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顏嘉楣
雌激素與女性老年癡呆癥的預防和治療(下)
雌激素主要通過雌激素受體(ER)的介導發揮生物學效應。大量研究發現,雌激素受體在基底前腦、間腦、中腦、海馬、杏仁體、大腦皮質、小腦皮質等均有廣泛分布,且具有性別差異。除神經元外,神經膠質細胞也存在雌激素的受體,其可能參與了雌激素對認知、情緒、內分泌、神經營養、生殖、腫瘤發生等多種神經功能的調節。
雌激素對神經細胞的作用:雌激素及其受體主要通過3 個途徑發揮作用:經典的雌激素核受體途徑(基因組作用機制);膜表面的受體作用機制(非基因組作用機制);抗氧化作用機制。
近年來研究發現雌激素在神經系統的種種生物學效應是以膠質細胞為中介的,并已確立了膠質細胞介導雌激素作用的途徑。雌激素可能是作為一種神經營養因子對神經元發揮營養神經的作用,還可能是通過神經營養因子間相互對話和信號轉導途徑,激活神經信號轉導通路,抑制了神經元凋亡;在發育期雌激素通過ERa 和BDNF 影響海馬神經細胞的生長、分化和生理功能。
雌二醇不僅可以直接作用于神經元發揮保護作用,還可以通過經典的受體依賴機制和非受體依賴機制作用于血管內皮細胞、星形膠質細胞、小膠質細胞間接發揮神經保護作用。雌激素可直接促進腦內神經細胞軸突及樹突的生長,有建立和維持突觸功能的作用;還可通過促進星形膠質細胞的發育來支持神經元的功能。
雌激素提高血清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濃度是神經保護作用的可能機制之一。適量的雌激素能夠通過提高腦組織中SOD 的含量清除自由基作用及上調Bcl-2 蛋白的表達來保護和修補神經細胞。
雌激素在外周神經再生中的作用:
近年來研究表明雌激素可有效促進周圍神經的損傷修復。雌激素能促進大鼠的坐骨神經功能恢復,通過對抗坐骨神經損傷后引發的脊髓脂質過氧化反應對神經元發揮保護作用。
17β 雌二醇可以抑制神經細胞凋亡,對脊髓組織起神經保護作用。雌激素還可能通過抑制炎癥反應、改善損傷后脊髓血供、抑制脂質過氧化、減少Ca2+內流等對大鼠脊髓損傷起到治療作用。17β 雌二醇可作為自由基清除劑,抑制脂質過氧化物形成,從而減輕脊髓神經細胞損害程度。
雌激素在中樞神經疾病中的作用:適量應用雌激素可改善帕金森病早期的運動障礙及預防、治療老年性癡呆。
老年癡呆癥目前尚未找到改變疾病進程的療法,尤其缺乏確實能明顯改善癡呆的主要癥狀——智能障礙的特效藥物,但許多伴隨癥狀(行為、精神、神經方面)是可以改善的。當前主要有以下治療措施:控制高血壓、腦血管擴張藥(改善腦微循環)、腦代謝復活劑、提高動脈血氧分壓及促進腦組織對氧利用的藥物、維生素類、雌激素、對癥治療等。早期服用腦復康、安理申、艾斯能、哈伯因等藥物,對輕、中度老年癡呆有一定延緩效果。
為提高患者的認知能力,還可以適量服用膽堿酯酶阻斷劑和提高堿能受體感受性激動劑,增加腦內乙酰膽堿濃度。此外,臨床試驗有報道銀杏葉提取物對老年癡呆癥有一定延緩的療效。女性從40 歲開始,適量經皮膚補充雌激素(如意泰麗)可有效預防和治療女性老年性癡呆。
中醫治療:一般多從腦、心、腎等不同臟腑及氣、血、痰、瘀、火、郁等辨證論治,分型用藥。主要治療方法為:補腎益髓養腦法、益氣化淤通絡法、鎮肝熄風健腦法、逐淤滌痰開竅法。
針灸治療:取百會、強間、腦戶、水溝為主穴。
按摩療法:按摩是根據經絡俞穴、衛氣營血的原理和神經、運動、循環、消化、代謝等解剖、生理學知識,用各種手法的物理刺激,通過經絡穴位和神經,使機體發生各種應答性反應,從而達到調節神經系統和內臟功能,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環,修復創傷組織,改善組織結構間的相互關系,松解黏連與攣縮的組織,改善關節活動范圍,提高肌肉工作能力與耐力,消除肌肉疲勞,增強體質及抗病能力。
均衡飲食:均衡攝取蛋白質、食物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低鹽、低動物性脂肪、低糖飲食,降低血脂,減少動脈硬化,減少血管性老年癡呆。美國康奈爾大學科研發現果汁中的酚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夠阻止有傷害性的物質和毒素進入神經細胞,從而保護神經細胞免遭破壞。含酚最多的是蘋果,其次是香蕉和橙子。乙酰膽堿能增強記憶力,可常吃富含膽堿的食物,如豆類及其制品、蛋類、花生、核桃、魚、瘦肉等。維生素B 能有效地降低老年癡呆的發病率,富含維生素B 的食物有貝類、海帶、白菜、蘿卜等。
減少鋁質炊具的使用:鋁與酸、堿、鹽都可發生化學反應,常用鋁質炊具加工或盛放含酸、堿、鹽的食物,食物易被游離出來的鋁元素污染。過量進入身體的鋁會損害中樞神經系統,引起智力下降、反應遲鈍,易導致癡呆。
活動鍛煉:鍛煉和勞動能使血液循環加快,大腦供血量增加,腦細胞得到充足的營養素和氧,使大腦細胞活力增強,健腦防癡呆。維持腰部及腳的強壯。活動手指,如經常寫字、繪畫、手工編織、轉動健身球、彈奏樂器等,能直接刺激腦細胞,延緩腦細胞衰老,防止腦退化。
勤動腦:活到老,學到老,勤動腦,大腦接受信息刺激多,腦細胞才能發達并保持生命力。退休后應該安排一定時間看書學習寫文章,讓頭腦得到活動機會,保持大腦的靈活性。廣交朋友,關心他人,開心多,信息多,活動多,會使自己感到年輕。
勞逸結合:避免過度操勞和精神緊張,充分休息,情緒穩定,積極樂觀,使血壓穩定,保持腦細胞活力和精力旺盛。避免睡得過久血流過緩,增加冠狀動脈和腦血管梗塞的危險。
遵醫囑用藥調節:六味地黃丸具有抗衰老、抗氧化、增強記憶、改善健忘的作用,遵醫囑合理服用藥物對預防老年癡呆有一定的作用。
治療原發病:控制動脈硬化、糖尿病、高血壓和肥胖等病。早發現、早治療。避免過度喝酒、抽煙。
經皮膚補充雌激素:雌激素是女性健康的保護傘,經皮膚補充雌激素(如意泰麗)可有效預防和治療女性老年性癡呆。
日常生活護理:仔細評估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哪些尚可以自理,哪些協助后可自理,哪些完全需要照護。不斷給予老年人精神安慰和生活調養,豐富老年人的生活內容,組織鍛煉,經常看電視,反復進行記憶力、計算能力、手工操作、語言溝通等訓練,提高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質量,延緩老年癡呆進程。
記憶障礙的護理:記憶不只是認知的過程,它與情感交流過程也是密切相關的。愉快回憶受到持續刺激可以使其記憶再生。有研究表明,回憶治療是一項有效的護理措施,當癡呆老人由衷地談論記憶起愉快事件時,他們的語言會變得較流暢。提高老人的生活滿意度,對待健忘老人應多鼓勵,避免大聲訓斥。經常用老人敏感且愉快的語言刺激,體現對老人的尊重和愛護,取得老人的信任,改善記憶狀況。
行為異常的護理:癡呆老人常見的行為異常表現為激越行為,即不能用老年人的特定需求或意識混亂來解釋的某些不恰當的語言、聲音和運動性行為。當老年人身體不適,自身要求過高未能得到滿足時,由于在生理上存在著聽力和視力下降,患者可因幻覺、妄想而產生思維紊亂,表現出注意力的改變,出現受威脅幻覺而產生躁動,用叫喊甚至打人等攻擊行為來表達其恐懼心理。
因此,應該盡量避免一切應激原,病房環境應盡量按老年人原有的生活習慣設置,使其感受到家的氛圍。了解老年人過去的生活習慣和喜好,盡量滿足其需要。在對其進行護理的過程中,鼓勵老人自己完成任務,可使老人易于配合護理和較少有激越行為。在有激越行為的病人中,試圖去轉移病人的注意力,也可有效地減少激越行為的發生。不能用禁止、命令語言,更不能在病人存在激越行為時將其制動或反鎖在屋內,這樣會增加病人的心理壓力使病情加重。
心理護理:老年性癡呆癥患者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癥性心理活動異常。因此,應鼓勵病人與家人和親友交往,從思想上、情感上盡可能多溝通,以減少病人的孤獨感。有幻覺癥特別是有迫害妄想癥的病人臨床表現是思維偏激、固執,對這類病人除給予語言撫慰外,應采取暗示和誘導等方法轉移其注意力。應尊重病人,理解病人,且態度要誠懇,盡量滿足其合理的要求,不能滿足的應耐心解釋,忌用傷害感情或損害病人自尊心的語言和行為。應主動與之交談,要有足夠的耐心,說話要緩慢,句子要簡短,如果病人一次沒有聽懂,可以重復2 ~3 遍,直到病人明白為止。
為家屬提供健康教育:照護癡呆老年人是一個漫長的階段,住院費用不菲,多數家庭選擇居家護理。家庭成員的精心護理對于鞏固療效,延緩病程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由于大部分家屬缺乏照護知識,特別是缺乏護理技能,因此應對家屬或照料者進行癡呆疾病常識的宣教,通過定期家訪.提高照料者的護理技能,指導照料者掌握與老年癡呆病人交流的方法,提高中晚期老年癡呆病人的生活質量。
定向力障礙的護理:應避免老年人單獨外出,外出時給老年人帶上標記家庭地址、電話號碼和回家路線用的卡片。老人可以依據卡片勾起回憶,好心人也能夠將病人護送回家。家里將重要電話號碼做成卡片放在顯眼的位置,最好在電話號碼的旁邊貼上該號碼使用者的照片。
總之,認識老年癡呆的臨床特征,掌握預防老年癡呆的相關方法,完善老年癡呆患者的護理對策,加強對老年性癡呆患者的照顧護理,正確合理使用雌激素,對降低老年癡呆的發病率,延緩發病進程,減輕社會及家庭負擔,增進老年人健康,提高老年癡呆患者的生活質量,確實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