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明
(上海海事大學,上海201306)
郵輪產生于19 世紀中葉,最初以提供郵遞服務為主,并提供一定量的客運服務。但在隨后的150 多年間,經過對服務的重新定位、市場的重新選擇以及運營管理的改進,郵輪已經徹底蛻變為外出旅游的重要方式之一,郵輪旅游已不再是客運服務的補充,而成為規模化經營并風靡全球的現代專業旅游項目。據國際郵輪協會統計,1980 年以來,郵輪旅游的年均增長率高達8.6%,其中1996—2006 年的增長率更是達到9.3%,這一數據遠遠高于世界旅游業整體發展速度[1]。隨著世界經濟的變化發展,被看做是奢侈品的郵輪旅游正在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悄然興起。
亞太地區的郵輪旅游起步相對較晚,但近幾年其發展速度已經躍居世界前列,成為世界重要的郵輪旅游發展地區。皇家加勒比郵輪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Michael Bayley 認為,郵輪旅游在北美地區的發展早已進入了比較成熟的階段,而亞洲特別是作為世界第一發展中大國的中國,將成為世界郵輪產業的一個新興市場,將為世界郵輪市場的增長提供強大的動力[2]。
我國郵輪旅游的市場潛力毋庸置疑。漫長的海岸線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發展,國民的財富極大積累,消費觀念也逐漸改變,這一切都為大規模郵輪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目前,三亞、廈門、上海、天津已成為我國僅有的4 個國際郵輪母港,均可作為郵輪旅游的始發港口。此外,我國還擁有16 個可提供掛靠服務的港口,分布在我國東部海岸線的海南、山東、浙江、福建、廣東等地。但我國真正發展現代郵輪旅游的時間不過二十年左右,無論硬件還是軟件都遠遠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
郵輪產業具有勞動密集性、崗位多樣性以及質量特殊性等特點,為了為顧客提供諸如娛樂觀光、運動餐飲、消費保健等服務,郵輪必須設置種類繁多的崗位,這就要求工作人員具有各種各樣的專業技能,同時工作人員的數量也比一般旅游方式所配備的人數要多,船上乘客與員工的比例需達到2.2:1。同時,由于郵輪屬于相對高端的旅游方式,因此要求工作人員為游客提供高質量、專業化的服務,對工作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國郵輪人才極度匱乏,供不應求,這使得很多郵輪公司只能在星級酒店或從事提供旅游業務的旅游組織中招募人才,其中不乏各種“挖墻角”手段。2012 年6 月26 日,在“郵輪經濟與城市發展”論壇上相關專業人士指出,我國郵輪旅游的潛在市場容量十分巨大,其發展對郵輪專業人才的需要也是十分迫切的,郵輪人才不足將成為我國發展郵輪旅游的一個重要障礙。
郵輪旅游的發展離不開基礎設施的建設。近年來,我國東部地區一些沿海大城市制定了建設郵輪母港、停靠港的計劃,并按部就班地開展建設郵輪碼頭的工作,但總的來講,由于我國郵輪旅游剛剛起步,所以基礎設施的建設相對滯后,還遠遠不能滿足豪華郵輪的停靠要求。例如,目前在接待郵輪游客時,只能利用現有的貨運碼頭,這一切都不符合郵輪人流與物流個性化的要求,降低了顧客的滿意度。由于貨運碼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臟、亂、差的現象,嚴重影響了我國沿海城市國際郵輪旅游的形象。此外,在郵輪的建設上,缺乏擁有中國特色的主題郵輪,現有郵輪的設施與服務多是針對歐美國家的生活習慣設置的,中國游客適應起來相對比較困難,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中國游客選擇郵輪旅游的積極性。
由于目前我國開發的郵輪旅游航線主要集中在東南亞與日韓地區,且這些航線的目的地都是各種旅游方式開發程度比較高的地區,因此郵輪旅游的吸引力相對于其他方式來說,并沒有太大的優勢。長、短線郵輪旅游的路線開發還不合理,重復開發與開發深度不夠制約了郵輪旅游的和諧發展。
郵輪旅游在大多數國人眼里仍然屬于比較陌生的旅游方式,往往被認為是奢侈的象征,使得很多游客望而卻步。但實際上以我國居民目前的消費能力,郵輪旅游已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此外,大部分游客對郵輪旅游提供的服務仍然缺乏了解,對郵輪旅游概念模糊,簡單地認為只是坐船旅游,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游客的參與度。落后的旅游觀念制約了我國郵輪旅游的發展。
政策法規對郵輪旅游的發展起著不可或缺的保障作用。我國郵輪旅游業剛剛起步,不可避免地存在政策法規缺失的問題,現行的政策法規也難以適應郵輪業的快速發展。世界郵輪旅游發達的國家和地區都有完備的法律和管理制度,如免簽或者落地簽證等。我國現行的外輪聯檢手續過于繁瑣,通關效率低下,外籍郵輪游客出入口岸極為不便。此外,我國沿海不同口岸的船舶驗關手續存在著差異,對掛靠港口的郵輪所要求出具的船舶及游客證件與文件也不同。由于沒有統一的標準,不僅給入境的外籍游客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煩,也為我國郵輪掛靠埋下了安全與管理隱患。造成了郵輪管理的不規范,其結果是影響了顧客的體驗,縮短了上岸游覽時間,降低了游客岸上觀光和消費的熱情。
郵輪產業涉及的部門較多,需要沿海城市發改委、交通、旅游、海事、海關、邊防、衛生檢驗等相關政府部門建立統一的管理機制,因此這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不但需要得到政府部門的支持,還要充分調動民間組織和行業協會的積極性,加快建立科學的管理體制和完善的規章制度。
政府部門及行業協會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大力借鑒發達國家郵輪行業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郵輪業發展的自身條件,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郵輪業管理模式。同時,各部門要制定科學的發展規劃,為我國郵輪行業健康快速發展提供正確的宏觀導向。
充分借鑒國外經驗,與高校院所進行合作,共同培養所需人才。發掘行業自身潛力,有計劃地培養郵輪專業人才。行業協會與政府共同制定人才評定標準,為人才進入設定門檻,保證行業人才的基本素質。廣大郵輪公司應把人才隊伍建設當做關系企業生存發展的頭等大事來抓,為專業人才提供優良的服務,廣泛吸引各界人才,形成官產學研相結合、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培訓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擺脫郵輪專業人才不足的困境。
面對大部分國內消費者對郵輪旅游這一新品旅游業態存在陌生感和誤區,旅游管理部門及相關企業應加大對郵輪旅游的宣傳力度,使大眾逐步接受郵輪旅游這一休閑度假的新觀念、新習慣。沿海旅游城市在改善旅游軟硬件環境吸引更多郵輪掛靠停留的同時,要把郵輪旅游作為特色旅游加以宣傳,提高其知名度,增加對游客的吸引力。
在郵輪旅游產品的開發過程中,要關注國內消費者的實際情況。由于我國普通民眾的閑暇時間有限,且長假期不多,因此在開辟航線時,要合理規劃選擇合適的天數,多開發短線旅游航線,適當發展長線旅游航線。針對民眾的消費和娛樂習慣訂購郵輪,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主題郵輪,迎合國內民眾的消費習慣。由于郵輪旅游在我國始終被認為是奢侈消費,因此要改變傳統觀念,就要注意制定有競爭力的票價,吸引更多游客體驗郵輪旅游。
泰坦尼克的悲劇不絕于耳,康科迪亞號的意外又接踵而至,郵輪旅游存在安全事故并不稀奇,但事后進行仔細調查分析,發現這些事故又都不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在建設郵輪時就要充分考慮安全因素,使得各硬件指標達到最高標準,配備先進的通訊設備、求救設備和救生設備,防患于未然。同時,最重要的是增強游客的安全意識。國內游客所欠缺的是基本的安全意識,應鼓勵游客參與安全培訓,游客登上郵輪后的第一項活動,就是被要求到甲板上進行一次安全訓練,學習使用救生衣及安全設施,了解事故發生時的逃生方式。提高安全意識,從而減少不必要的事故及損失。
[1]王占坤,趙鵬,郭越. 國際郵輪發展現狀及對中國啟示[J].海洋經濟,2012(12).
[2]馮文海,朱文婷. 亞太地區郵輪旅游市場發展分析[J].世界海運,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