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 青海大學 達青峰 青海師范大學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物流產業作為一種新興服務產業,日益受到世界各國關注。由于歷史的原因,中國西部地區生態環境極為惡劣,交通不發達,城市化率偏低,再加上西部地區信息基礎薄弱,這一切都成為了制約當地國際經貿發展的“瓶頸”。因此,必須高度重視西部地區物流產業的發展,建立完善的現代物流體系,從而有效拉動西部地區國際經貿的發展,這個問題很值得關注。
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158.4萬億元,西部地區物流總額雖然相對前幾年有了比較大的提高,但是相對中部和東部來講,無論是對外貿易量、社會商品零售額、社會商品庫存總量,還是全社會貨物周轉量都無法相提并論。誠然,中國西部地區歷年經濟總量占全國的比重較低,但是從其占56%的國土面積和全國23%的人口的視角來看,物流總量偏小仍然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另外,西部地區物流管理相對混亂,與物流相關的普適性的法律法規、明確的物流主管部門以及各行業、各部門之間科學的分工體系有待完善,以致于各部門各自為政,職能交叉,重復建設嚴重。
中國西部地區由于地處內陸,遠離沿海,缺少低成本的海洋運輸業務,部分地區甚至是戈壁荒灘,荒無人煙,生態環境非常惡劣,交通極不發達,根本沒有公路或鐵路相連,使得大量礦產資源、農產品無法順暢運輸。雖然單純從運輸線路總里程來看,西部地區相對于東部和中部地區似乎差距不是很明顯,但是從單位面積線路密度來看,西部地區每平方公里運輸線路只有0.123公里,僅僅相當于中部地區的二分之一,東部地區的四分之一。再加上中國西部地區經濟不發達,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薄弱,城市化率較低,至今仍然存在大片貧窮落后地區,缺乏物流產業發展的硬件基礎。
中國西部地區由于歷史的、地理的以及經濟等原因,無論是物流管理技術、信息技術、裝備技術、作業技術等都無法同中國其他地區相提并論,更不用說媲美世界先進物流技術,在物流運作中仍然采用傳統的紙筆工具較多,嚴重缺乏對通信、電腦、掃描、EDI(電子數據交換)以及條形碼等先進信息技術的應用。目前,中國西部地區除成都、重慶、西安等省會大都市物流企業的物流業務勉強維持外,絕大多數地市、縣原有的物流設施要么挪做它用,要么荒廢,其主要原因就是物流技術的水平較低,導致提供的物流服務質量較差,因此中國西部地區大量的商貿企業把物流業務外包給東部地區的“第三方物流企業”。
在“經濟全球化”和“物流無國界”的嚴峻形勢下,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顧客需求各種各樣且一直在不斷變化,單個企業僅僅依靠自身的力量難以追上市場的變化節奏。而由于歷史、地理以及經濟等各方面的原因,中國西部地區許多工商企業經營組織方式傳統落后,商品流通過程中一切物流活動基本靠企業內部組織的自我服務完成,這樣不僅影響了企業主業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也無法使得物流產業獲得充分的競爭而提高。在這種環境下,導致西部地區第三方物流企業數量較少,而且大型第三方物流企業更少。
信息技術對物流產業的現代化發展至關重要。中國西部地區信息化較差,其計算機絡、自動化等技術普及率很低,距發展現代物流體系有較大差距。中國西部地區部分城市雖然都建有各自的公共信息平臺,但缺乏一個由各方政府統一調控的的公共信息平臺,尤其缺乏一個專門向物流行業提供信息服務的公共信息平臺,對協調統籌該地區物流的發展十分不利,并制約了物流信息化的發展進程。
隨著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高精尖專業物流人才嚴重短缺。據有關資料統計,中國西部地區各類物流企業收入的90%以上基本來自于基礎性服務,而物流信息服務、支持型財務服務以及增值服務等收入連10%也不到。造成這種局面的主因就是缺少高素質的專業物流人才。中國西部地區在物流發展方面嚴重滯后經濟發展的需要,主要表現為物流人才的培養和教育上發展緩慢,物流知識培訓機構少,物流從業人員中擁有大學學歷以上不到20%,高中及中專職校學歷則占了60%以上,受過專業培訓的管理人員也比較少。而根據一項調查表明:在從業人員中,美國物流企業約有51%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擁有學士學歷的占35%,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只占14%,物流企業中的很大一部分員工包括中高層的管理經營者。由于很多物流從業人員對增值服務、全程物流服務、供應鏈管理和現代物流理論等知識知之甚少,導致大部分物流企業管理水平較低。
雖然中國西部地區擁有豐富的礦物性資源,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產業優勢,但是由于西部地區地廣人稀,生態環境惡劣,交通和通訊不便,以致于西部地區企業規模較小、物流成本偏高。以物流運輸成本來看,運輸業從業人員人均年運輸量僅為中國東部地區的1/2,物流運輸成本高于全國其他地區,遠高于東部地區,更高于西方發達國家。以礦產品云母片出口為例,從成都運輸一個集裝箱的云母片經上海或江蘇連云港,運抵美國西海岸需要1200美元以上,而從江蘇連云港直接發往發運至美國西海岸,運費僅需500多美元。同時,成都的貨物在途時間比江蘇的貨物要長15天左右。中國西部部分省份許多企業,迫于高昂的運輸成本壓力,不得不將出口生產基地往東部遷移,以降低出口產品物流成本,縮短交貨期。小規模生產和遠距離運輸的高成本之間的不對稱,以及對遠距離的大市場信息掌握的滯后性和不完全性,使得西部豐富礦產的資源優勢很容易被過高的物流成本所抵銷,從而失去了自身的競爭優勢,也難以從中獲得取得持續的比較利益。
除了礦產資源之外,西部地區還擁有豐富的農業資源,尤其是特色農產品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潛力。但由于西部地區物流硬件設施落后且分布不平衡,特色農產品運輸缺乏必備的冷藏保護,從而造成農產品的損耗嚴重,喪失出口市場競爭力。僅以蔬菜和水果為例,由于缺乏必備的冷藏保護,蔬菜、水果等農產品在物流環節上的損失率就高達30%左右,因腐爛變質而損耗的蔬果可滿足上億人的基本營養需求,損耗量驚人。而反觀世界發達國家,蔬果損耗率基本都被控制在5%以下。巨量的損耗不僅嚴重影響西部地區農民的生產和生活,也嚴重打擊了農民出口特色農產品的積極性。此外,農產品信息網絡平臺缺失,農產品倉儲、運輸條件和工具相對落后,也是造成西部地區農產品出口競爭力較低的原因之一。
由于中國西部地區交通落后,海運缺乏,造成西部大量資源性產品難以輸出,從而導致大量資源性初加工企業只有在本地區聚集,而急需的深加工企業極度匱乏。一方面,初級產品加工興旺無法給中國西部地區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初級加工企業大多是“高污染”和“高耗能”大戶,以致于西部大部分地區環境污嚴重,排放強度嚴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0—2010年西部地區廢氣排放量平均占全國廢氣排放總量的27.1%,呈現出逐漸增加趨勢。2000—2010年西部地區廢水排放總量平均占全國廢水排放總量的22.2%,呈現出波動性增長趨勢。2000—2010年西部地區與全國一樣,固廢排放量呈現出逐漸減少的趨勢,但西部地區平均占全國固廢排放量的56.4%。從地區生產總值在全國的比例來看,西部經濟落后于東中部地區,但是排放強度卻明顯高于這些地區,而由于大多污染企業是地區利稅大戶,經濟發展的帶動者,治理環境污染自然也成了老大難問題。
實踐經驗表明,無論是礦產資源還是農產品,一旦經過深度加工轉化,價值都可以實現倍增。然而,由于中國西部地區物流產業發展整體落后,又缺乏輻射力強、功能齊全的國際礦產和農產品專業市場,本地區的龍頭企業短期內無法培育,技術性、服務性深度加工企業因為忌憚西部地區落后的物流產業也難以引進。與我國東部地區開放便利的物流條件相比,西部地區處于內陸相對封閉或半封閉地帶,地形地貌復雜,地廣人稀、遠離亞太地區經濟發展中心,城市交通等基礎設施相對薄弱。最主要的交通方面,東部的交通通信基本建設占全國的比例至少在50%,占全國國土面積85%以上的中西部合計不到50%,其中西部僅占10%左右。西部這些自然和非自然因素極大限度的限制了西部地區的發展,雖然擁有較為豐富的資源,但難以引來外資,無法形成生產力。因為物流整體落后,尤其是缺少港口或海洋運輸條件,難以像東部沿海地區那樣建立免稅物流區、科技開發區,因此只能把相應的外資和外資企業擋在門外。
現代物流作為一門新興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中國西部地區政府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決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重新梳理現行物流管理規定,加快研究和制訂更適應現代物流產業發展要求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扶持體系。按照“大物流”思路,制定現代物流規劃,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這樣才能防止和避免物流產業發展中的自發性和盲目性,早日實現“大物流”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戰略目標。
加大中國西部地區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步投入,才能最大程度地促進西部地區的出口。除了國家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更大扶持外,西部地區要積極吸納國內外各種形式的資金。打造本地區龍頭物流企業,在龍頭的帶領下實現西部物流產業的整體進步。全面提高物流企業的信息技術特別是利用互聯網的技術,推進物流信息平臺的建設,為物流信息的高效交流創造條件。要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制定全面的物流信息平臺建設方案和運作模式。通過建立物流信息平臺,實現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物流效率和物流服務水平。
鼓勵和支持綜合實力強的物流企業優先發展,并發揮其龍頭帶動作用。一方面,政府要鼓勵工商企業逐步將原材料采購、倉儲、運輸等服務業務分離出來,交給專業性強、社會化程度高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完成,另一方面,政府應廢除各類不符合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由部門和地方制定的地區封鎖、行業壟斷、市場分割的有關規定,為物流企業的經營和發展創造寬松的外部環境。同時,政府要加大力度通過市場資源配置手段,建立物流基地企業和物流示范企業,鼓勵通過兼并、聯合等形式進行資產重組,培育壯大龍頭現代物流企業。
21世紀競爭最激烈的是人才。現代物流發展同樣離不開高素質的物流人才,特別是掌握物流、貿易、電腦及外語等現代知識的復合型人才。要加速人才的培養和引進,鼓勵西部高校開設物流專業教育;要建立有利于人才引進的機制,對現代物流人才的引進制定特殊的優惠政策;規范人才培訓市場,制定有關標準,形成職業資格認證體系。在引進物流人才、培訓物流人才的同時,還要注重在實踐中培養、鍛煉人才,形成一支優秀的企業家隊伍和物流經營骨干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