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蘭金初
(接9月上)
……金銀花所含的綠原酸化學物對一些人可引起變態反應。而夏枯草是苦寒之品,對于脾胃虛弱者、低血壓者、弱視者及甲狀腺功能減退者均屬于忌用或禁用的范圍。夏枯草含鉀量很高,如果消費者服用了保鉀利尿藥,又喝了含有夏枯草的飲料,會引起體內高血鉀而損害心臟。就算健康人如果常服或過量服用含有這兩種中藥的飲料或其他劑型的所謂的保健食品,也是有損健康的。對于不明真相的消費者,“怕上火喝某某”,吃出病來了或者病情加重了還不知道自己是受害者。這種混亂的保健食品市場不知何時能休止?人們的健康即使不毀于庸醫之手,也難逃于“保健食品”之手。
從另一方面看,由于保健食品屬于暴利行業,這類企業的財力也自然雄厚,他們有時會專門派人到金銀花的產地進行采購,擠占藥源影響價格,使金銀花從每公斤40元一下子飆到每公斤400多元,以至于市場上出現大量假貨。金銀花是常用藥中的常用藥,金銀花漲價導致藥費猛增,同時,醫保部門也要為此多付出相當多的費用,這也是國家的直接損失。不僅會使廣大患者苦不堪言,也會阻礙醫藥事業的健康發展。
誰在制造公害
從“非典”那年開始,一出現流行性疾病,就有中醫在報紙上登載防病的方子。就拿現在預防甲流的方子來說,它驗證了嗎?中醫的藥方應該像疫苗研制一樣,先要試驗,在驗證有效性后才能普及。而現在預防甲流的這個方子,沒經過驗證就普及,這是不合理的。
另外,沒有驗證,沒有經過實踐的檢驗,沒有驗證它的有效性,怎么能說它有用?你真能保證喝了就不會被傳染嗎?中藥不是疫苗,不會因為你喝了這種方子的藥,病毒就不會在你體內生存下來。你不是接種疫苗,不可能有用的。
目前中藥只能用于治療已經感染甲流的患者,這是確實有效的,而且中藥的抗病毒能力很好。至于喝湯藥能預防甲流,則很難讓人信服,且缺乏依據。這種沒有科學依據而讓大家亂吃藥的行為很可怕,為什么呢,我要問你:你這個藥是不是疫苗?如果不是疫苗就不可能產生免疫效果,那你怎么能防甲流?再說了,每個人的體質不同,你怎么敢保證這個方子適合所有的人?不適合的人喝了,會不會生病?記得“非典”流行期間,出了一個中藥方子,大家猛搶猛喝,結果怎么樣?喝了的人照樣被傳染照樣得病,沒喝的人照樣不受傳染照樣不得病。這種亂推方子做法嚴重損害中醫的信譽。
中醫西化,還有活路嗎?
近10年來中醫院存在嚴重的西化傾向:變傳統中醫坐堂行醫方式為西醫分科室治療模式。醫生治療病人不再是一對一地了解病情,更談不上對病人整體和變化的把握,而是流水線式的、程式化的治療。辨證施治被弱化,根據病人病情變化、情緒變化施治,以及伴隨季節變化而增減不同配伍的處方,統統變成了按照疾病名稱就可套用的中成藥,更不要說多數中醫院使用的藥品80%以上都是西藥。這還算是中醫院嗎?所以,必須限制西藥在中醫院的使用。
再說說“中醫”看病。你走到某些中醫面前,他給你把把脈、問問情況,然后就會給你開出兩個吊瓶。或者你身邊就有這樣的中醫,他自己有個頭疼腦熱,也會迫不及待地跑到醫院去打點滴、吃西藥。你一定會納悶兒:他自己不就是中醫嗎?天天吹自己醫術怎么好和中醫怎么博大精深,為什么自己看病都去找西醫?
為什么現在不少人覺得中醫不可信?不是人們對中醫沒感情,而是眼瞅著打著中醫院名號,一進去就給你開針劑、開吊瓶,病看完了還要給你再開點西藥加點兒中藥,連中醫自己都去順從西方的治療手段。甚至還有更可笑的,有些“中醫專家”就連治療重癥肌無力也大量使用“地塞米粒”等西藥激素,這種簡單而且無知的做法,如何能發展中醫事業?
中醫無權進急診室,致使中醫的急救技術失傳。西醫沒有搶救死亡責任的標準,中醫卻有。中藥的劑量受限,許多方面都是在限制而不是發展中醫。這些“限制”是因為中醫大夫的醫術并不完全具備高業務水平和能力,庸醫亂配方劑致人損傷者就該嚴罰和嚴管。幸虧中醫有治療慢性消耗性疾病和疑難雜病的優勢,否則,連殘羹剩飯都吃不上了。如果醫療改革再次失敗,那將是國人的災難,這是讓人擔心的。由于假洋鬼子太多,必須警惕管理部門和財政部門一如既往地重西輕中,繼續采用“牧師管道士”的政策,那么中醫很快就要進墳墓了。
第九劍:商業醫學時代
中醫商業化
關于中醫為什么這么不爭氣的問題,我提出兩點:一是,中醫想爭氣卻爭不起來,這是客觀原因造成的。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先進的醫療器械不斷面世,CT、核磁共振等各種醫學檢測儀器進入醫院,這些西方的檢測技術,有利于醫生對疾病的確診。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