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兵
(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湖南長沙410205)
關于“民營企業”的界定國內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它是指我國境內所有的非公有制企業,根據我國公司法,按照企業的資本組織形式來劃分企業類型主要有:國有獨資、國有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股份 有限公司(又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合伙企業和個人獨資企業等,因此,除國有獨資、國有控股外,其他類型的企業中只要沒有國有資本,均屬民營企業,包括外商和港澳臺商獨資及其控股的經濟組織。另一種觀點認為,外商和港澳臺商獨資及其控股的經濟組織不屬于“民營企業”的范疇。單成繁(2005)將“民營企業”定義為,由本國公民出資興辦或經營的從事經濟活動的經濟法人實體和非經濟法人實體,具有自行組建、自行籌資、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謀發展的特征。本文采納此觀點。
1978年我國個體私營經濟占全國GDP的比重僅為0.9%。根據《民營經濟藍皮書》統計,2006年非公有制經濟占我國GDP的比重達65%以上,其中民營經濟占45%,年均增長速度高達25%以上,大大高于同期全國GDP9%的平均增長水平。近年來,受國內外環境的影響,民營企業的發展速度有所放緩,但2011年民營經濟所占比重仍超過50%。從地區看,越是民營經濟發達的地區,其經濟增長率越高,如江蘇、廣東、浙江、上海、北京、山東等省市。甚至在有些省市,民營經濟成為助推經濟增長的主力軍。如2010年四川省內江市民營經濟對全市的經濟增長貢獻率高達72.4%。
截至2007年3月,全國登記注冊的私營企業達到504.4萬戶,從業人員達到6663.4萬人;截至目前,全國登記注冊的民營企業從業人員超過1億,實際從業人員可能超過2億;民營經濟在二、三產業中的就業比重超過84%,在城鎮中的就業比重超過70%。很多地區把大力發展民營經濟作為解決就業等社會問題的主要手段,如“十一五”期間貴州省通過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為城鎮新增60余萬個就業崗位。
目前,我國民營經濟稅收比重已超過國有經濟,在不少地方,民營經濟稅收已成為主要財源。從2003年開始,民營企業中個體私營企業的稅收增長率連續8年超過50%,2010年民營企業實現稅收總額4775億元。2010年,浙江省非公企業入庫稅收占地方稅收的比重為60.2%;在很多欠發達地區的縣域經濟中,民營經濟上繳的稅收占縣級財政的比重一般也在50%以上。
民營經濟的發展極大地豐富了市場供給,增加了市場供給的數量和品種,徹底消除了短缺經濟對提高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制約。自2000年以來民營經濟中個體私營經濟實現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占到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半壁江山,而且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年增長率達到25.6%,遠遠超過同期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2%的增長率,對繁榮社會主義市場做出了巨大貢獻。
民間投資十分活躍。據統計,2011年1—4月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投資占總投資的比重達到35.1%,而民間投資占57.7%。與2003—2010年平均值相比,政府投資占比下降了8.3個百分點,而民間投資增加了22.5個百分點。隨著制約民間資本的政策逐漸放寬,民間投資仍存在巨大的上升空間。
一方面,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幫助國家解決了如就業難、收入低等諸多問題;另一方面,許多民營企業在自身得到發展后,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據全國工商聯的調查顯示,在慈善事業方面,由全國數十位企業家發起的“光彩事業”在“十五”期間的捐贈總額超過100億元,民營企業捐贈占到了2/3,民營企業已經成為社會公益事業捐贈資金的重要來源。
總之,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和諧社會的積極力量和經濟增長內生動力的源泉。
雖然民營企業從法律意義上可享受“國民待遇”,但在諸多領域民營企業并沒真正享受到這種平等待遇,而更多的是受到歧視和冷遇。在國家與地方的重大政治、經濟決策中缺少來自民營企業家的聲音,這與民營企業當前的社會貢獻是極不相稱的。因此,提高民營企業的政治、經濟地位刻不容緩。
當今社會很多人對民營企業持有偏見,一些民營企業家因為有錢被冠以“土財主”、“暴發戶”,民營企業家缺少社會認同感,在引進人才方面也是困難重重,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民營企業的發展。因此,從根本上改變社會對民營企業的歧視觀念、建立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是促進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
由于在政府的經濟決策中缺少民營企業家的聲音,加上某些政策制定者官僚主義作風嚴重,出臺的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往往形同虛設,可操作性較差。因此,在制定相關政策前,要深入民營企業,了解其實際困難,認真采納其建議,制定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的扶持政策,促進民營企業健康發展。
近年來,民營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已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為社會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民營企業在得到各種政策支持的同時,也應提高社會責任意識,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努力回饋社會,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典范,從而贏得廣泛的尊重與認同,才能促進自身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
[1]單成繁.“民營經濟”稱謂將約定俗成[J].黨史縱橫,2006(1).
[2]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R].2005.
[3]國家發改委等部委.關于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積極開展境外投資的實施意見[R].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