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軍
(新疆財經大學,新疆烏魯木齊830012)
2011年6月1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統計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財政部研究制定的《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出臺。新標準將中小企業劃分為中型、小型、微型三種類型,并根據企業從業人員、營業收入、資產總額等指標,結合行業特點制定了各型的具體標準。這是我國首次把微型企業從小型企業中劃分出來,反映了微型企業在國家政治經濟生活中的重要性,也彰顯出國家對微型企業的重視。
微型企業是中小企業劃分新標準的亮點和突破,充分體現了政府的支持導向。本次劃分不僅使中小企業的類別更加清晰,更為重要的是國家后續的相關政策扶持,也必將進一步以新的中小型企業劃分標準為依據,實施具有針對性、更為細化和差異化的扶持舉措。2011年10月12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出臺了支持小型和微型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2011年11月,國家財政部與發展改革委員會發出通知,決定在未來三年內免征小微企業22項行政事業收費,以減輕小微企業負擔。這些都為微型企業營造了更加寬松的外部環境。
微型企業的規模小,資金少,融資難。大部分微型企業只是一個公司外殼,沒有任何有形資產,業務往來時,難以在顧客心目中形成有實力的形象,在較大的項目中無法與大公司競爭,使得微型企業的發展機會減少。微型企業的穩定性差,成活率低。調查表明,大約有一半左右的微型企業在不到三年的時間里退出了市場,生存是大多數微型企業首先要面臨的問題。另外,微型企業吸引人才的能力差,許多企業內的老板、銷售員、維修工、送貨員常由同一人擔當,且員工往往都是老板的親朋好友,人才匱乏使得微型企業的創新能力難以提高,從而制約其發展。
大公司做決策的管理者往往通過下屬了解顧客,領導和下屬之間的溝通會受時間、環境、下屬表達能力以及領導接受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對顧客難以做到全面的認知。而微型企業決策者貼近市場,容易全面、準確地了解到顧客對產品和服務提出的需求,并及時予以滿足,有時這種需求還可以轉化為公司新的發展機會。
大企業一般有嚴格的審批制度,往往做一個決定需要很多人簽字,等到領導層同意時,機會已經失去或者機會雖未完全喪失但顧客已產生強烈不滿。而微型企業則不同,決策者可以快速做出決定,所以在滿足顧客需求的時效性方面往往優于大公司。
營銷學上有個概念叫做關系營銷,就是與關鍵成員(顧客、分銷商、供應商)建立長期滿意關系,目的是保持長期的業績和業務。據筆者了解,市場上許多微型企業都是靠關系開展業務的,即使只有一個客戶,也能賺個盆滿缽溢。
微型企業要了解自身的優劣勢,最重要的是選擇并了解自己的顧客是誰,顧客的需求是什么,自身條件能否滿足以及如何滿足。
營銷大師菲利普·科特勒指出“僅僅滿足顧客是不夠的,你還必須取悅他們”。施樂公司的高層管理者發現在過去的18個月中“完全滿意”的顧客重復購買施樂產品的次數比“非常滿意”的顧客多出6倍。一般來說,滿意是指一個人通過一個產品的可感知的效果(或結果)與他的或她的期望值相比較后,所形成的愉悅或失望的感覺狀態。如果效果低于期望,顧客就不滿意。如果可感知效果與期望相匹配,顧客就滿意。如果感知效果超過期望,顧客就會高度滿意或欣喜。顧客是價值最大化追求者,將從他們所認知的能夠提供最高顧客讓渡價值的公司購買產品。顧客讓渡價值是總顧客價值與總顧客成本之差。我們相信,顧客能夠判斷出哪些供應品將提供最高價值。在一定的搜尋成本和有限的知識、靈活性及收入等因素的限定下,他們形成一種價值期望,并根據它而行動。
因為行業與行業、企業與企業的利潤率不同,所以有目的性地篩選顧客至關重要。它關系到顧客的討價還價能力,以及貨款能否及時回籠。微型企業的規模小,抵御資金風險能力差,所以有選擇性地尋找顧客是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保證。一般來說,經濟效益好的行業和企業,回款時間短,對價格的敏感度低。有錢人的錢更好賺,這也是猶太人做生意的一個技巧。當然,每個行業和企業的效益都會有波動,管理者要做到隨時觀察,及時調整。
有的微型企業自己不生產產品,只提供銷售。這樣尋找適合自己的供應商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供應商的產品質量高、服務好,就會提升顧客對企業的滿意度,增加顧客重復購買次數。同時,也會降低維系老顧客的成本。相反,供應商的產品質量差、服務不及時,則會嚴重影響企業和顧客的合作關系。
微型企業可以與供應商及銷售渠道建立起密切的價值鏈關系,提高顧客的整體價值,降低顧客購買成本,實現顧客讓渡價值最大化,從而提升自身競爭優勢。
做現有的業務時,搜尋更多與現有產品相關或不相關的發展機會。微型企業一般資金少,難以形成規模優勢,對一些產生規模后成本會大幅降低的產品,微型企業經營不占優勢。所以尋找一些競爭激烈程度小的產品來經營,成功的可能性就較大,并且這類產品的顧客搜尋成本和開發成本也較低,微型企業應關注此類產品。只要用心觀察,仔細挖掘,就會發現客戶的許多需求并未得到滿足。顧客也在搜尋合適的產品。如果找到這種機會,有時拜訪一次,顧客就會產生很大興趣。一旦找到這種機會,往往在其他客戶那里也可以復制。
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對于微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非常有利,有時甚至可作為主要競爭手段。微型企業由于實力與規模的限制,很難在大眾消費市場與大中型企業競爭。微型企業比較適合于扮演市場補缺者和專業化服務者的角色,可以通過市場細分和個性化服務來獲得差異化的競爭優勢。消費者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微型企業可以分析研究消費者的各種具體需求,準確地把握不同顧客的需求差異。消費者往往通過知覺質量感知產品的價值,而不是通過專業的指標評價。由于消費者不是產品專家,只能依據與產品質量有關的一系列信息,如產品功能、式樣、售后服務、保修期、銷售產品的商店形象、價格等來判斷產品質量。所以,微型企業可以從消費者的角度進行知覺質量預判,明確差異化的重點是什么,進而針對具體的消費對象發揮自身優勢,開展企業產品和服務的差異化。
綜上所述,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出臺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完善,微型企業面臨著重大的歷史機遇。想要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實現生存和發展,微型企業必須打破思維定勢,通過充分的市場調查,立足自身優勢,拓寬發展思路,主動適應市場。
[1]鄭偉.淺議我國微型企業營銷競爭力的提升途徑[J].中國商貿,2011,(36):46-47.
[2]菲利普·科特勒.營銷管理[M].梅清豪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王丹青.新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及其相關政策解讀[J].中國安防,2011(12):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