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天舒 遼寧省社會科學院
服務外包是指企業或組織以價值鏈管理為基礎,將原來由內部員工完成的部分服務環節通過合同方式轉移給外部的專業服務商提供。服務外包行為是全球資源配置和產業組織的一種新的形態,源起于發達國家的企業(發包商)將信息系統構架、應用管理和業務流程優化等服務業務,發包給企業外部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服務提供者(承接商),從而通過生產服務體系的重組,有效利用優質的外部資源和提升核心競爭力。服務外包的市場需求和實現由發包方和接包方作為活動主體完成,對發包方而言可以利用外部專業服務商的知識勞動力等達到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目的,對接包方而言也是有效獲取發包方知識技術和提升自身發展地位的重要途徑。可見,服務外包是社會分工不斷細化和信息技術發展相融合的產物,是服務業發展水平提升的重要標志。
服務外包作為產業組織形式的重大變革,蘊含著產品創新、組織創新和制度創新,它已經不是部分企業的行為,也不僅僅拘泥于軟件外包等IT服務領域。服務外包覆蓋了當代經濟社會活動的各個方面,廣泛應用于IT服務、人力資源管理、金融證券、財務管理、客戶服務、研發設計、國際物流、政府或企業運作管理等領域。據預測,2015年全球服務外包市場規模將達到1萬億美元。
服務外包是推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重要引擎。服務外包是現代高端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低能耗、高附加值、高帶動力、綠色環保等特點,具有較高的稅收創造能力和吸納高素質勞動力就業的能力。至2011年底,遼寧服務外包企業已經超過1200家,從業人員達到16萬人,離岸服務外包合同執行額13.4億美元,連續多年保持40%以上的增長速度。因此,進一步明確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引導方向,有效實現服務外包的綜合經濟效應,對于加速區域產業創新和產業轉型具有重要的意義。
服務外包實現機制的關鍵內容就是使原來通過企業內部組織協調的服務性投入活動,轉變為通過市場合約方式聯系的活動。它作為一種新型的產業分工方式是產業組織垂直解體(Vertical Disintegration)的結果,是制造業與服務業的產業間分工深化的結果。從一般意義而言,發展服務外包有可能獲得節約成本、促進生產專業化、提高經濟效率等收益,對接發包企業雙方都是有利的組織方式,從而有利于提高社會資源配置效率。
服務外包的產生遵循效率邊界的交易成本理論,表明發包企業或組織經過對內部資源、能力等因素的權衡,選擇將特定的服務活動和流程交給企業或組織以外的第三方服務提供者。發包方只有通過市場購買專業化服務且高于服務功能內部化的效率,才會做出服務外包的理性決定。通過服務外包,發包方可以精簡組織業務鏈,減少或消除在業務方面的費用和管理成本。服務外包遵循核心競爭力理論,有利于發包企業集中精力強化核心競爭力。
基于業務外包的核心競爭力理論認為,企業應將一些重要的但非核心的業務交給企業外部的專業服務商來做。在這一過程中關鍵是明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即本企業中競爭對手難以復制獲得的資源和優勢,在此基礎上實施業務外包,并動態調整外包業務的結構和強度,著力開發和培育本企業獨特的技能和知識。如國際軟件發包商微軟針對中國市場的年發包量達到2億美元,有6000多個工程師為微軟的產品或解決方案做工作。中國移動與摩托羅拉僅一年期的通訊類服務合同就達3.1億美元。
從國際視野而言,服務外包正成為繼傳統的國際貿易、國際直接投資等途徑之后又一新的技術擴散路徑,本土企業通過承接跨國公司服務外包的方式融入全球價值鏈是提升技術創新能力的一種現實的選擇。服務外包通過以下途徑產生較強的知識和技術溢出效應。
一是示范和學習效應。即接包企業在承接服務外包的過程中,發包方服務產品的整體設計思路、技術路線和隱性知識都會或多或少地得到顯示。接包方通過有效獲取和掌握先進發包企業溢出的技術、知識、經驗和技能,有可能逐漸由低端的簡單代工升級到應用開發、系統集成等附加值較高的高端環節,以達到迅速提升企業組織營運效能和競爭力的目的。
二是接發包企業的關系向合作關系轉變。發包商和接包商間主要靠合同機制和市場機制約束雙方的行為,服務接包企業承接發包方的服務需求,與發包方一起進行技術研發等,進而有可能隨著社會交換過程的進展轉化為基于互惠的合作關系。如大連市憑借對日軟件外包起步,經過10多年的發展,正在由接包向自主創新轉變,轉向解決方案和行業應用的提供。大連的軟件產品在物流、自動控制等領域技術和管理已經達到國際水準。東軟、華信等企業已經擁有多領域、交叉復雜、系統設計的經驗,具備了大型應用軟件總承包商的能力。東軟集團開發的住房公積金和社保基金管理系統等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服務外包產業是區域經濟轉型的一個重要戰略平臺,有利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和成長。大連高新區作為全國首批軟件和信息服務類“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以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為核心的高端服務業占高新區GDP的比重接近80%,網絡、設計等產業人均產值達到近1000萬元。一批跨國公司的共享服務中心、區域運營總部的設立對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如設在大連高新區的IBM的全球服務部,擁有6000名員工。國際服務外包公司簡柏特業務主要集中在財務與金融領域,在大連軟件園區建設“簡柏特專署園區”,擁有近4000名員工。設在大連高新區的阿迪達斯亞太財務共享中心面向亞太地區的所有阿迪達斯業務部門提供服務。可見,發展服務外包不僅可以增強高端產業的聚集度,也對提升地區產業素質和綜合競爭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年來,隨著對服務外包分工原理和機制理解的深入,對服務外包意義和前景認識的加深,國家和地方對服務外包發展的產業傾斜政策更加明確和不斷細化。國內很多省區都將發展服務外包產業作為重要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制定了鼓勵服務外包產業的系統政策體系,主要運用財政補助、稅收優惠、政府采購、金融支持等政策工具扶持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從政策涵蓋范圍和政策立足點看,基本集中在以設立服務外包財政專項資金為引導形式,予以人才培訓資助和人才引進獎勵、國際認證補助和研發創新能力支助、公共平臺建設補助、貸款利息補助和提供貸款擔保等。但各省區間存在一定的政策力度差別,具體體現在服務外包專項資金的規模、扶持資金使用結構的差別等。
影響服務外包發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勞動力成本和專業技能、財政稅收政策、土地和電力等基礎設施成本、稅收等交易成本、信息技術水平、電信等基礎設施質量,應從省情出發,科學翔實分析本地區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及動態變化,將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機遇與自身稟賦相結合,選擇本地具有優勢和基礎的細分行業,形成在細分市場上的行業聚集。增強政策扶持導向性和實施力,努力形成政策競爭力的優勢。
企業規模是衡量服務外包發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據國際上一些大型外包項目的操作經驗,一般3500-4000人的企業規模才能拿到大的訂單合同,企業規模小則難以取得國際發包商的信任和形成穩定的接單渠道。遼寧服務外包企業以員工在50人以下的小微企業居多,千人以上企業較少,能夠達到3000人以上員工規模的僅有東軟集團、大連海信、大連華輝等幾戶企業。多數小微企業缺乏國際資質認證,處于轉包接單的狀態。
因此,應鼓勵企業規范化、國際化運作,致力培育和打造一批規模千人以上的服務外包骨干企業,并從中蘊育出若干規模達到萬人以上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服務外包企業,能夠具備承接大型國際項目、開展戰略性長期基礎研發項目、建立海外分支機構的能力和實力。整合財政扶持資金,綜合運用貸款貼息、經費補助和獎勵等多種方式,把更多的財政性資源用于激勵本土服務外包企業做大做強,這是形成本地服務外包產業競爭力的根本途徑。要像承接制造業產業轉移那樣,把承接服務跨國轉移外包作為服務業開放的有效載體和戰略支撐。鼓勵和引導本土服務外包企業與境外服務外包企業通過采取合資合作、戰略聯盟、業務協作等多種形式,實現優勢互補。鼓勵企業通過海外收購、兼并,獲得具有行業經驗的專家和高級項目經理等高級人力資源。
進一步明確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重點區域、重點產業,形成獨具特色的區域服務外包產業體系。以大連、沈陽建設國家級服務外包重點城市為依托,發揮對全省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牽引、擴展效應,促進示范城市與其它城市的協同和錯位發展。將大連和沈陽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定位于研發中心和接包區,部分業務向周邊轉移。利用丹東、鞍山、鐵嶺、撫順、本溪、錦州等城市具備的一定外包人才基礎和成本優勢,通過接轉包、分包等形式獲得起步和發展。按照產業分工和差別化原則,規劃建設若干各具產業特色的專業服務外包園區。注重服務外包專業招商,發展專業化服務外包,逐步形成區域內服務外包園區聯動發展的格局。
以支持省級服務外包示范區建設為載體,探索增強服務外包產業園區承載能力的有效途徑。省政府對省級服務外包示范區建設給予必要的資金支持,省級服務外包示范區所在地的市、縣級政府要投入相應資金,用于省級服務外包示范區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保障園區交通、電力、通信、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園區改造升級,逐步提高各園區的質量。建立政府、園區、中介機構等相關部門合作的網絡化、專業化創新服務體系,重點建設創新資源共享、成果轉化、企業孵化、投融資和技術教育等于一體的服務平臺。針對服務外包企業多為輕資產型企業,以中小企業居多的發展特點,創建以高技術服務外包企業孵化器為主體的創業服務中心,引入風險投資、專業服務業等機構,支持小微型服務外包企業發展。
推動服務外包從既有的ITO擴大到BPO、KPO。服務外包通常可分為信息技術外包(ITO)、業務流程外包(BPO)、知識管理外包(KPO)三種類型。從遼寧承接服務外包的業務構成看,信息技術外包是承接外包服務的主要方式。據統計,2011年遼寧離岸服務外包接包執行額中 ITO、BPO、KPO所占比例分別為83.4%、11.7%和 4.9%。應逐漸拓展服務外包業務領域和層次,提高服務外包在現代服務業中的比重。
在信息技術外包領域重點發展軟件研發外包、信息技術研發外包、信息系統運營維護外包等;在業務流程外包領域中要重點發展國際中轉、國際采購分銷等物流供應鏈服務外包,金融后臺服務、電信服務、管理服務等;在技術性知識流程外包領域中要重點發展動漫創意、網絡游戲研發設計、工程設計、工業設計、產品技術研發等。在推進服務外包產業升級過程中,注重促進在岸和離岸服務外包業務的協調發展。
同時,要鼓勵制造企業與相關服務企業整合價值創造過程,有效銜接制造企業與服務外包企業的供需關系。鼓勵制造企業內置的服務性部門通過分離或轉讓,成為獨立的專業化公司或由專業化的公司收購。引導支持制造業企業從制造型企業向服務型企業轉型,如電力裝備、基礎裝備、專用裝備行業的制造企業均可憑借多年積累的行業專業設計能力和技術服務能力,及時實現企業轉型,以工程總承包商等形式進入服務外包領域。并鼓勵服務外包企業在承接外包的過程中通過自主研發完成技術創新,逐步形成提供解決方案的能力,從而不斷提升在外包價值鏈環節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