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梅
湘西自治州人民醫院兒二科,湖南吉首 416000
護理安全是指護理工作中,患者不發生法律和法規制度允許范圍以外的心理、機體結構或功能上的損害、障礙、缺陷[1]。每一位護理人員都應該重視護理安全問題,尤其兒科作為一個特殊的護理群體,兒科病房收治的患兒大多因年齡小,語言表達能力差、活潑好動,并且患兒病情變化快、癥狀有時不典型,易發生護理意外事故,因此,兒科護理人員更應該提高護理安全意識。安全是護理工作的主題,針對兒科服務對象特殊性,醫護人員應善于識別客觀存在的護理不安全因素,采取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
護理人員法律觀念淡薄,對風險預見能力差,患方維權意識增強,只要護理工作中出現一點差錯,家屬就會投訴護士。兒科護理人員除了具備一般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以外,還要具備愛心、細心和耐心。兒科護理人員工作量大,思想壓力,職業認同感差,社會地位低。兒科護士工作內容瑣碎、工作負荷過重,同時還要受到家屬的質疑、挑剔和不理解,護士感到身心疲憊,工作力不從心,工作質量下降,易發生差錯事故。個別護理人員由于業務不熟練,病情觀察不到位,服務態度不好,回答家屬問題時,表現出不耐心,語言生硬,甚至與患方發生沖突。這些都是兒科病區護理不安全因素。
護理規章制度,操作規程,崗位職責是護理工作的指南,是護理的法寶[2]。個人的責任意識不強,將會直接影響兒科的護理安全。執行操作規程不認真:不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口頭交接班不認真,導致患兒用錯或漏服藥物。在治療和護理時,未嚴格按照操作流程操作、護理記錄不認真、內容不連貫、書寫不規范、醫護記錄相符性差及未及時準確記錄都是護理安全的隱患之一。如巡視患兒不及時,導致病情觀察不及時,延誤患兒的搶救時機。
每年都有新的護士分配到兒科,有的新護士穿刺技術不過硬、專業技術水平低。兒科穿刺技術難度高,加上護士穿刺技術生疏很難一次成功,導致家長不滿意。專業知識欠缺,病情觀察不到位,不能及時反饋給醫生,這也是護理安全管理的隱患。
兒科患者用藥劑量偏小,個體差異大,因而配置藥液程序復雜,藥品更新快,種類多,劑量計算復雜,難以掌握,容易出現加藥錯誤。部分患兒的家屬在給患兒用藥時不遵醫囑。小兒的血管壁薄,血管通透性大,并且患兒好動,針頭易脫出,輸入高滲和刺激性藥液時,穿刺部位容易出現滲出腫脹,甚至組織壞死,給患兒身心帶來極大的痛苦。
病房是患兒在醫院生活和治療的主要場所,因而病房環境對患兒非常重要,應加強管理。在上呼吸道感染及腸道感染的流行季節,患兒非常多,病房擁擠,往往恢復期和急性期的患兒共處一室,如沒有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很容易造成院內交叉感染,為護理安全埋下隱患。
由于現在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家長越來越關注孩子。如靜脈穿刺要求"一針見血",然而,由于小兒靜脈各種客觀因素影響,很難達到要求,從而引起家長不滿情緒。患兒年齡小,治療依從性差。一些家長文化水平低,醫學知識匱乏,不遵醫囑,拒絕必要的抽血化驗檢查,不配合治療和護理,擅自離院,這都給兒科病區增加護理不安全因素。
不斷完善各項護理規章制度、崗位職責及操作規程,使護理人員的工作有章可循。組織全科護理人員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管理辦法》和《臨床護理服務規范 》等法律法規。定期組織相關知識考核,并請相關的專業人士進行相關案例講解,增強護理人員的法律觀念,使護理人員真正懂得用規章制度約束自己,提高風險防范意識。針對兒科特殊性,制定患者發生護理安全意外的緊急預案,急救用品及搶救儀器設備處于應急狀態,減少護理安全問題發生。
組織護理人員學習用藥安全知識重點知識,通過收集藥品說明書,熟悉藥物配伍禁忌,提高專業知識水平。嚴格執行“三查七對”護理制度和無菌操作。患兒的用藥劑量小,按照體重計算法,準確計算出加藥劑量,做到忙而不亂。由于患兒的用藥量小,應嚴格控制輸液速度。對家屬進行用藥知識宣傳,嚴禁患者家屬擅自調快輸液速度及輸液時外出。組織兒科護理技術培訓,提高靜脈穿刺水平,盡量做到“一針見血”。密切巡視穿刺局部位皮膚顏色、溫度、有無滲漏腫脹,如發現穿刺點部位腫脹立即更換穿刺部位,用25%硫酸鎂濕熱敷,減輕患兒的痛苦。
定期組織護理人員業務培訓。通過培訓使護理人員能很好的掌握護患溝通技巧,認識到良好溝通的重要性。針對護士的年資,因人施教,使得每一位護士在原有的技術水平上更進一步。強化兒科專業知識培訓,提高護士應變能力,在緊急情況下能及時準確對病人實施救治和護理。
對生活用品做合理的統籌置放,將熱水平的放置離患兒遠的地方,以免發生燙傷事件。做好分流患兒的工作,對傳染病患兒做好隔離,分室收治不同病種及疾病不同時期患兒,減少或規定探視時間及探視人數,減少院內感染。保持室內良好通風,溫度濕度適宜,病室空氣消毒1次/d。
分配到兒科的護士首先接受兒科護理安全知識教育,了解兒科護理服務對象的特殊性。工作中由帶教老師給予技術上的指導,并進行全程監督,做到放手不放眼,耐心講解、示范,讓護士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學習進修計劃,提高護理技能。
合理配置兒科護理人員,減輕護理人員工作量。實施績效工資制度,提高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靈活排班,資歷高及經驗豐富的護士與低資歷、護理技術水平低的護士合理搭配,確保護理安全。
對患兒表現出關心和愛心,經常撫摸患者頭、多微笑,贊揚小孩的勇敢表現,鼓勵患兒戰勝疾病。對缺乏醫學知識的家屬,及時進行有效的溝通,提高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
兒科護理不安全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包括護理人員的因素、管理因素、患兒及其家屬的因素。只有不斷提高護理人員專業理論知識和護理技術水平、認真落實各項制度的實施、改變護理工作模式等才能消除不安全因素,提高兒科護理質量。
[1]閻成美,翁廬英,李妮.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與管理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7):547-549.
[2]張風清,李珍,黃體純.護理安全的影響因索及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