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區婦幼保健院□文 顧越山
近年來,北京市許多醫療機構的非京籍就醫患者均呈快速增長之勢,郊區的醫療機構也不例外。以通州區婦幼保健院為例:2012 年,該院全年門急診總量達685425 人次,比上一年增長25.0%;住院患者14586 例,比上一年增長22.0%。而持續增加的門急診患者,大部分都是非京籍患者。其中,2012 年的住院患者,北京籍患者只有6031 人,占住院患者總量的41.35%,而非京籍患者卻多達8555 人,占住院患者總量的58.65%。如何應對非京籍就醫患者持續大量增長所帶來的影響,已經成為本市醫療機構不得不正視的問題。
據筆者調查,通州婦幼保健院近年來持續增長的非京籍就醫患者,主要來自兩個群體:一是在北京市暫住的外省市流動人口;二是通州周邊慕名前來該院就醫的河北省部分地區居民。非京籍就醫患者持續增長,主要出于3 個原因。
第一,我國農村改革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使許多地方的農業人口大量向北京地區轉移,從而使通州區的外來農業人口持續增長。過去主要是進城務工農民,現在則從事各行各業的都有;過去主要是進城務工者個人,現在則許多人都拖家帶口。外來流動人口多了,他們中的患者自然也就多了。
第二,通州國際新城的發展和建設,使通州區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不斷增強,從而進一步加快了通州區外來人口的增長。
第三,對于通州周邊河北省三河、香河、大廠等地區的患者和孕產婦來說,通州區婦幼保健院的醫療條件、醫療水平明顯優于外地,醫療服務價格又明顯低于北京城區各大醫院,因而自然會吸引這些地區的患者大量涌入。
非京籍就醫患者激增,主要對通州區婦幼保健院帶來了3 方面影響。
一是非京籍就醫患者占用了大量醫療資源,加劇了本地居民的就醫難和住院難。按照該院現有醫療條件,單純為通州戶籍婦女兒童和其他患者做好醫療服務尚且存在困難,而大量流動人口患者與通州周邊地區患者的激增,自然使本地居民就醫、住院更加困難,同時也特別容易導致本地居民對醫務人員和醫院產生不滿。
二是使醫院醫務人員和管理人員工作負荷大大加重,對正常的業務工作秩序造成很大沖擊。由于非京籍就醫患者激增,廣大醫務人員長期處于超負荷工作狀態,相關管理人員也是常常加班加點,從而使醫院正常的思想教育、業務培訓和職工休假等均受到很大影響,有些臨床科室的醫務人員常常處在疲憊狀態。
三是使醫院的健康管理難度進一步加大。因為臨時在通州區居住的流動人口中的孕婦,絕大多數選擇在該院生產,同時由于她們沒有戶口,居住分散,聯系困難,醫院很難及時為她們做孕期健康檢查和意外情況急救,來該院生產的河北部分縣市的孕婦也是如此。這就大大增加了非京籍孕產婦、非京籍新生兒的健康風險,從而使醫院的健康管理難度明顯加大。
四是使醫院的院內交叉感染風險明顯加大。由于非京籍就醫患者激增,該院的門診和住院病房過度擁擠,從而使就診和住院患者(包括孕產婦和新生兒)院內交叉感染的概率大增,特別是各類傳染病高發季節。
與全市其他醫療機構一樣,通州婦幼保健院非京籍就診患者激增,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趨勢。作為公立醫療機構,既不能將非京籍患者拒之門外,又不能只是被動應付,而應站在以人為本的高度,理性地尋求必要的應對措施。
一是挖掘潛力,最大限度地發揮現有醫療資源的潛能。包括:通過加強業務培訓和學術交流,進一步提高現有醫務人員的醫療水平;加大對重點臨床科室專業人才的引進力度;進一步提高現有診斷、治療設備的使用效率;動員在醫院住院的本院員工及其親屬盡量縮短住院時間。
二是改進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診療工作效率。包括:科學調整醫務人員工作時間,力爭使每天的就診高峰時段有較多的醫務人員接診;改進門診掛號管理和加強導醫,努力幫助就醫患者對癥掛號和減少候醫時間。
三是加強教育,最大限度地激發廣大醫務人員的責任感、使命感及工作熱情。包括深入開展具有本院特色的“倡孝悌、話感恩”活動和“患者滿意的好醫生、好護士”評比活動,引導廣大員工對所有患者一視同仁、高度負責、熱心服務。
四是延伸管理,千方百計加強非京籍孕產婦,特別是臨時居住在本區的非京籍孕產婦的孕期健康管理。通過加強相關信息收集和健康宣傳,動員她們及時參加孕期健康體檢。
五是主動報告,力爭通過政府支持盡快進一步改善現有醫療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