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莉娜 張慧 黃小嫚 朱群芳
隨著我國經濟、衛生、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高齡人(80歲以上)在總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斷增加;而高齡患者需住院手術治療的也隨日增多。因此,確保患者的安全,減輕病人痛苦,延長他們的壽命,恢復和增進高齡病人的身體健康,是護理工作的一個重點。廣東省河源市中醫院自2009年7月-2012年7月,共186例高齡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占手術人數2.5%,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現將手術期病情觀察與護理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186例,其中男73例,女113例,年齡80~97歲,中位年齡88.5歲,合并有高血壓83例,糖尿病30例,心肌勞損32例,心律失常22例。普外、泌尿、胸外科手術86例,骨外科100例。氣管插管全身麻醉106例,硬膜外麻醉36例,腰、硬聯合麻44例。
1.2 病情觀察與護理
1.2.1 心理護理 大多數高齡手術患者感到恐懼、害怕、焦慮與憂慮,甚至絕望的心理,認為手術也難以改變現狀及延續生命,具體表現為暴躁,易怒,多疑,或情緒低落,少言寡語,或擔心疾病給子女增加經濟負擔而拒絕手術治療。了解患者這些心理活動,采取針對的護理措施,消除病人的不良心理反應,使病人以最佳身心狀態對待手術,提高病人對麻醉和手術的耐受力。(1)由于高齡患者聽力、理解力相對較差,護士向患者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解釋本病發生的原因,轉歸、預后,說明手術治療和護理可以幫其恢復健康,應耐心,態度和藹、語言通俗易懂,使其對疾病的變化過程,治療預后等情況有所認識。(2)耐心傾聽患者的訴說,鼓勵其說出自己的顧慮,然后針對這些疑問做好解釋,闡明手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指導病人應用放松訓練。放松訓練是消除焦慮的有效方法之一,它通過將注意力集中在呼吸、聲音、運動、想象等方面來降低患者對周圍環境的感應能力,以減低交感神經的活動,使肌肉松弛、心理放松[1]。(3)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給患者創造一個和諧、安靜的氛圍。(4)術前一天簡要介紹麻醉方式,手術過程,術中配合,術后根據病情、可使用止痛泵等,消除其對手術后疼痛的擔慮。(5)對于危險性大、手術復雜,對手術缺乏信心的患者,還要介紹有關專家如何反復研究病情并確定最佳手術方案、消除患者對手術安全性的顧慮,樹立患者對手術、主治醫生的信心,也可介紹同類手術成功的例子,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接受手術,但同時也應將手術的并發癥及可能發生的危險性和預后向親屬講明,取得家屬的理解、支持與配合。
1.2.2 患者的準備 (1)了解患者全身情況及病情,包括生命體征,注意營養狀況,有無貧血及營養不良等。(2)做好各項檢查,如血常規、皮試、大小便常規,生化、心、肝、腎功能,出、凝血時間,血型、交叉配血及感染檢查,如梅毒、艾滋病,胸片等各項檢查。(3)合并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要先對癥治療,使其在接近生理狀態下耐受手術,防止意外的發生。(4)保證充足睡眠,對那些入睡難、易醒、多夢、睡眠不足的患者可適當用鎮靜藥物,因睡眠不足時常會引起血壓升高。
1.2.3 手術間的準備 術前1h啟動凈化系統調好手術室內的溫濕度,一般病人手術室溫度控制在22~24℃,濕度55%左右,針對高齡患者應調高至24~25℃。這樣可避免因寒冷刺激致病人出現寒戰,心率增快及血壓升高,或出現心律失常,甚至室顫。本組病例中有一例患者在硬外麻下行右側斜疝高位結扎修補術,術程順利,于手術完畢時突然出現呼吸困難,口唇發紺,血氧飽和度下降,心率加快即給予加壓面罩吸氧,保暖、激素、氨茶堿等對癥治療后癥狀消失。這是由于當時術中室溫一直維持在22℃,患者因寒冷刺激誘發支氣管哮喘發作(術前有哮喘史)。備齊各種搶救器械與急救藥物。與病房護士認真做好術前核對工作。熱情友善地迎接患者,消除病人入室時心理上的緊張。對患者來說,入室時是心理上最緊張時刻[2]。
建立兩組靜脈通道,選擇20號、22號留置針,連接輸液專用三通接頭,方便術中加藥,輸液連接頭一定要接觸精密,必要時加膠布加固,防止擺體位或肢體移動時松脫。最好選擇上肢靜脈建立靜脈通道。高齡患者往往因血管壁增厚,彈性減退,硬度增加,難以穿刺的,可選擇經外周穿刺中心靜脈導管置入術,常選擇右頸內靜脈、股靜脈。不僅能保證術中輸液,輸血的通暢,也避免了因術后反復穿刺增加病人痛苦,減輕護理人員的勞動強度。
協助麻醉師打好麻醉,注意觀察麻醉相關并發癥的發生。連接好吸引器,預防患者在麻醉中發生嘔吐,以免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擺放體位。手術體位的擺放動作要輕柔,不能硬拉,因高齡患者關節、肌肉組織都比較僵硬,擺放時既要充分暴露術中切口,又要使患者處于放松,舒適和協調的狀態,保證某些肌肉、骨骼和關節處于功能位置,以免神經損傷及壓瘡的發生。對有心血管疾病高齡患者采用俯臥位或頭低位更要注意角度和時間。另外,在擺放手術體位過程中盡量少暴露患者,注意保暖,預防寒戰的發生。
1.2.4 手術中的護理 密切觀察神志、生命體征的變化:(1)高齡患者因中樞神經系統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變,在麻醉藥物的作用下,往往會出現嗜睡,術中應定時喚醒患者,問有無不適,及時觀察神志、意識變化。(2)觀察血壓、脈搏的變化:高齡患者心肺功能都下降常伴有動脈粥樣硬化,術中對失血的耐受力差。當患者面色、血壓、脈搏發生改變,應根據情況,綜合分析,判斷是單純容量不足,還是心功能不良所致。隨時調整輸液、輸血速度,既要防止失血性休克,又要防止急性左心衰和肺水腫發生。對體弱者,為避免血壓波動大,常給予升壓藥阿拉明10 mg、多巴胺20 mg加入糖水或生理鹽水100 mL中慢滴維持,直至手術結束。(3)觀察呼吸狀況:給予中流量或面罩吸氧,維持氧飽和度在95%~100%。氣管插管全麻者應觀察呼吸機參數變化及氣管插管有無脫落。(4)觀察末梢循環情況,有無紫紺、濕冷。
掌握術中所用藥物的作用,觀察不良反應。由于高齡患者器官的老化,腎臟功能的減退影響藥物的排泄,易造成腎臟的毒性反應,加上術中失液失血的影響,因此,應觀察每小時尿量,預防腎衰的發生。防止電灼傷,應用電刀時,應嚴格遵守電刀的使用程序及注意事項,因高齡患者大多體弱,皮下脂肪減少,一次性電極板應放置于肌肉豐厚的部位,如臀部、大腿,并與皮膚緊密粘貼。觀察體溫的變化,術中注意沖洗液、注入液的溫度,由于高齡患者內分泌功能減退,基礎代謝率下降,因此,所用液體最好用恒溫箱加熱至40℃~41℃,這樣可使術中患者體溫相對保持衡定,降低寒戰,躁動的發生率。洗手護士應準備好術中所需用物,掌握手術步驟,有條不紊地配合醫生,確保手術順利進行以免拖延時間,與巡回護士認真執行手術物品清點制度,消毒隔離制度,防止差錯及術后切口感染。術畢搬運患者過床時,速度不能太快,以防血壓波動太大引起不適。送患者回病房途中要注意安全,防墜床,與病房護士交待術中情況及術后注意事項。
186例高齡手術患者中,除一例患者在腰硬聯合麻下行全髖置換術前行皮膚消毒時,突然出現意識消失,血壓、血氧飽和度下降,繼而大動脈摸不到搏動,雖立即進行心肺復蘇術,氣管插管呼吸機鋪助呼吸及藥物治療搶救,卻無效最終患者死亡,其余都安全度過手術期。
針對高齡患者不同的心理、生理特點,術中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降低高齡患者的應激反應,降低了手術風險[3]。因為無論手術大小,對患者來說都是一種強烈刺激,它會通過交感神經系統的作用,使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血壓升高,心率加快,而麻醉藥品的使用又會使血壓下降,加上高齡患者各臟器功能減退,常伴有多種病癥,如稍有疏忽,則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手術室護理人員應不斷學習,擴大知識面,不僅要學習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還要學習專科知識和技能。在各種麻醉,手術中對病情的觀察及危重病人的搶救,要有高度責任心,做到及時發現,緊密配合搶救,提高搶救成功率,確保手術患者安全。
[1]汪勇,郭紅英,呂振虎.護理心理學[M].陜西人民出版社,2001,142.
[2]劉鵬.介紹日本圍手術期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7):557.
[3]陳友燕,許佳英.風險管理在高齡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08,14(20):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