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佳麗
(上海海關學院,上海201204)
澳大利亞自然資源豐富,鐵礦石、煤、鋁土礦等蘊藏量都居世界前列,而石油、天然氣、鈾礦、鎳礦、金礦、鉛、鋅、銅、錫、錳、鎢、稀土金屬等礦藏也相當豐富。澳大利亞是世界第九大能源生產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中3 個能源凈出口國之一。
澳大利亞農牧業用地約408 億公頃,約占國土面積的63%;農用地90%以上是天然草場,達4.4 億公頃;耕地面積只有4876 萬公頃,其中灌溉面積占其中的4%;澳大利亞農牧業發達,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油籽、棉花、蔗糖等,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和牛肉出口國。
澳大利亞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是南太平洋的要沖和連接歐洲市場和太平洋地區的橋梁,是亞洲公司進軍歐美國際市場的重要平臺;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和重要城市悉尼位于東10 區,可與北京、法蘭克福、舊金山、紐約、倫敦等城市形成24 小時不間斷交易圈,便于跨國公司開展24 小時業務,形成完整的全球性生產體系。
澳大利亞交通網絡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該地區人口密集、經濟發達且交通設施完善。陸上運輸包括公路和鐵路,全國公路總里程為81.7 萬公里,世界排名第9 位,其中城市交通干線8000 公里,聯系各州首府的國家級公路18700 公里,農村干線97000 公里,地方所屬公路68 萬公里;澳大利亞鐵路總長為38445 公里,年運送旅客7.24 億人次,從業人員4.42 萬,總收入113 億澳元;澳鐵路以電氣化鐵路為主,南北鐵路干線自2004 年貫通,成為連接澳大利亞大陸南北兩端的大動脈;澳大利亞是全球第8 大航空市場,50 多個國際航運網來往于澳大利亞,共有12 個國際機場。2010/2011 財年,國內航空班61.1 萬架次,國內商業服務旅客量為5475 萬人次,空運物資50.4 萬噸;國際航班1.4 萬架次,國際旅客2794萬人次,同比增長3.1%,空運物資63.5 萬噸,同比增長2.9%;21 世紀以來,澳大利亞海運裝貨量居世界前列,2010 年達88736 萬噸,位居世界第一。澳大利亞海岸線長達36735 公里,深水港多,主要港口有墨爾本、悉尼、布里斯班、丹皮爾、伯尼、德文波特和湯斯等;國際航運發達,近80%出口和70%進口通過海運,近年來澳國際水運貨運量年均在7 億噸以上。
澳大利亞電力由國家供給,全國電網穿過5 個地區:昆士蘭、新南威爾士、堪培拉地區、維多利亞和南澳大利亞。根據澳大利亞能源局數據,澳大利亞2011 年發電量為37650 億千瓦時,2012 年為50200 億千瓦時,近乎翻番,人均用電量780 千瓦時,超過世界平均水平。澳用電的負荷中心在東南部,分布于沿海200 公里的帶狀區域。其中包括昆士蘭電網、新南威爾士電網、維多利亞電網和南澳洲電網,目前這四大區域網已有500KV 交流聯網。
澳大利亞個人電腦、網絡、移動電話及電子商務滲透率已列世界前茅,2009/2010 財年互聯網使用人數1581萬,列全球第25 位;澳大利亞通信網絡有三個主要部分,即陸上通信、移動通信和衛星通信,有衛星地面接收站19 個,在全國共有104 個電視廣播站;固定電話和移動電話用戶分別達到1059 萬和2599 萬;郵政從業人員3.45萬人,在全國共有4415 個零售網點。
澳大利亞最重要的商業法律是《商業行為法》,旨在促進競爭、公平交易及保護消費者,集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于一身,主要內容包括:競爭和消費者委員會、行業準入、現狀競爭行為、消費者保護、執行與救濟、現狀競爭行為的申請及豁免、現狀轉售價格、國際貨物運輸等。此外,澳聯邦和各州政府也制定了諸多設計市場監管的法律,包括聯邦政府的《價格監督法》《競爭政策改革法》《新稅收法》《公司法》等
為吸引更多外資,澳政府積極制定鼓勵外資的政策,以為外資進入澳市場提供服務和便利,而對于那些能給澳帶來巨大經濟利益的外資項目,也給予一定的資金和稅收方面的優惠,如對于公司符合規定的研發支出,在計算納稅所得稅基時可以按150%比率扣除,外國公司擁有或租賃的計算機和相關設備可免除2 年的銷售稅;為促進重大外國投資項目的引進,澳政府開設為重大項目提供便利的服務,主要是提供相關資料、建議和支持、協助辦理必要的政府審批手續等,以簡化審批手續且節約審批時間,并為重大項目的可行性研究提供資助,最高可達5 萬澳元;對于特大項目,澳投資服務機構還將向聯邦政府推薦,爭取獲得包括資金扶持、稅收減讓和基礎設施服務等鼓勵措施;對在澳建立地區總部和運營中心的跨國公司,澳聯邦政府提供移民和稅收優惠政策,如簽署“移民協議”,即澳移民部將根據協議向公司的主要派駐人員頒發長期居留商務簽證,外國公司建立地區總部的費用可從稅收中抵扣,抵扣期為獲得第一筆收入的前后各12 個月;實施技術人才支持計劃,為澳帶來重大投資項目的公司可以為公司內部的主要管理人員和專家辦理永久居留簽證和長期居留商務簽證,簽證手續也大大簡化。
1988 年中澳簽署《相互鼓勵和保護投資協議》,從而保障中澳雙邊貿易互惠,1985 年簽訂的《避免雙重征稅協定》則減輕企業稅收負擔,有利于增強企業的競爭力。此外,中澳還簽訂許多關于特殊領域的協議,如《中澳天然氣技術伙伴關系基金管理協議》《中國水利部與澳農業、漁業和林業部合作諒解備忘錄》《關于在信息產業領域合作諒解備忘錄》等,這一系列的政策制度都有利于增進兩國在經貿上的合作,有利于中國企業更好地走出國門,立根于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國內市場廣闊是吸引國際投資的一個重要因素,如2010—2011 年,澳大利亞私人消費和政府消費分別達7345 億澳元和2402 億澳元,占GDP 比重分別為55.7%和18.2%,消費在澳大利亞經濟中處重要地位,且消費層次較高,如在私人消費中,食品750 億、煙草113億、酒類137 億、衣物259 億、住房40 億、水電氣160 億、家具家電348 億、醫療保健425 億,交通769 億、通訊186億、娛樂文化799 億、教育296 億、餐飲住宿513 億以及金融保險644 億,表明文化娛樂、旅游、醫療保健和金融教育等消費為主體。
2009—2011 年,澳元相對于人民幣處于升值,澳元對人民幣由2009 年的1:5.328 升至2011 年的1:6.665,但2012 年降為1:6.536,而2013 年5 月進一步降為1:5.982,即澳元對人民幣已進入貶值通道;澳元對美元也于2013 年從升值轉變為貶值,如2012 年澳元兌美元為1:1.035,而2013 年5 月降為1:1.0315??傮w而言,澳元貶值將有利于提升在澳企業出口競爭力和降低赴澳投資成本。
值得關注的是,2013 年4 月10 日澳元終于成為繼美元、日元之后的第三個與我國貨幣直接兌換的貨幣,減少手續及匯率風險,提高便利化和安全化,將大大保障我國赴澳投資企業的利益,并將進一步促進兩國經貿往來。但也須注意的是,就目前情況來看,這項政策作用有限,中國對澳投資主要集中在礦業,而大宗商品依然采用美元結算,期待在未來能實現在大宗商品上實現人民幣和澳元的直兌。
2012 年3 月,澳大利亞參議院最終通過《礦產資源租賃稅》,并于當年7 月1 日開始實施。根據該法案,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將向年利潤超過7500 萬澳元的煤礦和鐵礦企業征收礦產資源租賃稅,稅率為利潤的30%。該稅法的實施,給我國企業赴澳投資于礦業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大大增加投資成本。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早出臺環境保護法律的國家之一,已建立十分完善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健全的法律法規體系,如澳大利亞在聯邦層次的環境保護法規就有50 多部,其中《環境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法案》是最核心的環保法律。
澳大利亞環保法律法規條例很細,操作性強。突出特點是重視預防,有關許可證、環境影響評價、污染企業自我監控等法律法規和制度都是事前預防,如對于采礦者,政府不僅要求在開礦前要考慮對周圍動植物和人居的影響,還要求出具礦山開采后的治理計劃,即廢礦場地“恢復”計劃,采礦主在開礦前必須繳納“恢復”廢礦的成本。特別是維多利亞州的《環保收費法規》條款有百余條,從收費種類、標準、單位到最大排污允許量等都規定得十分詳細,僅垃圾填埋就列出16 個層次的收費水平。值得關注的是,2012 年7 月澳大利亞開始實行固定碳價,在推行3 ~5 年后將逐步過渡至碳排放權交易制度,涉及大約包括500 家大型公司。
澳大利亞是個過度消費的國家,2012 年財政收支赤字達52.3 億美元,且可能在未來長達10 年內都無法扭轉該局面,因為養老醫療教育等都需要大量財政支持,而財政赤字需要通過發行國債來彌補。澳大利亞公民自身也背負著高額的負債,2009 年,澳民的住房、信用卡等貸款超過GDP 的增長,人均負債5.6 萬美元。2011 年Veda Advantage 公司調查數據顯示,82%的人存在債務擔憂的困擾,19%的澳民已經深陷債務危機。
據UNCTAD 的數據顯示,2012 年澳大利亞人口為2291.6 萬,同比增長1.4%,增速下降0.1 個百分點,且2020 年人口預計為2590 萬,年均增長1.25%,到2050 年預計人口為3138 萬,總人口增長幅度較慢且增速趨緩。
澳大利亞已步入老齡化階段,1901 年,澳大利亞老齡人口為4%,2000 年為12.3%,預計2050 年又將翻一番,而相應地,勞動力卻一直在下降。澳大利亞是個移民大國,澳大利亞每年用高薪吸引18 萬移民人口,為澳國提供高素質勞動力,例如澳大利亞花費250 億元的巨資來為旅游業尋找新鮮員工。然而吸引國際人才依然無法滿足澳大利亞勞動力的需求,特別是在醫療、社保、建筑、科技等領域將會出現大量勞動力缺口,而西部地區的礦業勞動力也仍緊缺,尤其是高素質人才,更是千金難求。2012 年《澳大利亞人報》稱今后5 年澳國勞動力將缺口80 萬。
中國企業赴澳投資將面臨勞動力稀缺、勞動力成本高等現實問題,對勞動密集型的投資企業來講更為不利,中企赴澳投資要慎重考慮該問題。
澳方雖鼓勵外來投資,但在涉及能源領域上態度謹慎。澳大利亞法律制度完善,澳方政府對于投資礦業有嚴格審批,如果未對澳方的法律法規進行充分了解就貿然行事,極可能違反當地法律,阻礙投資的順利進行。因此,要認真研習《商業行為法》《價格監督法》《競爭政策改革法》《新稅收法》《公司法》等法律制度,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合法投資、合規經營。
澳大利亞對環境保護格外重視,目前已建立十分完善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健全的法律法規體系。中國企業在投資澳大利亞時應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環境保護意識,保護當地生態環境,避免投資生產給當地環境帶來污染。
目前,礦業是我國赴澳投資的重點,但澳方對該領域限制諸多,我國企業舉步維艱,盡快調整投資結構是出路。澳大利亞除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之外,農牧業也發達,以安全高質贏得國際認可,澳大利亞政府也對外商投資農業給予許多優惠政策,積極鼓勵對農產品的投資,使得農牧業具有良好投資機遇,如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瞄準澳大利亞農牧業的商機,在多次考察后,棄礦投農,實現中國企業與澳大利亞農業的有效聯姻。
中國企業在澳大利亞建立獨立的全資子公司或買斷澳大利亞某個農場的投資行為往往會惹來許多非議,認為中企是搶占澳國土地和資源等。如果采用與澳企合作、合資等方式可大大減少投資的阻力。此外,澳大利亞市場已發生巨大變化,而外來投資者通常不了解當地情況導致投資失敗,中企若是與澳企合作可更好融入當地市場,生產的商品更適銷對路,實現本土化經營,提高投資成功率。
目前,中國和澳大利亞已簽訂直接兌換貨幣的協議,但仍存在匯率風險。首先,澳大利亞產業很大一部分依靠礦產農牧資源型產業,大多采用美元結算。因此,在推動兩國貨幣直接兌換的基礎上,推動貨幣互換、人民幣結算、開展外匯期貨、遠期交易和外匯期權等方式以降低匯率風險。
目前,赴澳投資主要是實力雄厚的國企,中小企業即使有心赴澳投資,也困難重重,面臨著資金、經驗等方面的壓力。建議中小企業可抱團取暖,例如熟悉澳大利亞環境的企業與有意投資澳國且資金雄厚的企業可聯合起來,實行集群式赴澳投資,以實現優勢互補、各取所需,增強企業競爭力,提高赴澳投資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