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應林 陳 丹
大學生創業失敗是一種普遍的現象。據報道,全世界大學生的平均創業成功率在10%左右,而我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僅有1%左右。[1]所謂創業失敗,是指發生在任何創業階段中的創業活動中止現象。[2]在這樣的情況下,創業大學生沒有實現自己的預期目標,但是這并不表示他/她沒有任何收獲,因為創業失敗者可以從自己的失敗經歷中汲取教訓,為以后的成功創業做好必要的準備。有研究表明,創業失敗經歷有助于提高創業者后續創業的成功概率。[3]即便創業失敗大學生不再創業,他/她在創業過程中受到的鍛煉和煎熬對其個人成長也彌足珍貴。
近年來,高校創業教育受到國家高度重視。2010年,教育部下發《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教辦 [2010]3號)文件,要求“在高等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積極鼓勵高校學生自主創業”,“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同年發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在“高等教育”部分也指出,要“加強就業創業教育和就業指導服務”。2012年8月,教育部又印發《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要求本科院校面向全體學生單獨開設“創業基礎”必修課。各地高校積極落實這些精神,紛紛開展創業教育。在此背景下討論大學生創業失敗問題,無異于給高校創業教育“潑冷水”,但是它對于正確認識創業和創業教育、增強高校創業教育效果和提高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卻十分必要。鑒于此,本文基于創業失敗案例對大學生創業失敗的類型和原因進行了分析,希望對高校創業教育工作的開展有所裨益。
雖然創業教育必須樹立信心、鼓舞士氣,但基于絕大多數人的創業過程免不了艱難困苦的現實考慮,創業教育無論如何不該有意無意地忘記失敗的案例和艱難的過程。[4]
筆者認為,創業失敗案例對于創業大學生的重要價值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創業失敗案例是創業大學生的“醒腦劑”。在學校創業教育的激勵下,在創業成功榜樣的引導下,一些有創業意向的大學生可能就會躍躍欲試,不管自己是否適合創業,也不管自身創業條件是否齊備。在這樣的情況下,創業失敗案例可以對創業大學生起到醒腦的作用,讓其能夠正確認識自己,正確評估自身創業條件,作出科學的創業決定。第二,創業失敗案例是創業大學生的“導航儀”。在大學生創業的航程中有許多“暗礁”,創業大學生如何才能有效地避開它們,順利到達目的地?自己探索是一種可能的選擇,但這需要耗費大量時間,也存在較大的風險。而通過學習別人創業失敗的案例,創業大學生則可以輕易地摸清創業“暗礁”的大致方位,從而在自己的創業航程中有意識地避開它們。第三,創業失敗案例是創業大學生的 “強心針”。在創業過程中,特別是在首次創業的初期,創業大學生會遇到各種困難,稍有不慎,就會受到重創。如果事先對此沒有清楚的認識,創業大學生可能會心灰意冷,偃旗息鼓。反之,如果創業大學生事先學習了創業失敗案例,就能夠正確認識和積極應對自己遇到的困難,其心理承受能力就會大大提高,其創業成功的可能性也會大大提高。
雖然創業失敗案例對創業大學生和高校創業教育具有重要價值,但是目前能夠在網絡和報刊上搜集到的大學生創業失敗案例卻十分有限,這反映出我們以往對大學生創業失敗案例的認識和重視不足。多關注和剖析大學生創業失敗案例,對于增強高校創業教育的效果、提高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義,是我們今后應該努力去做好的一件事情。本研究的研究材料為24個大學生創業失敗案例,這些案例通過網絡、報刊等途徑搜集而得,其中,在校大學生創業失敗案例9個,大學畢業生創業失敗案例15個,創業大學生為男性的案例有20個、為女性的有4個,創業項目涉及網絡、教育培訓、旅游、婚慶、餐飲、廢品回收和零售等多個行業。
通過對24個創業失敗案例的內容進行分析,我們認為這些大學生的創業失敗可以歸納為步驟不全型、經驗不足型和判斷失誤型三類,其中,步驟不全型失敗占45.8%,經驗不足型失敗占25.0%,判斷失誤型失敗占29.2%。我們對導致這幾類失敗的原因進行了分析,整理出了導致各類大學生創業失敗的表面原因,并進一步分析了深層次的原因。
創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要想獲得成功,必須遵循其基本規律。一般來說,創業大致包括四個步驟:[5]第一步為蘊釀,創業者要考慮清楚一些基本的問題,如為何創業、是否適合創業、采用何種形式創業、已具備哪些條件、具體選擇什么項目、還需要收集哪些信息等;第二步為籌劃,創業者要就自己所選擇的項目進行分析,對銷售、采購、盈利前景、所需流動資金、如何籌集啟動資金等方面的問題都要考慮清楚,并在此基礎上撰寫一份項目可行性報告;第三步為準備,創業者開始實際操作,如給公司起名、選擇辦公地點、簽訂租房合同、裝修辦公室、跟進貨商和代理商談合作、制訂促銷戰略、聘用員工以及辦理工商執照等手續;第四步為開張營業。全面落實這些步驟,對一個創業項目的生存、發展十分重要。
從24個創業失敗案例來看,創業失敗大學生在創業時創業步驟大多不夠全面。導致大學生 “步驟不全型”創業失敗的表面原因有:創業所需能力和設備、場所等條件準備不足;缺少法律知識;策劃不充分,項目評估不充分,準備時間太倉促,團隊缺少領導者;對創業的困難和風險認識不足;缺少自我定位和市場調研;忽略了創業團隊的組建;對所做的項目不熟悉;創業資金準備不足;選址工作未做好。在這些原因中,有一些是與大學生的年齡特征有關的,比如對創業的困難和風險認識不足、創業資金準備不足,這些因素只是暫時性的,它們會隨著創業者年齡的增大、閱歷和財富的積累而得以改善。另外一些原因,比如創業所需能力和設備、場所等條件準備不足,缺少法律知識,策劃不充分等,創業大學生經過努力是可以做得更好一些的。
創業大學生們無疑都是希望獲得創業成功的,為什么他們竟然如此“不努力”,連創業的基本步驟都沒有弄全呢?我們認為,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有兩種:第一,創業大學生求成心切,忽略了一些基本的創業步驟;第二,創業大學生對創業包括哪些步驟沒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其實這兩個原因都可以歸為另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即高校創業教育工作做得不到位。也就是說,造成大學生步驟不全型創業失敗的,盡管有一部分原因是創業大學生年輕、努力程度不夠,但主要原因還在于高校創業教育工作做得不到位。高校創業教育應該讓大學生們知道,創業有哪些基本步驟,每一個步驟需要做哪些事情、需要做到什么程度。高校創業教育還應該為在校大學生的創業進行把關,對于條件暫不具備的,不允許其創業。社會上的大學生創業管理部門也應該為申請幫助的大學畢業生的創業進行把關,對于條件暫不具備的,建議其不要開始創業。
經驗不足是大學生在創業之路上必須逾越的一個“坎”。大學生創業項目是要在市場經濟中生存、發展的,而具有競爭性本質特點的市場經濟在運行中必然產生失敗者,且又絕不保護弱者。[6]對于經驗豐富的創業者來說,盡管他也要經受許多市場考驗,也存在失敗的可能,但是他可以跨越那些不高的障礙,減少很多失敗的風險。
導致大學生“經驗不足型”創業失敗的表面原因有:不查看合作者的有效身份證明和相關資料,僅憑其一面之詞就輕易相信;簽協議時既沒公章也不按手印;聘用員工時未依法辦理有關手續;無成本意識;不知道如何經營和管理公司;對騙子不夠警惕;受害后不知道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在24個大學生創業失敗案例中,“不知道如何經營和管理公司”這一原因是初次創業學生難以避免的。這種原因屬于外在的穩定的因素——任務難度太大,與此相關的素質在現有高校創業教育條件下難以養成,因此,更深層次的原因不應歸于高校創業教育,而應歸于企業、大學生創業管理等社會有關單位——它們在支持高校校內、外創業基地建設方面做得不夠,沒有為創業大學生此類素質的培養創造必要的條件。但是,導致大學生經驗不足型創業失敗的其他一些原因,如不查看合作者的有效身份證明和相關資料,簽協議時既沒公章也不按手印,聘用員工時未依法辦理有關手續等,都是經過創業大學生自己的努力可以避免的。當然,高校創業教育在這個過程中應該發揮一定的作用——高校創業教育應該讓大學生們知道,創業過程中有哪些地方容易出現問題,有哪些問題需要特別注意,出現各種問題后該如何處理。所以,經驗不足型創業失敗的原因應歸于創業大學生努力不夠,以及沒有從社會有關單位處和高校創業教育中得到應有的幫助。
一位大學畢業生根據他兩年的創業經驗指出:大學生創業成功與否并不僅僅取決于國家政策,還需要自身對于市場商機的準確判斷和把握。[7]確實,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需要對自我、外物的特點以及自我和外物之間的關系作出準確判斷,判斷能力是關系到其創業成敗的一種重要能力。
導致大學生“判斷失誤型”創業失敗的表面原因有:明顯不適合創業,卻堅信能創業成功;市場定位不準;經營品種缺乏特色;有自己的特色,但不符合市場的需要;產品存在問題,卻認為是社交能力不足;先按較高標準制作產品,發現虧損后漲價;高估了顧客的消費能力,低估了商海中的風險。在這些原因中,“明顯不適合創業,卻堅信能創業成功”這一原因應該歸于創業大學生認識能力不足——不知道自己不適合創業,這是一種內部因素。為了避免這種因素造成創業失敗,大學生在決定創業之前,應通過自己分析或借助創業指導教師等專業人員的幫助,判斷自己是否適合創業;高校創業教育機構和社會上的大學生創業管理部門在對大學生的創業進行把關時,不僅要看其外在創業條件是否具備,也要看其是否適合創業。其他原因,包括市場定位不準、經營品種缺乏特色、有自己的特色但不符合市場的需要、產品存在問題卻認為是社交能力不足、“先按較高標準制作產品,發現虧損后漲價”和“高估了顧客的消費能力,低估了商海中的風險”等,都是經過提高高校創業教育質量和創業大學生努力程度可以改善甚至避免的。所以,判斷失誤型創業失敗的原因應歸于高校創業教育質量不高和創業大學生努力不夠,還可以歸于部分創業大學生不適合創業。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大學生創業失敗存在步驟不全型、經驗不足型和判斷失誤型三種類型,導致大學生創業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創業大學生努力程度不夠和高校創業教育工作質量不高,次要原因有企業、大學生創業管理部門等社會有關單位對高校創業教育支持不夠和部分創業大學生不適合創業。
為了增強高校創業教育的效果、提高大學生創業成功率,我們建議:第一,建立高校創業教育機構、社會有關單位和大學生三者共同參與、積極互動的大學生創業教育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中,高校創業教育機構是主導力量,它應努力調動社會有關單位在大學生創業教育中發揮積極作用,盡力完善創業教育所需師資、設備、課程、實踐基地、文化氛圍、管理制度等有關條件,并充分調動大學生學習創業有關知識、技能和參與創業實踐的積極性。第二,高校創業教育機構對本校所有大學生開展“普及性創業教育”,并在此基礎上為準備創業且適合創業的大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創業指導。高校創業教育機構首先應該對本校所有大學生開展“普及性創業教育”,然后,對準備創業的大學生進行測試,挑選出適合創業的大學生,為他們配備專門的創業指導老師,對他們開展“針對性創業教育”,提高他們解決創業實踐問題的能力,為其未來創業服務。
[1]魏皓奮.大學生創業,如何突破五大瓶頸[N].今日早報,2011-11-17.
[2]倪寧,楊玉紅,蔣勤峰.創業失敗學習研究的若干基本問題[J].現代管理科學,2009,(5).
[3]Minniti,M.&Bygrave,W.A dynamic model of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J].Entrepreneurship:Theory&Practice,2001,(3).
[4]張國圣.創業教育不應“忘記”失敗案例[N].光明日報,2009-5-26.
[5]譚一平.大學生創業:可歌更可泣[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6,(7).
[6]職業技術教育雜志社編.大路朝天——中國當代職校生創業實錄[Z].長春:職業技術教育雜志社,2002,9-10.
[7]大學生創業,莫以成敗論英雄[J].科技創業,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