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賓香
(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外語系,廣東 佛山 528300)
“聽說讀寫”都是英語學習者應該掌握的基本技能,是英語教育工作者研究的對象,但與英語聽說相關研究的“火熱”相比,寫作方面的研究可以說倍受“冷落”,至今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本研究以高職英語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從教師教的角度對高職英語應用文寫作進行研究,旨在提高寫作教學的效率,促進高職英語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寫作教學只有注重理念與方法的研究,才能找出一條正確的出路[1]。20世紀90年代初期,在寫作是一種社會活動理念的推動之下,寫作技能被看作是社會認知能力的表現,英語應用文寫作被劃分為體裁寫作的范疇[2]。體裁寫作呼喚多元寫法,為不同類型的應用文寫作提供了一種操作性的訓練框架。體裁寫作建立在語篇分析的基礎上,從語篇的建構、組織及交際功能出發,結合語境,自上而下地認識篇章,了解目的,分析結構并且組織語篇。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應用文寫作適宜于采用先讀后寫,讀寫結合的“成果法”。Davies認為,學習任何一種體裁的寫作,既需要了解這一體裁的“高層格式”(top-level format)與“內容圖式”(content schemata),又需要掌握充實這一結構的詞匯、句型等語言形式。應用文范文能為學習者提供不同應用文書的最直觀的樣本,起到“圖式”的作用,有助于學習者一目了然地掌握正確的格式與組織結構,在認知上屬于“自上而下的策略(top-down strategy)”。但是,先讀后寫,讀寫結合的“成果法”壓制了學習者的積極主動性,不能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使用范文“是鼓勵學生將形式看成可以倒入內容的模子,造成學生心不在焉地依樣畫葫蘆。”于是產生了與“成果法”不同的“過程法”,即以學生的互動交際為基礎,使學生主動積極地掌握相關的語言形式,是一種“自下而上的策略(bottom-up strategy)”。但因其對各類文章的寫作都采用同樣的過程,因而不太適應實用性的寫作任務,又由于英語寫作是一種綜合能力的訓練,而綜合能力的培養,不能靠單一的方法實現,因此,英語應用文寫作也不能靠某一種方法取勝,而是需要各種有利于教學的方法。
高職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核心是將學習責任從教師轉移到學生,讓學生承擔起英語學習的主要責任,在課堂上表現為以學生為中心,在學習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3]。高職英語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將從聽說讀寫基本技能出發,從課堂教學逐步過渡到學生完全自主。在英語應用文寫作教學中,可以嘗試如下方法:
利用多媒體聲像效果制作教學課件,鼓勵學生利用網絡資源了解不同應用文體的格式,并在課上交流。比如廣告,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圖文并茂地展現豐富多彩的廣告,然后要求學生根據不同的專業特點設計一個招聘廣告、或者旅游廣告、或者出租廣告等等。并要求學生將寫作成果發送到教師的郵箱,或者在線平臺,教師在網絡上與學生們分享佳作,與學生們在線交流寫作心得。網絡教學可以促進師生交流和生生互動,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都可以通過E-mail、BBS及網絡平臺討論學習、交流解答,學生也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或者分享自己找到的學習資源,學生之間可以自由組隊,合作完成寫作任務,甚至可以互相瀏覽作業,提出修改反饋等。這種網上合作學習方式促進了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平等交流,有助于培養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英語應用文寫作中嘗試采用“成果法”與“過程法”相結合的方法,就是有效地利用語言學習過程中的兩種認知策略[4],有助于收到學習的最佳效果。以感謝信為例,首先確定寫作任務,然后就感謝的話題盡量交際,比如感謝信的適用范圍(私人、公務、外貿等等),什么情況下需要寫感謝信以及感謝的理由等等,引導學生認識到應用文寫作的交際價值,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然后教師用頭腦風暴法(brainstorming)集中學生的智慧,匯總可以用到的詞匯及句型供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使用。在歸納這些表達方式時,要區分正式感謝信函和非正式感謝信函用詞上的差異,提高語言表達的得體性。接著就前面布置的任務進行寫作訓練。學生在寫作完成后參照范文,對比自己的作文進行評論和修改。最后,教師總結感謝信的寫作要點。
項目教學法適合大班英語教學,通常是以小組為單位(根據班級大小以4-8個人為一組),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強調學生寫作的自主性。以組織寫作比賽項目為例,首先將項目分解為請求批準賽事、設計賽事方案、通知學生報名、邀請評委四個具體任務,亦即四個子項目。由于請求批準賽事涉及到請示文體,設計賽事方案需要設計文體,通知學生報名會用到通知文體,邀請評委可以用邀請信文體,因此要求每個項目組相應地準備四種不同的應用文體:請示、計劃、通知及邀請信。在分解項目的基礎上,項目小組負責制定和實施項目任務,任課教師整體把握項目進度,在項目小組實施任務的過程中要監督和引導,及時幫助解決學生的困難。最后以小組成員匯報的形式將整個寫作比賽項目呈現在課堂,讓學生交流評價。項目教學法對教師的組織課堂能力是一種考驗,需要教師像導演一樣分配好不同的角色,更需要角色中的學生積極配合完成各自的任務。實施這些任務的前提是學生已經掌握了相關文體的寫作方法,目的是加強學生對相關文體寫作的訓練。采用項目教學法進行英語應用文寫作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是一種綜合型的應用文體教學方法。
根據Willis[5]的設計,任務教學法包含三個部分:前期任務(pre-task)、任務環(task cycle)和語言焦點(language focus)。前期任務的目的是激活與主題相關的重要詞匯短語,以增強學生完成任務的信心。任務環包括任務(task)、構想(planning)和匯報(report)三個環節。在任務階段,學生主要注重意義的交換,語法的正確性無須得到強調;在構想階段,學生在教師和同學的幫助下探索性使用語言并且檢驗語法的正確性,構想過程驅動學生的語言向前發展;匯報階段使學生同時注意形式和意義、準確性和流利性。語言焦點包括喚起學生注意的語言分析活動和語言練習活動。以競選學生會主席的演講稿為例,教師先用頭腦風暴法激活學生已有的詞匯知識,然后視頻觀看各類競選演講,包括奧巴馬的競選演講,討論分析其中的要點,這就是前期任務。在任務階段,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演講競賽的要點、競賽具備的資歷等等,在構想階段則將想要表述的內容以文字的形式表述出來,最后,已經成形的作文在匯報階段展示出來。任務教學法使語言學習有了真正的目的,為語言學習創造了自然的學習環境,也為學生進一步提高語言水平提供了驅動力。
所謂實踐教學就是讓學生親歷親為,在實踐活動中學到相關的知識。在應用英語寫作實踐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運用各種自然情景,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生活,在寫作時用到身邊的材料。比如,通過不同系部之間組織的籃球賽,要求學生寫出一份通知;運動會的時候以快報的形式寫新聞,及時匯報給老師;讓學生親臨各種會議寫出會議紀要等等。實踐教學的優勢是讓學生身臨其境,充分體驗真實的情景,在寫出有實感的英語應用文的同時,也提高了高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能力。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已經實現了從傳統的知識型、適應型和順從型人才培養目標向創新型人才目標轉變。高職英語教學模式也正在逐步朝著以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為支撐的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學習的方向發展。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必要逐步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各項技能全面發展。本研究舉例分析了高職英語應用文寫作的一些可操作的教學方法。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這些教學方法既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突出“以學生為中心”,又有利于高職英語應用文寫作教學。其實,教無定法,只要是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創新能力的方法都可以采納,只要是圍繞高職教學目標,突出職業教學特點的教學方法都將受到歡迎。
[1]楊永林.寫作教學,十大視角——從經典修辭學到數字化寫作[J].當代外語研究,2012,(3).
[2]Swales J.Genre analysi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3]王賓香.大班環境下高職英語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
[4]傅似逸.高校英語應用文寫作教學實驗和構想[J].外語界,2002,(3).
[5]Willis J A.Framework of task - based Instruction[M].London:Longman,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