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蘭
吉林省通化市結核病防治所,吉林通化 134001
咯血是肺結核常見癥狀之一,肺結核咯血占所有咯血病人總數60%~80%不等,既可發生在病變進展、惡化中,又可出現在病灶吸收好轉期,甚至是已鈣化的病灶,咯血易引起結核病灶播散,并發肺不張,合并肺感染,大量咯血(200 mL以上),還可造成失血性休克或咯血窒息而危及生命,其反復咯血是特征,屬臨床急癥,約占肺結核病人的30%左右,很多病人是由出現咯血而就診,最后確診為結核病,為了觀察肺結核患者咯血的治療效果及并發癥,該院2011年5月—2012年3月期間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肺結核咯血,療效顯著,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咯血可由多種疾病形成,并非肺結核獨有。
①肺結核咯血的顏色和形狀多為鮮紅色,很少出現黑便(如咳血吞咽后即可出現黑便);②肺結核咯血可伴發熱,午后為甚,低熱、盜汗、消瘦、厭食等;③肺結核咯血可伴胸疼;④肺結核咯血常有盜汗、消瘦、厭食、精神萎靡;⑤肺結核咯血初期量少,如空洞則大量咳血。
肺結核咯血色鮮紅,肺炎球菌肺炎咯血為鐵銹樣,肺吸血史病和肺泡出血也可以咯血鐵銹樣痰,肺炎克雷伯桿菌肺炎咯血的血為磚紅膠凍樣,二尖瓣狹窄咯血為暗紅色,左心衰竭所致咯血為漿液性粉紅色泡沫痰,肺栓塞引起咯血為粘稠暗 紅色血痰。
①咯血伴發熱也可見于肺炎、肺膿腫、流行性出血熱、肺出血型鉤端螺旋體病、支氣管肺癌等;②咯血伴胸疼可見肺炎球菌肺炎,肺栓塞、支氣管肺癌等;③咯血伴膿痰多見于支氣管擴張、肺膿腫、空洞性肺結核繼發細菌感染等。其中干性支氣管擴張則僅表現為反復咯血而無濃痰;④咯血伴皮膚黏膜,可見于流行性出血熱,肺出血型鉤端螺旋體病,或風濕病,最注重是血液病;⑤咯血伴杵狀指,(長期缺氧)多見于支氣管擴張、肺膿腫、支氣管肺癌等;⑥咯血伴黃疸,須注意鉤端螺旋體病、肺炎球菌肺炎、肺栓塞等。
X線檢查在肺結核的診斷有很高的價值,大部醫院都有此項設備,并通過實驗所查痰結核桿菌再看血沉增速情況,最后也可考慮CT和段強用于確診。
斑點結節狀,密度較高,邊緣清楚的纖維包圍的干酪灶,云霧狀或片狀,密度較淺,邊緣完整密度不均勻的球型病灶,具有環形邊界,透亮的空洞形成。
病例1:陳 xx、男、31歲,家住光明路,于2011年5月10日就診。
主訴:咯血1周。
現病史:于1周前晨起突然咯血,咯出血量約1茶杯,伴心悸氣短,其后每逢勞累或飯后即咯血,其量大致相同,其血色鮮紅,胸悶痛,夜間盜汗已有2月余,偶爾潮熱發燒,間斷性咳嗽,飲食欠佳,周身倦怠,乏力,大便正常,急診來院。
檢查:BP:120/76 mmHg病人體質營養一般,五官端正,口唇淡白,頰紅及頸靜脈怒張,甲狀腺不腫大,心肺聽診未見異常,拍胸片正側位X線片。檢查結核桿菌菌素實驗陰性反應,考慮肺結核。
治療:抗癆、抗炎、止血、對癥、支持療法。
請中醫會診:病例敬閱,同意以上診斷及治療意見,中醫典籍無肺結核一詞,其狀咳嗽,潮熱盜汗,身體消瘦,咯血診為肺癆即本病由肺蟲引起,肺蟲居肺葉之內,融入肺體而瘵痰,咯血聲斯,治法以“殺蟲”“補虛”,病人脈細數、舌質紅、潮熱盜汗、咯血、肺陰虛、陰虛生內熱、血內熱則沸、肺中津液不足、陰虛生火、火邪重肺、不能行肅降之令、血隨咯而出。
治療方法:滋陰潤肺降火止血
處方:沙參15 g、麥冬15 g、天冬15 g、百合20 g、桑皮15 g、百部15 g、地骨皮25 g、花粉15 g、白笈15 g、玉竹15 g、生地15 g、龜板15 g、花蕊石15 g、三七粉3 g、沖服。3劑、水煎服、取汁750 mL分3次口服,服藥第4天,未見咯血。
繼續抗癆、抗炎、支持療法。
矚其服龜煎中藥,紫沂車粉3袋/次,3次/d,矚其忌食,辛辣之物如蔥、姜、花椒、胡椒,忌食水果荔枝,櫻桃,楊梅。忌食狗肉,矚其食用白羅卜、白梨、花生、豬肺、銀耳、燕窩等。
病例2:趙某某,女,44歲,通化市江東鄉,2012年3月16日入院。
主訴:間斷性咳嗽胸悶咯血1 d。
緣於半月前無明顯誘因,漸起咳嗽、胸悶、胸疼、氣短、周身乏力、飲食欠佳、便秘、夜間盜汗、發病后未到醫院檢查治療,自服中藥“六味地黃丸”之后、盜汗稍好轉,今日突然咯血,色鮮紅,總量約250 mL,急診來院,門診經檢查:①血型播散性肺結核、進展期中等量咯血。②慢性丙型肝炎收入院10年前患肺結核,3年前曾患慢性丙型肝炎,曾2次在我院住院治療,間斷應用抗結核藥1個月,應用抗結核藥(異煙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患病期間無發熱,進食及睡眠差,二便無異常。
診斷:①III型肺結核;②慢性丙型肝炎。
診斷依據:①間斷性咳嗽胸悶、胸疼、氣短、盜汗、乏力、頭暈、咯血1 d。②左肺可聞及少許干性羅音。③X線片、右肺上、左肺上中可見斑片狀、密度不均、邊界不清、尤以左肺為著,左肺中可見透光區、壁厚不規則。
鑒別診斷:①大葉性肺炎:起病急,有高熱、氣急、寒戰、胸痛、咯鐵銹色痰,抗炎治療有效。X線病灶呈大片狀影、密度均勻、常局限一側肺——1個葉。②支氣管肺炎:好發于兒童及老年人,咳嗽、咯黃色濃痰,抗炎治療有效,X線病灶呈沿肺紋理走行的點片狀及絮片狀模糊影,有時可融合成大片狀。
治療經過:①抗癆、抗炎、止血、對癥、支持療法;②注意休息、定期復查肝功、胸片
入院后第2天,由主任帶領全科醫護討論病情。首先由主治醫師介紹病情及用藥情況,大家同意治療方案,預后辯別體質差,且患丙肝,愈后差。
入院后第6天,今晨突然咯血,色鮮紅,量約300 mL,立即給垂體后葉素12單位加入靜點及乙酸胺乙酸、乙二啶靜點。矚患者注意休息,少動,注意病情變化,30 min后癥狀緩解。
請中醫科會診:中醫科醫生3人,同肺結核10年反復發病,且伴慢性丙肝,病后頭3月,體質弱,血氣兩虧,久病灶劣及于腎,腎精虧損,中醫命名為肺病,肺癆的病位肺,肺臟虛弱,肺主氣氣虛,衛氣功能減弱,復感慢性丙肝,腎虛失去滋生之源,腎虛相火灼,乃致肺腎兩虛,肺虛不能伐肝,腎虛不能養肝,又同肺虛心火旺盛,腎虛不能以水制火,乃致心肝火旺,火灼津液,火熱肺,血亦沸,周而絡破血溢,咯出鮮血,治療先止血,防咯血量多體更弱,氣血愈虛,氣虛不能攝血,可出現大量咯血之虛。
處方:黃芪50 g、生地15 g、阿膠15 g、烊服。 黨參50 g、白術15 g、甘草15 g、沙參15 g、百合15 g、五味子15 g、子苑15 g、冬苑15 g、白笈15 g、女真子50 g、旱蓮草50 g、水煎服,連煎3次,取汁750 g,250 mL/次口服,連服一周,病人未再咯血,體力漸支,面色轉潤,在處方基礎加入川貝母15 g、大貝15 g、天冬15 g、麥冬15 g、連續服用2個月,痰中無血,抗癆治療方案不變,經7個月治療,最終痊愈出院。
該院采用中醫辯證施治對治療肺結核咯血有明顯的輔助治療的作用,調節人體的陰陽平衡,糾正改善臟腑功能,改善結核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加快痰菌轉陰,病灶吸收,空洞關閉縮小及咯血癥狀改善的速度,降低由于西藥化療所致的不良反應,具有顯著作用,縮短短程化療療程。結果顯示,經治療滿7個月后,2例患者都痰中無血,最終痊愈出院。
肺結核咯血臨床常見,咯血之前大部患者常有胸悶,喉癢,心窩發熱,口癢,其好發于清晨,患者咯血后都很恐懼,求救心切,有時因咯血不能說話就用手勢,見上狀首先解除恐懼,咯血病人的居室應保持清潔安靜,空氣新鮮,陽光充足,生活規律,心態平衡,注意飲食,忌食辛辣之物,用食療,中醫中藥對該病的治療起很大補益,同時用中藥止血療效確切,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肺結核咯血主要有以下幾個優點:①中藥藥源充足,制備方便;②不良反應小,病人依從性好;③止血時間縮短;④臨床效果較明顯,尤其再出現反復咯血少,可減輕西藥的不良反應,有利于機體免疫力增加,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黃行芳,洪建軍.50例肺結核大咯血中西醫結合治療[C]//中國防癆協會結核病控制專業委員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國防癆協會結核病控制專業委員會,2008.
[2]王業建,李超賢.中西醫結合治療耐多藥肺結核臨床觀察[C]//2011年中國防癆協會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北京:中國防癆協會,2011.
[3]李殷紅.中西醫結合治療肺結核療效對比[J].中國醫藥指南,2011,9(1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