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敏
(黑龍江龍寶機械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進出口商品檢驗工作是由國家建立的檢驗機構或向政府注冊的獨立機構,對進出口貨物的質量、規格、衛生、安全、數量等進行檢驗、鑒定,并出具證書的工作。進出口商品檢驗制度是我國貿易管制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30年來對我國外貿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貨物進出口保持快速增長,2010—2012年分別為2.97萬億美元、3.64萬億美元和3.87萬億美元。據世貿組織公布的數字顯示,2012年中國出口增長6.2%,占全球出口市場份額為11%。對外貿易在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分析我國進出口商品檢驗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完善我國進出口商品檢驗制度,提高商品檢驗質量,對于推動我國對外經貿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由于我國進出口檢驗機構是在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特殊背景下發展起來的,有機構變更原因,加上法律、法規和制度不健全、不統一及部門利益壟斷保護等原因,導致檢驗機構不規范,存在管理體制松散及服務定價無序問題。
1.進出口商檢技術法規體系缺失。在缺乏國際和國家統一技術規范的狀況下,一些地方商檢部門往往只能根據現有法律法規和本地區情況,制定各自的商檢操作規程。這就導致各地商檢標準、程序不一致,技術規范制度不完整,規范性和可行性較差等現狀。如近幾年提出的“全鏈條管理”、“進口全檢驗、出口全申報”等,由于缺乏相應的各種資源與制度條件相配套,幾乎沒有可操作性。再比如,目前對出口商品要求按進口國家或地區的標準實施檢驗,而全球進出口商品種類更是不計其數,檢驗人員難以掌握所有國家和地區的所有商品的檢驗標準。
2.檢驗量激增影響商檢質量。近年來,我國進出口商品數量激增,而各檢驗部門在編人員卻幾乎沒有增加,即使聘用大量的編外人員,仍然不能滿足法律法規所要求的檢驗頻次,致使檢驗質量難以保證。
3.成本增加,通關效率下降。傳統的逐批逐項檢驗把關方式和不分重要商品及項目、重點企業及不同貿易需求區別監控的管理方式,導致檢驗檢疫機構及其檢驗監管人員存在執行難且效果不佳、工作隨意性較大等問題,檢驗和管理工作的質量存在不同程度隱患,同時也增加了企業的進出口成本,影響通關效率。
4.現行法規與現實需求脫節。如果簡單、機械地規定出口商品必須達到一些技術法規和標準來作為檢驗合格依據,勢必對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形成阻力和障礙。事實上我國企業向南美、非洲、東南亞、中東等一些不發達和欠發達國家或地區出口商品時,出口產品雖然符合國外使用標準要求,但質量不一定能達到我國檢驗檢疫部門標準要求,報關時進出口商品檢驗管理部門不會給企業出具商檢報告放行單。一邊是檢驗不合格的商品,一邊是急于出口的企業,放行就違反規定,不放行造成簽約企業違約,同時影響和阻礙地方經濟發展,檢驗檢疫部門經常處在這種兩難的境地。
目前,檢驗檢疫部門信息服務于經貿活動的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檢驗信息利用效率較低。同時知識經濟時代高新技術產品層出不窮,加工貿易產品技術含量越來越高,僅僅依靠檢驗檢疫機構現有的設備和監管方式,無法滿足日益發展的商品檢驗需求。
政府應轉變政府職能,深化體制改革。要加強環境建設,治理整頓市場秩序。首先,加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各檢驗機構的權利與義務,引導其規范運作。其次,政府要加強監管,規范進出口商品檢驗行為,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和進出口貿易有關各方的合法權益。第三,統一商品檢驗標準,引進國際先進檢測儀器和檢驗方法,逐步與國際標準接軌。
首先,建立健全一套商檢技術法規體系。完善現有的商檢法規內容,使檢驗工作有法可依。制定統一的商檢操作規范,完善操作流程。其次,要注重檢測專業人才的培養,加強檢驗隊伍的素質建設。第三,采用合格保證模式,落實對進出口貨物的全面監管。合格保證模式是以監督管理為基礎,根據對進出口企業審核的符合性聲明和必要的抽批檢驗,確定產品符合規定要求的一種合格評定活動。主要包括:建立質量管理體系、風險分析和監督管理等。如嘗試運用風險分析理論,從風險信息收集、風險分析與評估、風險管理、風險消除四個環節對進出口商品質量進行全程動態化管理。逐步對大宗和重點進出口商品建立風險分析模式,對收集到的進出口商品信息進行風險分析、安全隱患監測和重大安全事故分析,在進出口商品風險評估的基礎上實施產品風險分級,以安全、衛生、環境保護、節能等為重點監控內容,對不同風險等級的產品采取相應的管理模式,對高風險商品制定實施重點監控。
加強計算機網絡建設,提高進出口商品檢驗信息利用效率。一是創建信息化網絡平臺進行信息管理,利用計算機網絡設立信息庫,及時收集檢驗人員所需的和掌握的各種信息。二是重視與口岸信息的交流,利用商檢與海關聯網的有利條件,及時查閱口岸進出口商品信息,以便于及時了解和掌握進出口貨物的完整信息。
在我國對外貿易迅猛發展的今天,進出口商品檢驗部門擔任“國門衛士”的職能,對外增加了中國在國際市場的信譽,對內維護了本國消費者的利益。只有不斷堅持改革創新,完善管理制度體系才能保證了進出口產品質量安全可靠,促進我國進出口商品檢驗制度與對外經貿發展相適應。
[1]楊嵐.完善我國進出口商品檢驗的對策思考[J].中國商貿,2011(8):31 -33.
[2]張明.創新檢驗檢疫模式的思考[J].中國檢驗檢疫,2008(4).
[3]莫于川.憲政與行政法治評論(第四卷)[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4]應松年.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5]張莉.行政法教程[M].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0.
[6]詹思明.海峽兩岸檢驗檢疫制度研究[M].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