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靜
(黑龍江東方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150086)
雖然2012 年黑龍江省對外貿易略顯低迷,但對俄進出口表現依然“搶眼”。從年度看,2007 年首次突破100億美元大關,完成107.3 億美元,2011 年實現189.9 億美元,接近200 億美元。2012 年黑龍江省對俄進出口總值213.1 億美元,增長12.2%,高出同期全國對俄進出口增速1 個百分點,高出同期全省進出口增速14 個百分點,占同期全國對俄進出口總值的24.2%,位列首位;占同期全省進出口總值的56.3%,雄踞榜首。其中,對俄出口51.6 億美元,增長18.6%,高出同期全國對俄出口增速5.4 個百分點,總值排名第4 位,僅次于浙江、廣東和江蘇三省;自俄進口161.5 億美元,增長10.4%,高出同期全國自俄進口增速1.2 個百分點,總值排名第1 位。而在黑龍江省其他傳統貿易伙伴中,歐盟、美國、日本、韓國均為負增長,降幅分別為33.3%、38.3%、18% 和9.5%。從出口商品看,黑龍江省對俄出口產品以紡織品、服裝和輕工業產品為主,這些勞動密集型產品大多產自國內其他地區,本省的產品所占比重較低。而俄羅斯通過邊境貿易向中國出口的產品中,50%以上為木材、石油、天然氣等資源產品。從進口商品看,木材、石油、機械設備等商品的進口額占全省對俄貿易進口額的70%左右。雖然中俄經貿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但是從雙方供需結構和發展的角度考察,兩國仍是以要素互補的產業間貿易為主,中俄產業內貿易整體發展水平較低,其中初級產品加工業產業內貿易水平稍高,而大宗商品和制成品加工業產業內貿易水平很低。
俄羅斯的進口關稅一直比較高,特別是皮革類產品從20 世紀90 年代初開始由按進口價值的30%征收進口稅改為按每公斤不低于30 歐元的標準征收,在此基礎上再加征20%的增值稅。這實際上相當于200%的進口稅,使每年出口俄羅斯超過10 億美元、占中國對俄出口商品主體且深受俄羅斯百姓喜愛、適合其購買力的中國皮服在俄羅斯遭遇了極重的關稅壁壘。
根據入世協議,俄羅斯約33%的商品從入世之日起下調進出口關稅,1/4 的稅目將在3 年內調整到位,只有部分敏感商品如禽肉和汽車、飛機等的關稅的保護期為7 ~8 年。也就是說,俄羅斯總體關稅平均稅率由10%下降到7.8%。其中:農產品稅率由13.2%降至10.8%,工業產品稅率從9.5%下調至7.3%。在入世協議中,俄羅斯簽署了57 個貨物貿易市場準入雙邊協議和30 個服務貿易市場準入雙邊協議,黑龍江省對俄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輕工、紡織、機電、建材和農副產品等大宗商品方面,幾乎涵蓋在對俄出口的范疇之內。除部分商品進口關稅和市場準入享受過渡期外,俄羅斯承諾所有涉及該協議的國內法律法規和條例都與WTO 規則保持一致。對于黑龍江省企業來說,降低關稅、開放市場,形成公開透明的競爭環境,可以提高具有傳統優勢的商品在俄羅斯市場的占有率。
由于中俄貿易一直存在某種不規范性,如“灰色經濟”“灰色通關”等,在俄整頓貿易秩序、改善經營環境的過程中將會受到一定的沖擊。2009 年俄羅斯關閉切爾基佐夫斯基大市場,查扣1.5 萬個攤位近50 億~100 億美元的貨物,黑龍江省受到的打擊最大,市場丟失、渠道終止、企業停業、商家積極性嚴重受挫。
俄入世后將逐步健全涉外法律法規,建立起與其他WTO 成員同一標準的、穩定而透明的經濟“游戲規則”。這將在很大程度上保障黑龍江省企業的合法權益,使符合國際貿易準則的、有序的自由貿易方式取代中俄經貿合作中現存的一些無序的、不正當的貿易合作方式,兩國產業內貿易將更加規范有序。
1989—1998 年的9 年間,俄羅斯所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按人均計算,在中東歐和獨聯體國家的25 個國家中排第21 位。從外資占GDP 的比重看,情況最好的是1997 年,為0.8%,在中東歐和獨聯體國家中排行倒數第二。2000 年,俄羅斯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資僅為44.29 億美元,而證券投資幾乎為零,大大低于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水平。
黑龍江省企業在俄投資規模較大的項目約400 個,投資額達到了6 億美元,占全國對俄投資總額的1/3 以上。投資項目涉及農林開發、機電制造、商貿物流、礦產加工、建材生產、工業園區建設及房地產開發等多個領域。入世后,俄羅斯國內的投資環境有望改善,外國投資者在俄將享受國民待遇,這將為擴大黑龍江省企業在俄羅斯的投資創造一個公平環境,有利于增加在俄的各種投資項目并擴大投資規模。同時隨著俄羅斯經濟的好轉,俄本身也將具備一定的對外投資能力,一些實力雄厚的企業將資金投向具有地緣優勢的黑龍江省。巨大的相互直接投資潛力為中俄產業內貿易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相互直接投資的增加必將帶動兩國產業內貿易的擴大。
黑龍江省應順應俄入世的新形勢,采取超常規措施,增強內生動力,形成發展合力,努力推動對俄經貿合作轉型升級。
產業內貿易理論認為,在要素稟賦和生產要素比例相近或相似的情形下,國際貿易利益來自規模經濟。為此,一是規模較小的生產企業應通過技術更新與產業升級,選擇具有比較優勢的某一類產品實施專業化經營,以在最佳規模上進行差異性產品的生產,達到規模經濟的要求。二是已有一定規模的生產企業,可以在生產技術不變的情形下,通過國際化專業分工來謀求產品產量和收益的增長,積極拓展新的機遇和項目來與歐美產品競爭,以維持黑龍江省商品在俄羅斯的市場份額,實現企業生產的內部規模經濟效應。三是同一部門的若干企業,可以在鞏固現有的專業化和貿易模式不變的態勢下,通過產業集聚積累行業規模優勢。充分利用黑龍江省與俄羅斯之間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減少雙方貿易中的運輸成本和交易費用,降低生產成本,形成國際化的產業集聚,以謀求國際化的專業生產,從而實現生產的規模經濟效應。
黑龍江省可有效發揮基礎工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實力雄厚、勞動力素質較高的優勢,在以下幾個領域進一步深化中俄合作。
1. 能源合作
截至2010 年底,我國能源對外依存度已達到10%,預計到2015 年,我國能源對外依存度將超過15%。其中,凈進口煤炭約2.4 億噸,石油約3.0 億噸,天然氣950億立方米。而俄羅斯目前年產5.18 億噸石油,并計劃在2020 年將產量維持在5 億噸以上的水平。2013 年3 月,習近平主席出訪俄羅斯期間,中俄雙方簽署了一系列協議,將俄羅斯每年對中國的石油供應量提高1 倍,增至3100 萬噸,而且俄方表示未來有望將原油進口量提高到5000 萬噸,這無疑是兩國能源合作的重要里程碑。中俄在能源領域開展合作是互利的,俄羅斯入世后關稅降低,不僅能大幅縮減石油和天然氣的進口成本,滿足國內市場對石油和天然氣的需求量,還可以分散我國石油和天然氣的進口重心,保障我國的能源安全;同時也能保證俄羅斯的財政收入穩定,實現俄羅斯能源出口的多元化,進而使俄羅斯更加順暢地融入亞太經濟圈。
2. 服裝貿易合作
俄羅斯入世后,俄貧困率將大幅降低。隨著居民家庭收入年均增長2% ~25%,服裝消費市場結構也將發生變化,尤其是中高檔服裝消費市場會加快發展。2012年,黑龍江省對俄出口服飾達22.7 億美元,位居黑龍江省對俄出口類別首位。其中,服裝及相關附件出口額達14.3 億美元,同比增長10.3%;鞋類8.4 億美元,同比略降2.6%。黑龍江省應充分發揮地緣、公共關系和市場網絡等優勢,以提高產品質量為核心,不斷擴大品牌效應,同時制定科學合理的營銷戰略,整合產業資源優勢,進一步開拓俄羅斯市場。
另一方面,1998 年俄金融危機后,服裝企業積極尋找出路,努力改進款式、提高質量、積極開拓市場,獲得了新的發展契機。從單品種大批量生產轉為多品種小批量生產乃至單件縫制,經營策略靈活,能適應市場需求變化,產品銷路較好。如莫斯科的“布爾什維克”西裝廠、“溫別爾”服裝廠和圣彼得堡的“紅五月”服裝廠等,其產品在質地和款式上與西方產品相差無幾,在黑龍江省市場上卻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2001 年服裝工業產值比上年增長8.8%。
3. 電力合作
2012 年,受益于中俄500 千伏輸電線路投入使用,兩國電力貿易量極大提高。據俄方統計,2011 年,俄羅斯對中國出口電力12.4 億千瓦時,2012 年電力供應量翻了一番,增加到26.3 億千瓦時。2013 年,俄羅斯計劃向中國供電33 億千瓦時。到2014 年,俄方計劃使供電量增加至40 億~45 億千瓦時。而且根據兩國已達成的協議,俄在未來20 年內對華年輸電量將達600 億千瓦時。為此,雙方應組織推動合作聯盟,聚集與電力行業有關的商貿、金融、物流、科研等機構或企業,吸納國內外電力設備行業翹楚,深度開拓中俄電力工程領域,整合資源優勢,以推動中俄電力合作跨越式發展。
黑龍江省在俄建設了15 個境外園區,初步形成了境內外園區和產業基地相結合的發展支撐體系。東寧縣成為“中俄特別是遠東地區合作典范”,在俄境內相繼建設了莫斯科弗拉基米爾宏達工業園區、華宇經濟貿易合作區、烏蘇里斯克經濟貿易合作區、莫戈伊圖伊工業園區4個輕工業園區,其中烏蘇里斯克經濟貿易合作區是經國家商務部批準的首批8 個境外經貿合作區之一。黑龍江省還建設了以俄能源、原材料為重點的境內產業園區和以對俄出口為重點的工業生產加工產業基地,如哈爾濱、哈牡綏東、牡丹江和綏芬河區域園區。面對中俄合作更加深化的新機遇,應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提升平臺層次,推動兩國企業和工商組織無縫對接;二是要利用客商資源,持續深入地開展投資和貿易促進工作;三是發揮哈洽會國際性展會作用,促進中俄和其它國家、地區的多邊合作;四是以哈洽會等展會和產業園區為龍頭,帶領黑龍江省企業走出去。
黑龍江省有25 個國家一類口岸,其中對俄邊境口岸15 個,占全國對俄邊境口岸的70%,分布于黑龍江省北部界河黑龍江和東部界河烏蘇里江流域14 個邊境市縣,已形成省內主要中心城市與口岸相連接的等級公路網。口岸年過貨能力2900 萬噸,與要求的“航空口岸與沿邊口岸優勢互補,水運口岸與公路、鐵路聯動發展,內陸口岸與沿邊口岸銜接互動”的思路相比,通關過貨的能力卻相差甚遠。需進一步加強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口岸整體功能,全面提高沿邊口岸通關過貨能力,加快開辟新的國際水運、路運、空運航線,構筑“路海聯運”“江海聯運”大通道和空中國際大通道,以大通道、大通關促進大開放、大發展,使黑龍江省成為對俄經貿“走出去、引進來”的重要樞紐。
[1]喻志軍,姜萬軍. 中俄產業內貿易的發展[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7 (12) :68 -72.
[2]張猛. 中俄貿易集中度及產業內貿易發展狀況[J].黑龍江社會科學,2013(1) :78 -81.
[3]王金亮. 中俄產業內貿易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J].求是學刊,2010(1) :55 -59.
[4]王佳麗,蒼璠. 俄羅斯入世對黑龍江省對俄貿易的影響和應對措施[J].對外經貿,2012(6) :32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