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萍 王小琴 陳冬華 季瑩 周浩
(1.上海市嘉定區徐行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上海 201809; 2.上海市嘉定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上海 201800)
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多發生于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以下年齡組發病率最高。為掌握徐行地區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我們對2010-2012年該地區手足口病疫情進行了分析。
疫情數據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統[1],人口數據來源于徐行鎮政府人口統計辦。
手足口病臨床診斷病例、確診病例、重癥病例、聚集性病例等參照衛生部印發的《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版)中規定的病例判斷標準。
應用圓形分布統計方法分析[2-3],圓形分布平均角表示發病時間的集中傾向,將發病時間換算成角度,再通過三角函數代換原理,則可求出發病的集中傾向、離散程度及疾病流行的高峰期。
首先求出各月的月中點,以元旦零時為零角度,則1月份有31天,月中點距零為15.5天,2月份有28天,月中點距零為31+14=45天,依次類推。再將時間天數換算成角度,全年365天,相當于圓周360°,則一天相當于360/365=0.9863°,1月份月中點為15.5天,則月中位角為0.9863×15.5=15.29°。通過公式計算圓形Von Mises分布的平均角(ā)和角標準差(s)、r值。由平均角ā和角標準差s反推發病高峰日及高峰期,并運用Raleighs test檢驗平均角是否存在,Raleighs test檢驗公式 :Z=n×r2。
r值為1時,說明1年內疾病全部發生在某個月內;值為0時,說明1年內疾病均勻分布在12個月內;值在0.9以上,說明疾病有嚴格季節性;值在0.7~0.9之間,說明疾病有很強季節性;值在0.5~0.7之間,說明疾病有明顯的季節性;值在0.3~0.5,說明疾病有一定季節性;值在0.3以下,說明疾病有較弱的季節性或季節性差。
2010-2012年上海嘉定區徐行地區共報告手足口病病例616例,2010年發病135例(135.69/10萬),2011年 發 病 160例(177.58/10萬 ),2012年 發 病 321例(348.91/10萬),病例數和年發病率均呈逐年升高趨勢,而2012年達到歷史最高,較2011年發病率翻番。
徐行地區共有10個自然村,各年均有病例報告,發病率較高的自然村依次是:紅星村、勞動村、小廟村,其中紅星村歷年年發病率明顯高于其他自然村(表1)。

表1 2010~2012年徐行地區手足口病發病情況 n(/10萬)
男性發病多于女性,男女比1.52:1;病例集中在0~4歲年齡組兒童,共553例,占病例總數的89.77%。散居兒童449例(占72.89%),其次為幼托兒童148例(占24.03%),學生17例(占2.76%),其他人群的分布比例較低。
應用圓形分布分析法,計算出徐行地區2010-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的季節趨勢特征量,計算過程和結果見表2、3。從表3看,2010年至2012年3年間徐行地區手足口病具有一定的季節性。2010年自3月下旬開始每日報告病例數明顯上升,并在5、6月份達到發病高峰,隨后至7月皆為多發期,4到7月共報告77例,占全年報告病例數的57.03%;2011年自3月起進入病例迅速增長期,其流行期集中在4~6月,共報告100例,占全年報告病例數的62.5%;2012年報告病例數明顯增多,發病時間曲線較前2年流行期提前、發病峰值高、平臺期長;各年份均在9~11月左右出現小幅發病尾峰。

表2 徐行地區2010~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圓形分布分析

表3 徐行地區2010~2012年手足口病發病高峰時點和高峰期
2010-2012年徐行地區手足口病無論從發病率,還是疫情嚴重性,均呈逐年上升趨勢,2012年不僅病例報告顯著增多,而且呈現流行期提前,發病峰值高,峰值平臺期更長的特點,時間特征與當年全國疫情形勢一致。
病例在全鎮呈廣泛分布,以徐行地區中、東部(紅星村、勞動村、小廟村)較為高發,地區之間發病有較大差異,這可能與接觸機會、人口居住密度和流動程度、地區衛生狀況等因素有關,提醒加強這些地區的防控力度。男性發病多于女性,散居兒童發病多于托幼兒童,0~4歲組為主要發病人群,與國內其他地區調查結果一致[4]。究其主要因素,與該年齡段兒童抵抗力低、托幼機構兒童相互接觸密切、室內空氣流通較差,故而引起感染[5]。病例男多于女,性別比例為1.52:1,這與男孩活潑好動、接觸頻繁、傳染機會大有關。
目前無手足口病的疫苗和特效抗病毒藥物[6],但該病具有明顯發病規律,在發病季節、地區、人群中存在差異,應根據這些特征,及時采取針對性防控措施,加強流行月份的疫情監測、強化重點地區的防控措施、積極開展病原學監測、加強對散居兒童和幼托機構的管理等綜合措施,可得到有效控制。
參考文獻
[1]陳德穎, 林向利, 楊正輝.利用國家疾病監測信息管理系統開展手足口病監測報告[J].疾病監測, 2006, 21(8): 435-436,442.
[2]徐天和.中國醫學統計百科全書·描述性統計分冊[M].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4: 143-144.
[3]王慶昌, 李欣.圓形分布分析的EXCEL實現[J].中國衛生統計, 2006, 23(5): 448-449.
[4]吳艷.1 359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學分析[J].中國熱帶醫學,2006, 6(4): 607.
[5]于雪靜, 閆靜, 王皓, 等.93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學調查與臨床分析[J].中國熱帶醫學, 2007, 7(3): 369, 373.
[6]莊振榮.天津市開發區手足口病三起小型爆發的調查分析[J].口岸衛生控制, 2007, 12(1): 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