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學剛 馮茜 高楊 方飛
2011 年11 月底,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密云分局接到舉報。舉報人稱自己因腰腿疼,經熟人介紹,通過電話聯系到一名山東籍女子,從此女子處先后兩次花費130 元購買自制藥粉若干包,服用后感到胃部不適。舉報人請藥監部門為其鑒定藥粉是否有問題,同時提供了標示為“千古奇方”的宣傳單一張,自制藥粉4 包。宣傳單上注明:“風濕特效王”成分為馬錢子、天山雪蓮、黑虎骨等9 種飲片,功能為消炎、止痛、舒筋活血,主治風濕、類風濕、骨質增生引起的腰痛;“復方蛤蚧咳喘凈”成分為膽南星、麻黃、海落石等7 種飲片,功能為消炎、止咳、平喘。宣傳單稱這兩種藥是李玉發大夫在祖傳六代中醫秘方的基礎上,采用現代醫學新技術,高溫滅菌蒸發回流取粉制成,對風濕、類風濕、氣管炎、哮喘有特效。經患者臨床服用,有效率100%,治愈率達96%以上,具有見效快、不易復發等特點。上面還印有李玉發的手機號碼。
舉報人提供的藥粉為黑灰色粉末,夾雜白色顆粒,藥監人員感官初步判斷應該是添加了西藥成分。根據舉報線索判斷,密云縣很可能藏匿著制假售假的黑窩點。執法人員立即通報密云縣公安局經偵中隊,請求提前介入。經偵中隊領導也高度重視,派人一同對舉報人進行調查。
經查,那位售賣藥粉的山東籍女子即是李玉發,真名葛某,其通過手機聯系銷售藥品,執法人員經過一周的蹲守和市場巡查,于2011 年12 月22 日,在密云縣大城子鎮農村集貿市場,發現葛某現場銷售“千古奇方”上宣傳的兩種藥品。在公安人員和當地村委會人員協助下,執法人員對葛某位于密云縣新農村的租住地進行檢查,查獲3 種自制假藥,包括:風濕特效王2060 包、復方蛤蚧咳喘凈2020 包、特效腳氣靈8 瓶,風濕特效王原料粉末38.15kg、復方蛤蚧咳喘凈原料粉末11.65kg、特效腳氣靈液體原料2500ml、空膠囊2000 個,現存假藥貨值金額2.398 萬元。葛某稱這些藥品是她在老家按照配方配制,然后郵寄到密云,分成小包后,再拿到鄉鎮集貿市場銷售。執法人員將3 種假藥及其原料藥抽樣,送北京市藥檢所檢驗,結果顯示這些藥品中均含有西藥及激素成分。公安部門隨即正式受理此案。
《藥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條規定:“禁止生產(包括配制,下同)、銷售假藥。”并明確規定以下情形應按假藥論處,包括: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規定禁止使用的;依照本法必須批準而未經批準生產、進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須檢驗而未經檢驗即銷售的;變質的;被污染的;使用依照本法必須取得批準文號而未取得批準文號的原料藥生產的;所標明的適應癥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范圍的。
2011 年2 月25 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的《刑法修正案(八)》明確了制售假藥構成犯罪的條件,將刑法第141 條第一款修改為:“生產、銷售假藥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依據此修訂,嫌疑人只要有制售假藥的行為即可認定構成犯罪。
多年來,以“祖傳秘方”名義制售假藥的案件經常發生,犯罪嫌疑人往往針對各種疑難雜癥,利用患者及其家人急于治愈的心理,騙取其信任并獲得非法收入。本案中,葛某通過宣傳單銷售未經批準生產的藥品,且其制售的假藥非法添加西藥和激素,易對人體造成危害,屬于制售假藥行為。根據《藥品管理法》的規定,應該受到相應處罰。
此外,按照《刑法修正案(八)》的有關規定,制售假藥罪的入罪門檻降低,葛某生產銷售風濕特效王、復方蛤蚧咳喘凈的行為已經構成犯罪,因而應依法移交公安機關。
本案涉案假藥冒充“祖傳秘方”,包裝粗糙,無“國藥準字”標志,由不法分子走街串巷兜售,售價低廉。黑窩點中也沒有像樣的假藥生產設備和大量印制好的包裝盒、說明書,只有簡陋的包裝紙和宣傳單。這些正是農村地區經常出現的制售假藥案件的特點,從上述特點我們深深感到:
第一,由于部分農村患者文化水平低、經濟條件差,因而更容易受到所謂“祖傳秘方”假藥的欺騙,鄉村集貿市場往往又是不法分子兜售假藥的主要場所,因而基層藥監部門應該加強對集貿市場的巡視檢查,并對宣傳單、小廣告提供的假藥線索做深入挖掘。
第二,應當主動依靠當地主管部門的支持,以便及時掌握假藥案件信息。此案在查處過程中,就得到了當地行政村流動人口管理辦公室的大力支持。
第三,應當主動爭取公安部門的大力支持。此案在查處過程中,就得到了密云縣公安局經偵中隊和治安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提前介入,為順利取證創造了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