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彭勇 譚芳
鮮藥(fresh medicine)是指鮮、活應用的藥物,包括新鮮植物藥和新鮮動物藥,是中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醫治病的特色之一。在人類與疾病的斗爭過程中,我們的祖先嘗遍了各種新鮮植物,從中發現了許多能防治疾病的中草藥,鮮藥實則是中草藥的元祖。從“神農嘗白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到提出“中藥鮮用”以及“生者尤良”的觀點,鮮藥的應用一直為歷代醫家所重視,具有豐富的使用經驗和十分重要的中醫臨床應用價值,其臨床應用貫穿于中醫藥學起源與發展的整個過程。鮮藥的應用是我國勞動人民數千年來與疾病作斗爭積累的寶貴財富,是我國傳統中醫藥精華的繼承。本文回顧了我國鮮藥應用及研究的發展歷史,并結合鮮藥的特點,對鮮藥的未來發展提出了筆者的觀點。
兩千多年前,秦漢時期所著的《神農本草經》中就有鮮藥使用的記載,如所載處方中均采用鮮品的三鮮湯(鮮石斛、鮮地黃、鮮沙參或鮮大青葉、鮮薄荷、鮮青蒿)和四生丸(生荷葉、生艾葉、生柏葉、生地黃),用于治療高熱急證和血熱妄行、吐血衄血。漢代張仲景十分重視鮮藥的應用,其所著的《傷寒論》中,生(鮮)姜被靈活應用于多種病癥,功效顯著;其另一部著作《金匱要略》中的百合地黃湯也是以百合和生(鮮)地黃汁來入藥。東晉時期的葛洪著有《肘后備急方》,記載用鮮青蒿絞汁治瘧,生(鮮)刺薊汁治心悶吐血,生(鮮)姜解半夏毒。唐代的孫思邈認為某些藥物必須取鮮汁使用才能產生最佳治療作用,在他所撰寫的《千金翼方》中記載用生石斛治消渴癥,鮮蘆根治肺癰。北宋時期王懷隱等人編寫的《太平圣惠方》廣集民間效方,以生(鮮)藕汁入生蜜攪勻飲服,治時氣煩渴不止。宋代嚴用和根據多年心得,結合臨床實際,廣納古人效方編纂而成《嚴氏濟生方》,其中記載用大薊飲來治療咳血,方中便含有鮮大薊、生(鮮)地黃,療效頗佳。明代李時珍廣泛收集了鮮藥運用于臨床的情況,在其所著《本草綱目》“附方”項下就有1100多條使用鮮藥的記載。清代張璐所著的《本經逢源》中,指出蒲公英必用鮮品搗汁和酒服,治療乳癰效速。吳鞠通所著《溫病條辨》中“銀翹散”方用鮮蘆根;另外記載的“五汁飲”,主要由梨汁、鮮麥冬汁、鮮蘆根汁、荸薺汁、藕汁(或甘蔗汁)組成,方中五物,皆用鮮汁,取其甘涼退熱,其功效較干者煎湯為佳。雷本編寫《時病論》,此書專論時病(指四時感受風、寒、暑、濕、燥、火六氣為病),書中有許多關于鮮石斛、鮮生地、鮮麥冬、鮮蘆根、鮮菖蒲等鮮藥的應用。
新中國成立后,由于黨和政府對中醫藥工作高度重視及大眾需求的增長,鮮藥事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成立了中國癌癥基金會鮮藥學術委員會,并成功舉辦了三屆全國鮮藥學術研討會,為全國從事鮮藥研究的人員與生產者提供了一個交流合作的平臺,鮮藥的研究與開發工作方興未艾、前景廣闊。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12年11月,我國已開發的鮮藥相關產品有49種,有批準文號的產品41種,其中屬于藥品的有6種(金龍膠囊、金水鮮膠囊、鮮益母草膠囊、魚腥草滴眼液、垂盆草沖劑、鮮竹瀝口服液),其余35種為保健食品。在這6種藥品中,金龍膠囊和金水鮮膠囊為復方鮮中藥制劑,而鮮益母草膠囊、魚腥草滴眼液、垂盆草沖劑、鮮竹瀝口服液則是對單味鮮藥的提取加工。
金龍膠囊:金龍膠囊由鮮守宮、鮮金錢白花蛇、鮮蘄蛇三味鮮動物藥組方而成,采用獨特的現代鮮藥制備工藝精制而成,功能破瘀散結,解郁通絡。用于原發性肝癌血瘀郁結證,癥見右脅下積塊,胸脅疼痛,神疲乏力,腹脹,納差等。其中鮮守宮為君藥,破瘀散結,解毒止痛,《四川中藥志》稱其“破血積包塊,治腫瘤”,《本草綱目》稱其“滋陰降痰”,《東北動物藥》稱其“補肺氣,益精血”;鮮金錢白花蛇功效活血通絡、破瘀止痛,有加強守宮搜剔蕩邪之功,為臣藥;鮮蘄蛇善走竄,內走臟腑,外切皮毛,透骨通經散結,為佐使藥;三味動物類藥材,善攻毒祛邪,藥力峻猛,又選用鮮品,祛邪之功尤強。
金水鮮膠囊:金水鮮膠囊由鮮蛤蚧、鮮西洋參、鮮守宮、鮮金錢白花蛇、冬蟲夏草五味藥組方而成,再采用特殊的現代鮮藥制備工藝制得。方中鮮蛤蚧為君藥,功能補腎益肺,納氣定喘。鮮西洋參、鮮守宮共為臣藥,鮮西洋參可益肺陰,清虛火,生津止渴;鮮守宮可祛風定驚,散結解毒。冬蟲夏草為佐藥,既能滋肺陰又能補肺腎。鮮金錢白花蛇為佐使藥,祛風通絡定驚。其中蛤蚧、西洋參、守宮、金錢白花蛇四味均是鮮藥,扶正補虛的效果更好。用于治療腫瘤本虛標實證。
鮮益母草膠囊:益母草具有活血調經、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作用,為婦產科要藥。鮮益母草膠囊以鮮草為原料,采用新的工藝和技術方法對鮮益母草中生物堿等活性成分進行提取,用于月經不調及產后子宮出血等疾病的治療。
魚腥草滴眼液:魚腥草可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其活性成分主要是魚腥草素、揮發油等,鮮品中含量更高,因而療效更好。魚腥草滴眼液即是由鮮魚腥草制得。功能清熱、解毒、利濕,具有殺菌、抗病毒的作用。臨床用于治療急性卡他性結膜炎,流行性角結膜炎。
垂盆草沖劑:垂盆草可以清熱解毒、利濕退黃,鮮用清熱解毒作用更強。垂盆草沖劑即是以鮮垂盆草為原料,對其中生物堿等活性成分進行分離提取,功能清利濕熱,降低谷丙轉氨酶,用于急性肝炎,遷移性肝炎及慢性肝炎活動期。
鮮竹瀝口服液:新鮮的淡竹和青桿竹等竹竿經加工后流出的淡黃色澄清液汁稱為竹瀝,竹瀝具有清熱祛痰、定驚利竅的作用。復方鮮竹瀝液以鮮竹瀝液為主要原料制得,功能清熱化痰,止咳,常用于痰熱咳嗽,痰黃粘稠。
另據不完全統計,鮮藥里共有28味分別有相關的產品,其中鮮動物藥12味,鮮植物藥16味。生姜相關產品數量(9件)為第一,鮮刺參(5件)第二,鮮王漿(4件)第三。鮮茅根和鮮竹瀝、鮮枸杞、鮮金錢白花蛇、鮮沙棘、鮮石斛、鮮西洋參、鮮豬骨等各有2~3件相關產品。鮮蘆薈、鮮牡蠣、鮮八角楓、鮮鮑魚、鮮何首烏、鮮活蛤蚧、鮮雞、鮮苦瓜、鮮蘆根、鮮馬鹿茸、鮮牛蒡根、鮮蘄蛇、鮮守宮、鮮四塊瓦、鮮天麻、鮮烏骨雞、鮮益母草等各有相關產品1件。
法國、英國、日本均對鮮藥研究非常重視,已有不少關于鮮藥制劑的專利。早在1985年,聯邦德國低古薩公司就已在我國申請了鮮春黃菊提取有效成分的專利。許多國家陸續有活性成分保管完好的鮮藥制劑問世。最具代表性的法國里昂地區ARDEVAL試驗藥廠生產的SIPF口服液,該口服液是-50℃ 低溫下將鮮藥精磨成微粒,并在懸浮液中添加乙醇,制成含醇量為30%的懸浮液,使懸浮液在恢復常溫時不會發生酶反應而引起活性成分的變化。SIPF制劑含有鮮植物的全部成分,目前已有纈草、蒲公英、歐山植、黑加侖等植物的SIPF制劑問世。
鮮藥產業發展具有極大的空間
筆者認為,我國鮮藥歷史悠久,需求廣泛,未來鮮藥產業的發展具有極大的空間和潛力。應通過傳統藥物學研究,從本草文獻記載的、中醫臨床或民間可用的中藥材鮮品之中篩選出有開發前景的鮮藥,以主要藥效為指標,進行干品與鮮品的化學成分物質基礎對比研究。應根據道地性建立相應的鮮藥生產基地,開展中藥鮮藥的規范化養殖和栽培,確保鮮藥原料的供應和質量要求。
筆者認為應對鮮藥的物質基礎進行系統研究,找出鮮藥具有獨特療效的活性成分和使之保持穩定的方法,這樣才能科學地使用鮮藥,保證其療效。目前,國內對中藥材有效成分和藥理作用的研究是基于干品進行的,許多數據結果并不完全適用于鮮藥。因此,需要制訂適合中藥鮮藥的質量標準,并比較干、鮮品的藥效異同。要采用科學先進的制劑工藝,創制高水平的鮮藥制劑。
具有中醫藥特色的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的中藥鮮藥制劑將成為現代中藥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以科學發展觀促進鮮藥與中醫藥事業可持續同步發展。
作者小傳
彭勇博士、研究員。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所長助理、藥用植物親緣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生處處長。1986年畢業于四川大學生物系植物學專業;2005年畢業于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中藥學專業,獲博士學位。主要從事中藥資源與中藥信息學研究工作。已發表學術論文130余篇,主編或主要參與編寫學術專著6部。兼任國際傳統藥物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thnopharmacology)執委會委員、中國癌癥基金會鮮藥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中藥雜志》和《中國現代中藥》雜志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