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世代 劉如玉 林 凡 秦崇濤 黃 玲
福建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學院生化教研室,福建福州 350122
生物化學是中醫院校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作為一門實驗科學,實驗教學一直是高校生物化學教學的重要一環。傳統的中醫院校生物化學實驗主要采用集中式教學模式,學生嚴格按教師的指導進行操作,以基礎性、驗證性和重復性為主。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能力培養的要求不斷提高,傳統教學模式的創新性培養不足、實驗室利用率低的弊端日益突顯[1]。對此,許多院校紛紛采用實驗室開放的模式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提高實驗室利用率,彌補擴招帶來的實驗課時不足的問題[2]。
與其它類型院校不同,中醫院校的生化教學存在課時少,部分專業學生文理兼收,基礎參差不齊的特點[3]。這些特點給中醫院校生物化學實驗室開放帶來了新的情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總結該校生物化學實驗室開放的實踐情況,以實驗技術人員所發揮的作用為角度,探討中醫院校生物化學實驗室開放的特點與情況。
實驗室開放的主要內容包括日常實驗教學的課外訓練和學生創新性科學活動。其中日常實驗教學的課外訓練為學生提供課堂教學內容的課外再練習機會,目的在于進一步鍛煉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提高實驗室的利用率。學生創新性科學活動是學生組成科研小組,在導師的指導下自主撰寫課題申請書,經實驗室專家小組評審,擇優資助部分小組進入實驗室,以完成課題的形式進行。
為適應上述實驗內容,實驗式開放采用全面開放與預約開放相結合的形式。全面開放是指在在每個日常實驗項目教學周期中,保留實驗室相應的設備、耗材,學生可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秩序的情況下隨時進入實驗室練習。預約開放主要是針對學生創新性科研小組成員。受資助的小組進入實驗室前,應根據其主要實驗內容和目的,預約實驗室的使用時間和主要使用儀器,經審批后列入日常的實驗教學管理程序,以保證實驗室的有序運行。
從上述實驗室開放的基本情況中不難發現,實驗室開放在加強實驗室利用率的同時,也帶來了工作量的激增。在中醫院校中,生物化學是一門基礎課程,是絕大多數專業的必修課。教師承擔授課時數多,無大量精力參與實驗室開放的日常工作。充分調動實驗技術人員的積極性,發揮其作用,是該校生物化學實驗室開放順利進行的一個關鍵。實踐證明,實驗室開放質量的提高與實驗技術人員的業務素質、服務水平和管理能力密切相關。實驗技術人員在其中發揮骨干作用,是提高開放教學質量的重要動力。
實驗室開放與常規的集中式教學不同。由于課時所限,常規教學通常由實驗技術人員準備好相關儀器、試劑,任課教師講解原理、指導操作,同一專業背景的學生在課堂內完成基礎性、驗證性的實驗內容。而在開放教學,特別是創新性實驗過程中,參與實驗的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專業背景不一,整個實驗過程都由學生完成。但是讓學生成主角,并不等于放任自由,使實驗室開放無序進行。作為實驗室日常管理人員,實驗技術人員的一個重要職責是對學生,特別是對創新小組的骨干成員進行入室培訓,如實驗室基本規章制度的學習、安全意識和基本技能的培訓,使參與實驗的學生能夠很快的進入角色,最大程度上降低不當操作,避免相關事故的發生。這需要實驗技術人員具備有過硬的業務素質。此外,做為醫學基礎學科的熱點之一,醫學生物化學的發展日新月異,學生科研水平不斷提升,新的實驗技術與儀器不斷引進。這些變化要求實驗技術人員要不斷提升理論修養,拓展知識視野,努力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從而為實驗室開放進行提供有力支撐。
實驗技術人員對實驗材料的保存、儀器的日常維護以及實驗環境的管理,是實驗室日常運行的重要保障。實驗室開放必然引起實驗內容的多樣性,不同的學生創新性科研小組往往有不同的研究材料。這就要求實驗技術人員對實驗材料的保管加以監督,保證進入實驗室的學生按規定存放、使用實驗材料,避免造成混亂。另一方面,實驗室開放帶來實驗室利用率提高的同時,也增大了儀器的日常養護和維修的工作量。為此,實驗技術人員要定期檢查儀器狀態,發現故障及時聯系專業人員維修。同時建立、建全大型、高值儀器的預約、使用記錄制度。因此,實驗技術人員的服務意識、職業責任感是實驗室開放順利與否的重要保障。
實驗室開放主要包括實驗內容的開放、實驗時間的開放、實驗場所和設備的開放。這必然帶來管理工作的復雜,極大增加了實驗技術人員的工作負擔。如果在實驗室管理過程中,實驗技術人員事必躬親,必然導致實驗技術人員負擔過重,實驗室開放難以長期有效進行[4]。因此,推行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輔助管理制度是實驗室長期、有效開放的一個基本制度。該校已建立起了實驗室主任決策,指導教師為咨詢委員會,實驗技術人員為日常主管,學生以社團模式輔助管理的一種有效運行模式。這種模式下,實驗技術人員必須有效組織學生進行日常管理,如實驗室開關門、儀器使用常規培訓、使用情況登記、實驗耗材補充、實驗室衛生維護等,維護好實驗室開放的正常秩序,避免與正常的教學沖突。這種模式要求實驗技術人員從原來單純的執行者,轉變為管理者,要求他們具有良好的執行力和協調、溝通能力,能根據實驗室運行出現的新情況及時更新相應的規章。
實踐表明,實驗室開放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提高動手操作水平的一種可行方式,可緩解實驗學時不足帶來的一些問題,是大學實驗教學改革和發展的一個方向。實驗技術人員的業務素質、服務水平和管理水平是確保這一制度有效、長期開展的關鍵因素。加強實驗技術人員的培訓,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是高校實驗室開放和實驗教學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
[1]王金發,何炎明,戚康標,等.“開放式、研究性”實驗教學模式的創立與實踐[J].高等理科教育,2007(6):97-100.
[2]謝小紅,包秋燕,鮑日元.開放實驗教學管理的探討與思考[J].實驗室科學,2011(5):41-44.
[3]楊云,張瑜,李奇峰,等.中醫院校《生物化學》案例教學庫的建設與思考[J].云南中醫學院學報,2010(2):60-62.
[4]張躍勤.一種新型的實驗室開放管理與控制系統[J].現代科學儀器,2003(3):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