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芝蘭
(廣州市廣播電視大學招標采購中心,廣東 廣州 510091)
會計信息系統作為公司治理結構的關鍵組成部分,為公司治理提供信息支持;同時,公司治理結構對會計信息質量也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毋庸置疑,合理科學的公司治理結構是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保障。當前我國公司治理結構存在的很多弊端,如公司股權結構的不合理、個人控制現象以及監事會的監督監管不利等問題,已經導致我國企業財務管理中經常出現資金挪用、利益分配不均、操縱市場等不利后果,嚴重的影響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設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會計信息與公司治理結構是企業制度建設中兩大焦點問題,二者之間關聯密切。
一方面,由于會計信息具有為決策服務的作用,因而,公司治理結構的實現離不開會計信息。也就是說,會計信息是為公司治理的決策服務的。會計之所以產生是因為管理者的需求,為管理服務是會計的內在屬性,企業產權分離的經營模式也未改變會計的這一內在屬性。在公司的治理中,治理主體對會計信息的要求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會計信息的披露,而會計信息也對治理主體的決策與制度頂層設計產生著影響。從這些分析可以看出,公司治理結構與會計信息之間,二者的作用是相互的[1]。會計信息既要反映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其最終所獲得的利益。從一般意義上講,相關利益主體的目標都是獲得利益最大化,其做出的一切決策也都是以此為最終目標。對于投資者或潛在的投資人而言,其關注的也是投資的收益性。當然,在公司的治理中,會計信息不是相關利益主體決策所需的唯一信息,在決策中非會計信息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對于公司內部的治理結構而言,會計信息是企業內部控制決策的重要影響因素。通常,在公司治理的決策中,企業的經濟業務及其所處的環境越復雜,其所需要的會計信息就要更準確、更豐富。
另一方面,公司治理結構對會計信息質量具有決定性作用。公司治理結構實質上是對權、責、利的分配,因而,它直接影響著會計信息的分布與會計信息的傳遞過程,并最終影響會計信息質量。具體來看,公司治理結構通過內部控制機制的運行,對會計信息施加監督與約束,從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其一,公司治理結構是企業內部的權、責、利分配與利益制衡機制,這種制衡機制對公司內部控制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其二,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嚴密、科學有效程度,決定著會計信息質量的優劣程度。因此,公司治理結構對會計信息質量具有決定性作用。具體來說,可以通過董事會、股東大會、監事會(“三會”)的相互制約,以形成對經理層的監督與控制,提高會計信息質量[2]。 因此,合理科學的公司治理結構是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保障,能有效的制約會計信息操縱行為。如果企業的權、責、利的分配科學,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協調有效,就能實現彼此利益的相互制衡,極大程度的減少會計信息操縱行為。
公司治理結構影響著會計信息質量,同時,會計信息也影響著管理層的決策,兩者相互影響。一個相對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可以極大程度的減少會計信息的主觀操縱空間,對高質量會計信息的生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及時、可靠的會計信息也可以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3]。當然,也應該認識到,在現實中絕對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是不存在的,因而它也無法符合所有相關利益者要求的會計信息。但是只要不斷的從現實中找出不足,并加以完善,就可以逐步減少會計信息的不對稱,減少會計信息的操縱行為,并最終使會計信息質量得以提升,提高公司的決策質量。
由于公司治理結構與會計信息是環境與系統的關系,所以一旦公司治理結構存在某種弊端,那么作為其組成部分的會計系統也必然受到影響,這種情況下生成的或披露的信息質量也難以得到保證。下文將重點探討國內公司治理結構存在的弊端及其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
從公司治理的微觀結構來分析,股權結構是公司治理結構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內容,對于股份制企業來說,股權的分布直接決定了公司控制權的分配,擁有不同股份(股權)的股東享受的權益也不同。當前由于國內公司股權結構過于集中,一部分人處于絕對或相對控股的地位,“超級股東(一股獨大)”的情況比較突出。在一股獨大的股權結構中超級股東能夠憑借其對董事會的絕對控制權(主要包括提案權、表決權與決策權),可以耍盡手段,利用股東大會為其他股東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為自己謀求權益。這種超級股東的獨裁現象對我國公司治理結構的規范與完善十分不利。不難想象,在這樣的決策機制下,不但為控股者的內幕交易與虛假會計信息的產生埋下了嚴重的隱患,同時也會弱化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并最終阻礙企業正常發展。
盡管中國在建立公司經營者激勵與約束機制方面,政府、企業都做了許多積極且有效的探索,但是從總體來看激勵與約束機制也還很不完善,一些嚴重的問題仍然存在,最顯著的是“事實上的內部人控制”現象普遍存在,這種不完善的機制也間接的影響著會計信息質量。一方面,對經營者的激勵機制不當,經營者在利益驅動下可能謀求更多的灰色或黑色收入。另一方面,對經營者的約束機制建設也相當薄弱。企業經營者在與政府的博弈中,往往具有先天的優勢,即企業管理者可以利用政府在產權上的控制漏洞,形成“事實上的內部人控制”。
1.在現代公司治理結構中,作為公司法人財產權主體的董事會,是資產經營的主體與連接資產所有者即公司經理人的重要橋梁,因而處于公司治理結構的核心地位,是公司經濟活動的統帥,對公司的會計信息的質量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但是,目前的現狀是國內不少的公司董事會,其工作效率及其獨立性都存在著嚴重問題。比如董事長與總經理合二為一、董事會成員與經理、副經理等公司主要的且直接的管理職位重合,身兼兩職與身兼數職現象嚴重,導致董事會喪失了獨立性,而這一問題也間接的使外部董事對公司事務的介入較少。這種委托與代理的重合,也很大程度的影響了會計信息的質量。此外,由于存在著不少的掛名董事,因此也導致了董事會效率低下,間接的影響了會計信息質量。
2.超級股東的存在削弱了股東大會的作用,一股獨大的獨裁大會,必然影響會計信息質量。超級股東操縱股東大會,使得一些小股東與法人股東往往沒有發表自己意見的權利。對于很多上市公司而言,控股的大股東一般是由資產管理部門來扮演,但是,相對于資產正在所有者(所有股東)而言,這些大股東并非資產的全部所有者,它們同時也是資產的代理人。大股東這種既是所有者,又是代理人的角色,使其在目標函數行為方式等方面很大程度上與全部所有者不完全一致,他們在關心其投入的資本是否能保值、增值的同時,對會計信息(財務報表)的關注也往往是基于自己的目標函數而定的,這樣必然導致控制權出現嚴重的扭曲,嚴重的影響著會計信息質量。
3.盡管《上市公司章程指引》已對公司監事會中監事的產生、監事會行使職能的方式作了規定,但國內公司仍然存在大量監事會監控失靈現象。比如監事缺乏法律、財務、技術等方面的知識和素養以及履行職責的所需環境,使得監事會在運行中只是流于形式,對重大事項沒有控制權和戰略決策權;監事都是由董事會或總經理決定,使職工監事很難對董事、總經理進行有效監督[4]。這些都極大的影響著會計信息的質量。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國內現行的公司治理結構下,會計信息的質量受到了極大的威脅。因此,在結合現有研究的基礎上,要改善公司的股權結構,在發揮內部控制(激勵與約束機制)的效用同時,還要建立獨立的董事制度。只有從多方面入手,不斷完善國內公司治理結構,才能為改進公司會計信息質量開辟一條新的路徑。
一個合理的股權結構框架和一個全方位的終極股權保護機制,是完善國內公司治理結構十分重要的保障,因此,針對當前國內公司股權結構存在的不合理問題,通過優化股權結構,來加強廣大中小股東權益的保護是完善國內公司治理結構的根本途徑,也是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一個根本性保障:一方面,對于政府和公司而言,優化股權結構,既是一個良好的所有者制度的基礎,也是一個有效、嚴密、健全的會計信息基礎,因此,公司應積極地尋求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金融工具,如股份回購、可轉換債券等,擴大流通股比例,這樣就能夠逐步建立有效、合理的公司股權結構;另一方面,要促進法人股的上市流通,讓公司股權流通起來,讓更多的股東參與到公司治理中來。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促進國內公司投資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資源配置,實現資源的最優化利用,而且還可以促使股市從“投機”向“投資”轉變[5],最終從根本上提高會計信息的嚴密性、公開性、公平性與有效性。
要在優化股權結構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對經營者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強化公司治理結構的“權”、“利”制衡,防范經營者“逆向選擇”,減少經營者“道德風險”的發生,從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一方面,激勵制度應與公司經營的業績緊密聯系起來,并據此建立一個動態的、合理的、長效的激勵機制或規范體系,最大程度地使企業經營管理者潛心于公司治理,減少利益驅動下的會計信息舞弊,讓其能盡心盡力地幫助公司實現價值的最大化;另一方面,要對經營者實行必要的約束,首先應通過建立與激勵機制配套的經營者約束機制來強化對CEO或CFO的責任追究,避免出現因激勵與約束“主客同體”而導致內部控制失去效用的現象,并最終實現會計信息質量的提升;其次,約束機制還要求我們要不斷的完善公司監事會制度,強化監事會的約束作用,減少會計信息失真的情況發生;再次,要強調所有者約束,充分發揮股東大會的人事任免權來監控董事和監事,通過制約機制的完善,有效的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1.董事會已日益成為公司組織機構的核心,在公司治理結構中發揮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因此,為了保證董事會可以代表所有股東的權益,它必須具有一定的獨立性,既要獨立于公司管理層,又要獨立于超級股東。建立獨立的董事市場選擇機制是解決超級股東獨裁的關鍵,即通過市場選擇引入適當比例的獨立董事,增加董事會中獨立董事的數量,調整獨立董事的結構,同時,也要將內部控制制度納入獨立董事的管理中,不斷豐富激勵機制(如聲譽激勵、經濟激勵等),建立獨立董事責任追究制與考核制,督促獨立董事誠信、勤勉、務實作風的形成與發展,以提高會計信息的嚴密性與有效性[6]。
2.加強內部審計的監管委員會制度建設,加強監管,審計監管委員會作為公司治理的基本要素,在財務信息的披露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應積極強化公司內部的審計委員會制度建設,提升審計委員會在公司內部的地位,增強其權威性與客觀性,使其可以更好地對公司內的各個生產經營部門進行監督,以提高會計信息的客觀性、有效性與權威性[7]。此外,由于加強內部審計的監管委員會制度建設可以提高公司財務報告的質量和可信度,減少關聯交易。
3.要積極的推進董事會及下屬職能部門(一系列專門委員會)的建設,進一步強化董事會內各機構的合理分工與相互監督,除包括上面提到的要建立審計委員會外,還應該建立薪酬委員會、提名委員會等等,這樣就可以通過職能分工,對董事會內部的各項權力進行明確界定;通過審計監督對各職能部門的權利進行制衡,從而切實的防止“超級股東”的獨裁和“實際內部人控制局面”的現象發生,從而減少會計信息失真現象。
需要指出的是,通過健全市場的監管與約束機制,從外部強化對公司的治理,也能夠在一定程度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企業的外部治理結構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即外部政府治理機制、外部市場治理機制、外部社會治理機制[8]。對于公司治理而言,公司內部治理結構的可控性往往要高于外部治理的可控性,不過仍需要強調的是外部治理機制對公司治理結構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文章的重點是討論公司治理結構與會計信息質量的關系,因此對于來自市場治理、政府治理、社會治理的外部治理機制,此處不做詳述。
總之,會計信息系統作為公司治理結構的關鍵組成部分,為公司治理與決策提供信息支持。同時,公司治理結構也對會計信息質量產生著重要的影響,一套科學、合理的公司治理制度是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保障。
[1] 張艷.探析我國公司內部治理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J].環渤海經濟隙望,2008,11(5).
[2] 葉祥松.國有公司治理結構研究問題綜述[J].廣東社會科學,2006,132(1).
[3] 李鑫.基于公司治理的會計信息質量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07.
[4] 洪愛梅.公司治理結構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J].市場周刊,2008,30(5).
[5] 李永寧.公司治理結構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J].改革與戰略,2006,134(8).
[6] 李雪蓮.公司治理結構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J].商業會計,2007,392(16).
[7] 汪津,陳曉宇,解建青,等.對公司治理與會計信息的探討[J].中國證券期貨,2012,(5).
[8] 夏建軍.公司治理結構與會計信息質量問題研究[J].會計之友.200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