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娟
(牡丹江師范學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2)
旅游實訓基地是指旅游院校根據本行業各崗位的技能要求而設立的較為系統的職業技能訓練場所,包括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校外實訓基地是指旅游院校與旅游企業簽訂協議,由旅游企業提供實習崗位,讓學生到真實的環境中進行訓練的場所。建立旅游管理專業的實訓基地主要是為了培養和提高旅游專業學生的旅游管理技能、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應用價值,因此,在做好實訓基地建設之前要做好實訓基地的選擇。
治理理論主張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等的多元、民主、合作,以實現公眾利益的最大化。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政府、社區、社會組織等多元利益主體的發展和作用日益擴大。在多元治理主體并存的條件下,治理主體間的平等互動和合作是一種必須加以接受的治理模式。合作治理是開放的治理,在合作治理模式中,雖然政府在治理過程中發揮著引導的作用,但是,參與到治理過程中的每一個治理主體都能夠平等地在治理活動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對于關系到公共利益的每一項公共事務,都能夠平等地發表意見和積極地采取合作行動。治理過程處在一個始終與整個社會互動的過程之中,能夠把一切積極的、對治理有益的因素都吸納到治理活動中來。所以,在旅游管理專業實訓基地選擇的過程中,要處理好政府、高校、企業、家長、學生等各個主體間的相互合作關系,而不是僅僅依賴政府或者高校等某一個單一主體,要各個主體間在平等基礎上實現互惠互利的積極合作,以此推動和促進我國旅游行業和院校及旅游產業的長效可持續發展。
我國加入WTO之后,旅游業迅速發展,并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伴隨著旅游業的迅猛發展,我國高等旅游教育也得到較快發展。然而,高等旅游教育的快速增長只是實現了規模的擴張,質量的提升并不明顯。為此,我們要注重旅游專業質量的提升,做好旅游實訓基地的選擇與建設已成為提升旅游品牌、推動旅游行業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地方院校旅游管理實訓基地選擇存在以下問題:
地方院校由于地域限制、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因素,各個高校旅游專業發展極不平衡,有的院校發展優勢明顯,而有的院校只能依靠政府和學費支撐。隨著我國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高等學校將面臨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和沖擊,因此地方院校要通過培養應用型、技能型的優秀畢業生,以提高獲取生源的競爭力。然而在地方院校旅游專業建設中,對于旅游實訓基地存在著“輕選擇,重建設”的問題,各個院校或有憑借個人關系或企業需要臨時廉價員工主動請纓建立實訓基地等現象,高等院校則缺少對于實訓基地的自主選擇,不利于實訓基地的長遠發展。
地方院校在進行實訓基地選擇時,多是旅游院系和企業之間的相互選擇,忽略了政府、學生、教育主管部門等相關利益主體間的交互作用,這樣很難實現合作治理,出了問題院校和企業相互推諉,以致“一拍兩散”。缺乏系統的科學合理的選擇機制,很難實現實訓基地選擇機制科學有效。
地方院校旅游實訓基地的選擇大多依賴當地具有的旅游資源,在實訓基地選擇過程中也是以本地知名旅游景點、知名旅游企業、星級酒店為主,然而在選擇過程中,缺乏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主要體現在對于當地旅游資源認識不足,對于季節性因素、學生興趣愛好等考慮不足,地方院校在旅游管理實訓基地的選擇上缺少計劃,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層次和多方面實踐能力鍛煉的需求,造成實訓基地的選擇與建設嚴重缺乏梯度。使學生在實訓基地實習或見習過程中出現無事可做、不愿意做和實訓效果不佳的局面。
在旅游專業實訓基地發展過程中,由于基地硬件和軟件不健全,經常出現實訓基地理論教學與技能實踐相脫節的現象。諸如學生只是定崗實踐以技能提升為主,相關企業對其培訓不夠,大多“重使用,輕培養”,或者是校內實訓基地中過于重視理論教學,而缺少實踐環節。因此在實踐基地選擇過程中,要將理論教學與技能實踐相統一。
由于在實踐基地設立之初,對其應有的考察與選擇機制不足,致使旅游專業實訓基地出現“重使用,輕建設,更輕維護”,進而出現實訓基地的發展持續動力不足,難以形成長效發展機制。
旅游管理專業實訓基地選擇的基本功能體現在幫助學生選擇良好的創造職業崗位的實踐環境,提供學有所用的場所。良好的實訓基地有助于培養愛崗創業精神和創新能力,提高職業素質和敬業精神。通過實訓基地的良性選擇可以為學生營造濃厚的職業氛圍,激發他們實現職業夢想的熱情,為地方旅游院校長效發展贏得良好前景,為企業樹立良好的形象,為服務型政府建設提供努力方向。
地方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訓基地的選擇要緊緊圍繞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職業能力轉化為核心的目標,因此實訓基地應立足為本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適應不同層次需求的應用型合格人才的目標。凸顯旅游行業的實際需要,幫助學生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后能順利投入到職業角色實踐中。
目前,我國地方院校發展不均衡,相當多的地方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校內實訓場所條件較差、功能較少,因此在與相關企事業單位合作選擇實訓基地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和有效彌補院校辦學條件的不足。通過加強實訓基地建設,營造良好的實踐教學氛圍。
在合作治理模式下,在旅游管理專業實訓基地選擇過程中,注重實訓基地的選擇,有利于充分調動高校、企業、地方政府、社區、學生等多個治理選擇主體的積極性,在各個主體踴躍參與過程中,實現旅游管理實訓基地的科學可持續發展。因此,在旅游管理實訓基地建設之前,要科學合理地進行旅游實訓基地的選擇。在綜合各方意見的基礎上,選擇符合各方實際的、可持續發展的實訓基地。
地方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有著自身的特點,在進行實訓基地選擇過程中,無論是校外實訓基地選擇還是校內實訓基地建設與選擇,一定要因地制宜,符合地方院校發展的規劃,與相關治理主體通力合作,協商對話,充分發揮各方優勢,互利共贏,不能僅注重院校的自身短期利益,忽視長遠發展。所以,在進行實訓基地選擇時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企制宜,因行業和學生制宜,以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和提升學校長久發展服務地方經濟為目標,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地方經濟也呈現較好的發展態勢,旅游管理專業實訓基地要良性長久發展,就要尋找合作伙伴,若要實現與合作伙伴的長期合作,就要考察合作伙伴是否能為學生提供一個規范合格的實訓環境,能否具有相關資質為學生職業技能和專業素質及職業夢想提供必要指導,能否與地方院校建立長期的教學與實踐合作關系。在健全選擇機制時,要從院校所在區域的企業或景區的資質、經營規模、管理理念、崗位設置等多個角度考慮是否符合專業人才培養計劃,然后從中優選。
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培養的目標是多層次的,要培養既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論,又要掌握旅游飯店、旅行社、旅游景區等企事業單位的管理運作規程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因此,考慮到學生實踐知識的掌握和畢業后的就業方向,旅游管理的實訓基地應該是多樣的,至少在旅行社、旅游景區及三星、四星、五星級酒店中都有實訓基地,滿足不同學生、企業等主體的相關需求。
旅游行業有自身的特點,受到地理位置、環境、氣候等多種因素影響,特別是地方院校在選擇實訓基地時一定要考慮季節性因素。以黑龍江省為例,該省景點眾多,各有特色。但是由于氣候原因,每個景區的旅游旺季各異,國家5A景區哈爾濱太陽島旅游旺季在冬季,牡丹江鏡泊湖5A景區、林都伊春的旅游旺季卻在夏季,所以在選擇實訓基地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季節性因素。如果選擇牡丹江的鏡泊湖作為實訓基地,學生的實訓、實習時間應選在6月~10月,要避免和常規教學的沖突,做好相關的教學安排。
第一,所選實訓基地要滿足旅游管理實踐教學與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的需要。既能為學生提供實踐能力訓練和職業素質培養的實踐環境,又可以對校內實訓基地設備、場地和功能缺陷做有效補充,能有效解決學校實訓基地建設所需經費和空間不足的矛盾;第二,所選實訓基地要為地方經濟與發展服務,能提升學校的影響力和知名度;第三,所選實訓基地的合作伙伴間的合作能夠可持續發展。雙方共同制定校企利益共融的發展戰略規劃,企業為院校提供實訓和就業崗位。院校主動為企業開展訂單式的員工培養,實現雙方互動共贏,實現多方主體的和諧發展;第四,建立誠信合作和協調機制。要明確院校與合作伙伴的職責與利益,再充分溝通,通過協議、合同等法律文書的形式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以及違約責任的處理,使院校、合作伙伴、學生等的利益能夠受到法律的保護。與此同時,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激勵機制,能夠對院校、合作伙伴、學生等進行客觀的評價與考核,并通過激勵機制促進實訓基地的健康發展。
[1]張永芬.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性教學的思考[J].中國科技信息,2009(15).
[2]劉素仙.治理理論與政府管理創新[C].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0年會暨“政府管理創新”研討會議論文,2010-12-09.
[3]張康之﹒合作治理是社會治理變革的歸宿[J].社會科學研究,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