南省唯一一所地處非省會城市的研究生培養院校。在研究生教育中,始終與時俱進,不斷總結成績、經驗、教訓、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不斷解放思想,轉變教育觀念,不斷探索和改革,通過2007年、2009年和2011年3次召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研討會,提高了認識,統一了思想,形成了研究生教育規模與質量并舉并重的發展策略、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研究生培養目標,出臺了一整套研究生教育改革政策,一系列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辦法措施逐步實施,激發了導師、研究生、培養學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不斷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注入了活力,提供了動力〔1〕。
1.加強省校級重點學科建設,為學術科研和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奠定堅實基礎
學校高度重視省級重點學科建設,自“九五”至今,共獲得省級重點(建設)學科7個,并按省撥經費給予1∶1配套。積極實施校級重點學科建設,從2004年至今遴選了4批32個校級重點建設學科,已投入建設經費400多萬元。根據“十五”“十一五”第一、二批校級重點學科建設情況,結合國家學位授權審核制度的改革,提出了“十二五”學科建設工作的總體思路是“重點投入、重點建設、強化優勢、突出特色;加大投入、轉變方式、調整結構、提升實力”,改革了重點學科建設管理模式,實行“分類建設、加大投入、目標管理、績效考核、滾動發展、以獎代補”的管理模式,改變過去按二級學科建設的模式,采取按一級學科(一類重點建設學科)、二級學科(二類重點建設學科)分類建設的模式。通過重點建設,增強了學科培養高層次人才的實力。
2.加強學位點建設,改善培養研究生的硬件條件
學校高度重視碩士點建設,在2003年首批4個碩士點獲批后,就及時出臺了碩士點建設的政策,對每個碩士點先連續3年按理科20萬元/年、文科15萬元/年投入建設經費,建設期滿達到要求每個點再給予5萬元的建設獎勵。學校共對兩批8個碩士點投入建設經費570萬元。2010年大理學院獲批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011年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在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下自主增設了20個二級學科碩士點,使二級學科碩士點總數達到28個。同時,制定了碩士點建設管理暫行辦法,規定了對新增設的二級學科碩士點按照每個點每年資助理科20萬元、文科10萬元的建設經費投入建設,建設周期為3年,建設經費主要用于購置培養研究生所需的儀器設備和圖書資料,改善培養研究生的硬件。與此同時,認真抓好云南省立項建設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建設工作。自2008年獲批省級立項建設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以來,學校高度重視建設工作,成立了建設領導小組,制定了建設方案、建設經費管理辦法等規章,并按1∶1配套了建設經費。通過幾年建設,使大理學院“基礎醫學”和“藥學”兩個一級學科在學科隊伍、科研水平及學科基礎平臺等方面都得到了較大的改善和提高。藥學學科引進了長江學者等高端人才,基礎醫學學科帶頭人被聘為貴州大學博士生導師招收培養博士生;在2012年學校中標的26項國家級課題中,藥學和基礎醫學分別承擔了8項、6項;藥學學科還爭取到了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和1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
1.初步建立起研究生教育“校院兩級”管理體制
2004 年開始招生時,由于研究生總規模較小,分到培養學院后更少,為方便管理,研究生的黨團、學生管理工作全部由研究生處統一管理。但隨著招生學科專業的增多,研究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原有的管理模式已越來越不適應發展的需求。2008年,學校將研究生黨團組織轉由各研究生培養學院負責管理,將研究生學位論文科研經費審批權限下放至研究生培養學院。目前已初步建立起從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培養管理、各類獎助學金評定和就業指導的“校院兩級”管理模式。
2.形成了“五教一管”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
由于研究生年齡參差不齊、來源復雜多樣、工作經歷不同等原因導致群體組成非常復雜,研究生日常管理工作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大理學院結合實際探索形成了“五教一管”的教育管理模式?!拔褰獭奔醋ズ脤W前教育、安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畢業就業教育等“五個教育”,“一管”即抓好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充分發揮校、院兩級研究生會、研究生導師、班干部的管理職能,積極協助和配合所在學院做好研究生的各項日常管理工作。
3.建立健全了研究生教育管理機構與規章
學校成立了重點學科建設領導小組、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研究生教學工作指導委員會、學位評定委員會、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領導小組等管理機構,加強對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領導、指導和監督。建立完善了碩士生招生、培養、學位和導師管理等方面的多個規章,使研究生招生、培養、學位工作等各環節有章可循,做到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管理。
4.加強了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管理隊伍建設
一方面增加學校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門人員編制,優化管理人員結構,提高管理人員素質。8年來,研究生處人員從2人增加到7人,管理人員和團隊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另一方面在各研究生培養學院設置研究生工作秘書等兼職管理人員。
1.積極探索研究生招生“校院兩級”管理體制
隨著研究生招生專業的增加、規模的擴大、種類數量的增多,原有的由研究生處統一負責的模式越來越不適應發展的需求。同時,為進一步加大研究生招生學院和指導教師的招生自主權,在下屬學院自主復試、導師和學生雙向選擇的基礎上,逐步將調劑、擬錄取工作轉由各招生學院具體負責。
2.改革研究生招生選拔制度
一是按一級學科科學合理設置考試科目,不斷整合優化初試自命題科目和內容,提高命題水平和質量。二是不斷完善復試辦法,加大復試成績比重以及實踐考核在復試中的比重,側重對專業潛能、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進行深度考查。三是不斷規范復試組織程序,提高復試工作的專業化水平,使復試真正成為選拔高水平人才、保障生源質量的重要手段。四是建立了導師和研究生雙向選擇的復試錄取制度,通過師生雙向選擇,實現師生雙滿意。
3.實施招生激勵政策,提高生源數量和質量
為解決大理學院研究生招生生源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的問題,2009年起實施了招生激勵政策,對第一志愿報考大理學院的優秀考生及優秀調劑考生,在入學報到后給予一定的獎勵。先后已對4個年級發放招生獎勵費42.1萬元。2012年學校又對原有招生激勵政策進行了調整,加大了激勵力度。
1.科學定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及時制訂和修訂研究生培養方案
2009 年,通過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研討會,學校提出了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研究生培養目標,要求各研究生培養學院根據此培養目標和學校三學期制改革的實際,在認真總結幾年來研究生培養管理經驗的基礎上,認真修訂研究生專業培養方案。要求圍繞培養目標設置科學合理的研究生課程,注重課程的基礎性、寬廣性、實用性,強調學科基礎和專業基礎。在課程結構上,除了設置學位課程和非學位課程外,還把教學實踐、專業技能實踐及學術活動作為必修的環節;在課時上,減少每門課程的學時數,增加課程門數;在學分分布上,適當減少課程學分,增加教學實踐、專業技能實踐和學術活動的學分。2011年,根據《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高等學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調整意見》(教社科〔2010〕2號)要求,又一次修訂了研究生專業培養方案,對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進行調整,實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新方案。2012年組織新增20個碩士點制訂了研究生專業培養方案。
2.積極探索碩士研究生教育學制的改革
在實行學分制的基礎上實施2~4年的彈性學制。2008年出臺了《大理學院碩士研究生提前畢業暫行規定》,在完成培養計劃、保證培養質量的前提下,允許已達到本專業培養方案要求的優秀碩士生提前畢業。對于學習較差、論文質量不合格的學生實行延期獲取學位直至不畢業、不授予學位的制度。2011屆畢業生中,有兩名研究生因未達到學位標準而延期獲得畢業證和學位證,有一名研究生因考試作弊而未獲得學位證書。
3.積極探索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模式
學校在研究生教育中,始終提倡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的模式,與云南省寄生蟲病防治所、昆明市兒童醫院、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云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等20多個單位簽訂了聯合培養碩士生協議,并在這些單位遴選出了80多名碩士生導師,約占導師總數的40%。大理學院與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聯合共建的研究生教育創新聯合培養基地成為云南省首批研究生教育創新聯合培養基地。這對加強研究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大力發展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1.實施研究生精品課程建設
制定了研究生精品課程建設管理辦法,遴選了《醫學免疫學》等5門課程作為首批校級研究生精品課程,劃撥專項經費加以重點建設,逐步提高研究生課程質量。
2.加強教學管理,完善考核制度
進一步建立健全了教學檢查、評價、督導制度,每學期在規范地開展期初、期中、期末教學檢查的基礎上,不定期進行課堂督察,從專家、管理人員、學生3個層面對教學質量進行評價。加強了課程考試和考核的管理,通過采取建立題庫、審核試卷、嚴格考試程序和紀律等措施,加強考試管理。
1.加強研究生科研和實踐能力的訓練
要求基礎學科的研究生主要是加強科學實驗訓練,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生主要重視社會實踐和社會調查,應用性較強學科的研究生加強實際工作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的訓練。出臺了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實施細則、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能力考核規定等規章,加強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訓練和考核,提高研究生的實踐能力。
2.嚴把學位論文質量關
在堅持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制度、中期檢查制度、匿名評閱制度、優秀碩士學位論文評選制度的基礎上,修訂了碩士學位授予實施細則,進一步嚴格了學位申請和論文答辯程序,要求所有學位論文都必需通過“學位論文學術不端檢測系統(TMLC2)”檢測,對不符合要求的不準答辯。
1.設立并堅持開展導師論壇和研究生論壇
要求所有導師都要為研究生開設學術講座,導師和研究生每學期均要通過導師和研究生兩個“論壇”進行學術交流,并形成制度,長期堅持。從2006年啟動至2012年已舉辦400多場。
2.鼓勵研究生積極從事科研工作和實踐鍛煉
學校設立了“三助”崗位,鼓勵研究生積極參與導師的科研工作,加強科研訓練;還設立了大理學院大學生科研基金,鼓勵研究生積極申報科研課題,鍛煉研究生獨立開展科研工作的能力。結合專業特點和家庭困難學生的生活實際設立了勤工助學崗位和助教、助管崗位,還利用假期組織研究生赴城鄉開展社會調查與社會服務,鍛煉研究生的實踐技能,增強社會服務意識。
3.鼓勵研究生積極參加校內外學術交流活動
研究生可利用學校劃撥的學位論文科研經費、導師的科研經費等參加學術會議、科研技能培訓、研究生課題調研等活動〔2〕。
1.完善研究生指導教師選聘制度
2009 年修訂了導師遴選辦法,提高了導師遴選條件,從2004年至2012年共遴選了8批215名碩士生導師。
2.加強導師管理和考核
實行三年一聘一考核,打破導師終身制,實現動態管理。對遴選出的導師3年聘任期滿進行考核,考核合格繼續聘任;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導師資格。對連續3年招收不到研究生的導師,取消導師資格。已對第一至五批共76名導師進行了考核。
3.加強導師隊伍的職前和在崗培訓,提高導師隊伍的素質和水平
堅持新導師崗前培訓制度,對未參加培訓的新導師,不得招收研究生。已開展了3次導師培訓,對所有導師進行了培訓。
1.改革完善研究生普通獎學金制度
2004 年,學校制定了碩士生普通獎學金實施辦法,從2004級起對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按參加工作時限的長短,發放每月200~240元的普通獎學金。2010年,為順應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的需求,充分調動研究生學習和科研的積極性,切實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對原有的實施辦法進行了修訂,改變“一考定三年”的發放形式,實行“一年一評、動態管理”的模式,即不區分錄取類別,第一學年100%研究生享受,第二、三學年80%研究生享受。
2.建立完善研究生優秀獎學金制度
2004 年,學校制定了碩士生優秀獎學金實施辦法,設立了“優秀研究生、優秀研究生干部、優秀畢業研究生”3種類別,每年評定一次。截至2011年11月,共評選出優秀研究生80名、優秀研究生干部35名、省級優秀畢業研究生15名、校級優秀畢業研究生80名,發放獎金18.96萬元。
3.健全其他獎助制度
一是設立了“獎、助、貸、困、補”等資助政策,如“雄峰”獎學金、“寶隆寶鑫”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臨時特困補助基金等來資助家庭經濟困難的研究生。二是積極組織實施學生平安保險、大學生城鎮醫療保險、校方責任險等各類保險的投保工作。三是為吸引優秀生源和提高培養質量,設立了招生獎勵和考取博士獎勵。
學校制定了碩士點評估工作方案和評估指標體系,在研究生培養學院自評的基礎上,采取校內專家與校外專家評估相結合、定性與定量評估相結合的方式,對大理學院第一、二批8個二級學科碩士點的研究生培養質量進行了綜合評估,達到了“以評促改、以評促建、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重在提高”的目的。
盡管大理學院在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促進了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高,但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學校的研究生教育與地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仍存在諸多不適應的方面,研究生教育體制機制有待進一步改革。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在研究生學生管理體制方面,存在研究生處和學生處交叉管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機構未落實、研究生班主任和輔導員制度未建立等問題;在研究生教育管理機構和隊伍建設上,研究生處僅設置招生辦公室、培養與學位辦公室兩個科級機構,大多數研究生培養學院無研究生教育管理專門機構和專職人員,不能很好地適應學校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和建設大理大學的需要,也不利于研究生的培養和管理。
大理學院研究生招生生源嚴重不足,質量不高。近幾年第一志愿報考大理學院的生源還達不到招生計劃2∶1的比例,尤其是2013年還達不到招生計劃數,且一志愿上線率極低,生源數量嚴重不足,沒有數量作保證,就很難選擇優秀的生源〔3〕。
如分類培養研究生,交叉學科培養研究生,轉專業、轉專業方向和轉導師制度,研究生培養分流、淘汰機制等有待建立和完善。
隨著研究生規模的擴大,部分碩士點導師數量、質量與之不適應的問題日益顯現;少數導師科研積極性、主動性不足,有的導師授課質量不高,有的導師沒有充分發揮和履行導師職責,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上存在重“專業教育”而輕“日常教育管理”的現象。分類遴選和考核導師的制度需建立。
研究生課程教學質量監控制度需進一步認真堅持和完善;研究生課外學習監督考查方面還未被引起足夠重視;碩士論文完成過程的監管力度還需加強;研究生培養的淘汰機制不夠完善,延期畢業、不授予學位學生比例較小。
如碩士點建設經費、研究生培養經費、實踐教學經費等的投入有待進一步加大,研究生的學風和研風有待進一步加強。
要解決大理學院發展研究生教育面臨的問題和障礙,實現研究生教育的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關鍵在于推進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創新。只有不斷改革和創新,才能增強研究生教育的實力和活力,才能培養出更好更多的高素質高層次人才,不斷提升學校的知名度和競爭力。為此,我們認為學校應按照國家對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的政策和要求,積極探索,在堅持以往改革成功經驗和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應在以下方面下大功夫。
一是建議研究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歸口學校學生工作部(處)統管,或明確研究生統一由研究生處管理,并成立專門的研究生日常管理科室。如果研究生和本科生分開管理,還涉及學校層面的統籌和相關資源的合理分配問題。二是探索建立研究生年級班主任和輔導員制度〔4〕。配備研究生年級班主任和專兼職輔導員,配合協助各研究生培養學院、導師做好研究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三是參照其他高校的做法,研究生處至少設置招生辦公室、培養科、研究生管理科、學位辦公室、學科建設辦公室等5個科級機構;各研究生培養學院都設置專門的研究生管理科級機構,配備專職人員或研究生工作秘書。從研究生規模不斷擴大的實際看,建議在研究生處增設科級機構,在研究生培養學院增設研究生教育管理機構和專兼職管理人員。
在堅持原來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辦法、措施的基礎上,要加強和改進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科學合理設置招生專業、研究方向及報考條件。在制訂招生專業目錄時,要結合導師力量、教育資源、生源和就業情況、專業培養方案要求等科學合理地設置招生專業及研究方向,并保持相對穩定。要根據國家規定的報考條件,結合各專業的實際情況,合理限定學歷、畢業專業等報考條件。二是要科學合理設置初試自命題科目,改革自命題科目命題工作。要盡量按一級學科設置初試自命題科目,減少自命題科目數量,改革自命題科目考試內容,掌握好試題題量和難易程度,提高命題水平和質量。三是要加大招生宣傳力度,鼓勵、指導本校優秀應屆畢業生報考。四是要根據國家政策,利用好跨學科門類調劑政策,拓寬調劑考生的生源渠道。
要根據國家制定的一級學科碩士學位和專業學位基本要求,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及學校的實際情況,制訂科學合理的研究生培養質量標準,完善研究生培養和學位授予的基本要求,突出對學術學位研究生的原始創新、集成創新以及再創新的能力評價,重點考查專業學位研究生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把文化知識學習和思想品德修養、創新思維和社會實踐、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緊密結合的人才培養要求落實在其中。
學術學位研究生培養要突出科教結合,通過科研項目、高水平學術活動和與國內外單位聯合培養,加強學科前沿的課程教學和實踐課程體系建設,著重提高學術學位研究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提高研究生的理論水平、分析解決問題以及科研創新能力。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要密切結合行業需要,突出職業導向,考核和評價與行業職業資格標準銜接,要積極爭取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項目,開展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試點,推進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對接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及醫師準入制度的改革。
進一步強化和完善以科學研究和實踐創新為主導的導師負責制〔5〕,樹立以科研和實踐創新為導向、合理配置導師資源和學生資源的理念。要建立科研和實踐創新需求決定招生計劃的機制,實行招生名額與科研和實踐創新任務、科研經費掛鉤的辦法,在綜合考慮學科專業建設需要、導師科研項目和經費以及專業就業前景等因素的基礎上,動態調整各學院、各專業、各導師的研究生招生名額。要嚴格導師年招生資格審核制度,對審核不合格者及當年無在研課題和經費的導師,一律不予招生。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要實施學校和行業的雙導師制或導師團隊負責制〔6〕,加強雙方在課程建設與職業教學的密切合作。
要建立導師分類選聘制度。制訂導師分類遴選辦法,區別學術學位研究生導師和專業學位研究生導師的遴選條件,注重學術學位研究生導師的科研水平,注重專業學位研究生導師的實際工作能力。提高導師遴選條件,45歲以下導師必須具有碩士及其以上學位,35歲以下導師必須具有博士學位。要建立導師分類考核制度。制定導師專業質量標準和導師分類考核辦法,對學術學位研究生導師和專業學位研究生導師分類考核。學術學位研究生導師重點考核科研水平,專業學位研究生導師重點考核專業技術水平。要堅持導師動態管理制度。繼續實行導師三年一聘一考核,打破導師終身制。
要逐步建立研究生在同一一級學科下轉二級學科專業、在同一二級學科下轉專業方向、轉導師的機制,允許同一一級學科專業下的部分研究生在第一學年末轉二級學科專業,同一二級學科專業下的部分研究生在第一學年末轉研究方向、轉導師。以此調動研究生學習和科研積極性,激活研究生創新活力;同時也為研究生導師發揮優勢,增強競爭意識和責任意識,提高自身素質和研究生培養質量創造靈活的機制與環境。
要以導師的科研課題組成員為基礎逐步構建跨學科的導師小組,充分發揮交叉學科和科研團隊的優勢,在課題研究中擴大研究生的學術視野,增強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養復合型人才。
要實施嚴進嚴出的機制,優化培養的過程,建立中期篩選淘汰制,在課程教學、開題報告、學位論文中期檢查、預答辯、學籍管理、學位評定等各個環節中引入分流淘汰機制。
進一步拓展聯合培養研究生的領域、形式和方法,繼續采取與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聯合培養研究生的方式,建立研究生教育創新聯合培養基地,加大研究生實踐教學等經費投入,高度重視研究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就業能力的培養。
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促進研究生全面發展。要進一步加強研究生考風考紀教育,營造良好的考試氛圍。要加強研究生科學道德和學術規范教育,每年聘請專家對全體研究生新生進行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與此同時,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從嚴管理,形成管理與教育有機結合的長效機制,促進學風建設,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
〔1〕陳艷蘭.民族地方院校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探索與實踐〔J〕.管理學家,2010(3):14-16.
〔2〕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 加強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 進一步提高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EB/OL〕.(2005-01-21)〔2013-01-12〕.http://law.lawtime.cn/d358842363936_1_p2.html.
〔3〕陳艷蘭,錢金栿,楊志華,等.民族地方院校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對策初探:以大理學院為例〔J〕.大理學院學報,2010,9(5):91-95.
〔4〕教育部網站.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見〔EB/OL〕.(2012-05-11)〔2013-01-12〕.http://www.jyb.cn/info/jyzck/201205/t20120511_492589.html.
〔5〕新華社.劉延東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上強調:系統部署重點推進全面提升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水平〔EB/OL〕.(2012-02-28)〔2013-01-12〕.http://www.gov.cn/ldhd/2012-02/28/content_2078697.htm.
〔6〕教育部網站.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EB/OL〕.(2012-04-20)〔2013-01-12〕.http://www.gov.cn/zwgk/2012-04/20/content_21181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