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志明 (陜西省府谷縣中醫醫院,陜西 府谷 719400)
上消化道潰瘍是指發生在胃和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也可發生在食管下段、胃空腸吻合口周圍及含有以為胃黏膜的美克爾憩室。筆者就手術治療與保守藥物治療嚴重上消化道潰瘍的療效做具體分析。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間入院治療的嚴重上消化道潰瘍的患者178例,所有患者均經過X線、胃超聲造影、實驗室檢查確診為嚴重上消化道潰瘍。178例患者中男101例,女77例,年齡21~79歲,平均(49.2±3.2)歲;其中胃潰瘍65例,十二指腸潰瘍113例。根據臨床治療方案分為治療組(100例)和對照組(78例),其中治療組患者應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對照組應用保守藥物治療。兩組患者潰瘍部位、病情程度、性別、年齡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保守治療:應用三聯療法:奧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替硝唑,療程為1周,根除幽門螺旋后抗潰瘍治療,即使再根除后用抗潰瘍的藥物治療,胃潰瘍治療需奧美拉唑4~6周,鉍劑6~8周。十二指腸潰瘍需奧美拉唑2~4周,鉍劑4~6周。預防療程應停用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等NSAID藥物,不能停用則應用奧美拉唑預防性治療。
1.2.2 手術治療:應用畢羅(Billroth)Ⅰ式:手術野常規消毒、鋪巾,上腹正中切口,經皮-皮下-腹白線-進腹腔(常規鋪一鹽紗在臍下),探查浸潤情況,淋巴結及周圍臟器關系。分離大小網膜,結扎胃血管、韌帶。斷腸管前行胃腸道保護,備好一開刀巾三折,內放一彎盤,彎盤內放所需器械包好,隨取隨用。游離十二指腸,此處與胰頭靠近,密布血管,必須用蚊鉗分離,分離3 cm,下端上十二指腸鉗,切斷,安爾碘棉球消毒,保留端用干紗布蓋上,殘端用手套套上,結扎。繼續游離大彎,小彎處,待處理干凈后,切胃,3~0可吸收線將肌層縫合,閉合胃殘端。檢查有無出血,然后沖洗,擺放引流管,清點器械、紗布、縫針,無誤后關腹。
1.3 評價指標:顯效:患者臨床癥狀消失,無痛感,各項檢測指標正常;好轉: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痛感輕微,各項檢測指標趨于正常;無效:臨床癥狀基本無改變,患者痛感顯著,各項指標檢測提示病情無好轉。其中總有效=顯效+好轉。
1.4 統計學處理: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包進行處理,定量資料用t檢驗進行組間顯著性測試,定性資料用χ2檢驗比較,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兩組療效,治療組顯效78例(78.00%),好轉18例(18.00%),總有效率96.00%;對照組顯效44例(56.41%),好轉20例(25.64%),總有效率82.05%。所有數據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據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對比[例(%)]
嚴重上消化道潰瘍的發病率較高,約占總人口的5%~10%。且近年來,由于人們飲食結構及生活方式的改變,嚴重上消化道潰瘍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以往的上消化道潰瘍保守藥物治療主要應用抗酸藥、黏膜保護劑,且近年來隨著抗幽門螺桿菌藥物、H受體阻滯劑、質子泵抑制劑等新型抗潰瘍藥物的出現,保守治療呈現了較大的優點[1]。藥物治療的缺點是病灶治療不徹底,患者易復發,且嚴重上消化道潰瘍面積較大,藥物作用范圍有效,繼發感染更為嚴重。手術治療能夠徹底清除病灶,并且對潰瘍導致的穿孔、癌癥等并發癥也有較好的治療作用。畢羅Ⅰ式是臨床常用的胃大部切除術,對上消化道潰瘍治療具有顯著的意義。且近年來隨著腹腔鏡技術的應用[1],有效避免了開腹手術創傷大、感染嚴重、腹腔積液多、術后恢復慢、并發癥多等缺點。總之,應用手術治療嚴重上消化道潰瘍療效顯著,操作簡便,患者痛苦小。
[1] 龔海山,陳紅君,劉 通.腹腔鏡下手術治療上消化道潰瘍穿孔療效分析[J].吉林醫學,2011,32(24):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