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桂敏 常向平 譚靜
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對化妝品的需求越來越大,被稱為“美麗經濟”的化妝品產業發展迅速,整體規模也隨著產品品種的逐漸豐富及銷量的節節攀升而不斷擴大。一些以批發為主,面對中高檔消費人群的化妝品集散市場應運而生,并于近年來開始大量涌現。化妝品從生產、流通到消費、使用等各環節存在的問題,也正在逐漸積壓并擠占正規的化妝品市場,并逐漸開始在化妝品集散市場得以體現和演化。
作為監管部門,由于化妝品集散市場處于的特殊位置和具有的特殊情況,使得化妝品在監管中不斷遇到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因此,探究化妝品集散市場的監管方法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石景山分局通過創新監管理念,摸索監管機制,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較有針對性的監管方法,但在化妝品監管工作中的一些客觀問題,還是時常阻礙著執法工作的順利開展。

▲藥監執法人員在企業進行化妝品監督檢查
據不完全統計,石景山區目前有化妝品集散市場6個,涉及品種眾多,對區內的化妝品市場具有較強的影響力。針對石景山區集散市場特點,藥監石景山分局采取走進市場現場宣傳、召集從業者座談、發放市場經營狀況調查問卷等形式,進行有效的基礎數據采集和資料收集并及時了解市場運行狀態。
1.1進貨渠道單一 缺乏質量保障 通過座談和調查問卷的反饋來看,多數商戶的進貨渠道為市內大型批發市場,從廠家訂貨和從代理商處訂貨的企業各只占一小部分。從日常監督情況來看,進貨渠道的不確定性從根本上制約了化妝品集散市場產品的總體質量,致使一些違規產品流入市場。這些違規產品又多有重金屬及微生物超標等嚴重問題,勢必對使用者健康造成危害,也必將對社會安全穩定帶來影響。
1.2 索證索票難 規范意識淡薄 據統計,集散市場80%的商戶經營化妝品時間都在8年以上,另外20%的商戶經營時間也在5年以上,多年的經驗使大部分經營者在進貨時都會查看產品質量合格標志、外包裝、生產日期、保質期等一些基本情況,但主動索取相關產品資質和供應商資質的經營者卻極少。只有兩成的經營者會查驗和索要供應商的相關資質、授權委托書、衛生許可批件及檢測報告等資質證明文件。分析其主要原因,一是選擇進貨的供應商本身資質就不全,無法提供相關資質。二是行業潛規則致使個別供應商頤指氣使,對小本經營戶不在意,一些小商戶有苦難言。三是部分經營者對化妝品相關法律法規和規范不了解,對索證索票內容不清楚,致使未索取全相關資質。四是索證索票與否,一般對銷售量的影響并不大,甚至根本不影響銷量,很多經營者往往就懶得多此一舉。
1.3 專業知識不夠 經營者素質不一 化妝品集散市場從業人員文化水平偏低,普遍對從業相關要求和法律法規的學習不夠,理解不深,對經營產品的索證索票意識不強,臺賬混亂,產品審核無標準,致使產品無法追溯,更難以保證質量合格。雖然在調查中發現,經營者大多有7~8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從業經歷,但是很少有人系統地學習過化妝品的相關專業知識,大部分人的從業目的僅僅是為了生存。他們的化妝品知識多是從代理商的講解和產品說明書上獲得,也有的是從各類書籍中,通過自學獲取一些化妝品知識。這些粗淺甚至是錯誤的化妝品常識,對于從業者而言遠遠不夠。
1.4 安全管理為主 專業審核偏弱 目前,市場管理層的主要關注點集中于經營戶的人身、消防、用水用電等安全管理,卻疏于化妝品商戶應遵守的從業要求方面的管理,沒有基本的進貨等環節的審核制度,導致市場偽劣產品泛濫。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化妝品產業面對著龐大的消費人群,其發展前景空間巨大。隨著時代的變遷,愛美之心及一些職業要求逐漸引導著化妝品消費市場走向大繁榮時期。地域人口分布、人均收入、消費水平、時尚潮流變化以及對化妝品的認知程度,也在不同程度地影響著某一區域化妝品集散市場的發展狀況,人們對化妝品的消費狀態也在隨之變化。
2.1 物美價廉是購買者主要心理 藥監石景山分局在調研過程中發現,多數購買者之所以選擇在集散市場購買化妝品,其價格低廉、產品包裝精美且看起來與商超產品無區別占有很大因素。還有少部分低收入者坦言,使用價格低廉標識為名牌產品的化妝品僅僅是為了滿足個人虛榮心,對于產品質量卻沒有太多考量。
2.2 部分人相信所謂的進貨渠道 在集散市場經營的商戶,大都聲稱自己所經營的產品是來自于廠家的直接供貨,省去了中間環節,因此銷售價格較商超更加低廉。大部分消費者對此深信不疑,對產品質量更是極為放心,從不深究,尤其是在反復購買使用,對產品有了一定認可度后,這部分消費人群就會由初次購買者逐漸轉為化妝品集散市場的固定購買者。
2.3 國產品牌化妝品占大部分市場份額在對石景山區的幾大集散市場調研過程中發現,商戶多經營國內品牌,如相宜本草、雅芳等,各品牌也多以美白類、基礎護膚類和彩妝類產品為主打,且消費者多為至少購買了兩次產品以上的“常客”。究其原因,主要因顧客對國產化妝品的認可程度比較高,認為國產化妝品更適合東方人肌膚特點,產品穩定性高,這一部分國產化妝品的購買人群規模也相對固定。因此,經營國產化妝品在集散市場的經營范圍中占有很大比重。
3.1 加大宣傳培訓力度 通過對化妝品衛生知識、相關的衛生法律、法規的宣講,以及經常性和定期的專項化妝品衛生檢查,將檢查結果通過各種新聞媒體給予傳播,開展化妝品衛生知識宣傳,提高廣大消費者對假冒偽劣化妝品的識別能力;定期組織化妝品銷售人員學習化妝品衛生知識和相關的衛生法律、法規,提高經營者的守法意識。
3.2 建立多部門聯動機制 由于監管職責交叉所限,多部門監管,導致藥監部門在監管工作中遇到很多困難。其中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化妝品經營商戶的經營許可證的辦理在工商局而不屬于藥監行政許可范疇,藥監部門只負責日常監管。調研中,部分商戶明確表示,不知道藥監局負責監督化妝品經營質量,普遍認為是工商和質監部門的監管職責。這就給部分企業形成了一個不了解藥監監管職責的概念,對于藥監部門工作的有序開展造成了困難。因此,建立衛生、工商、質監等多職能部門聯合執法機制,不僅能有效提高執法效力,對規范市場經營行為也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發動百姓力量 藥監石景山分局于2012年上半年分別走訪了一些社會機構及社區,廣泛向群眾宣傳普及化妝品相關知識。從這個角度講,發動社會力量,提高群眾對產品質量鑒別知識的知曉率也是杜絕假冒偽劣產品造成社會危害的一個很好的方法,只要百姓都能做到自覺抵制,這些不合格產品也必將因沒有生存空間而逐漸被逼出市場。
3.4 發動保化信息員力量 該分局分別從各化妝品經營單位聘請了一名質管部人員作為保化信息員,發揮這些人的力量進行市場監督,為凈化市場環境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3.5 完善法規建設 完善化妝品的標志、標簽、說明書的法規建設,進一步加強化妝品的標識和產品信息的管理。化妝品的標識和產品信息是消費者獲得產品知情權的必要途徑,隨著化妝品消費市場的不斷豐富,化妝品的新品種、新類別也層出不窮,致使現在國內市場經營的化妝品的標識和產品信息五花八門,非但少有“警告”及標注安全使用指南,指導消費者正確和安全地使用化妝品更是無從談起。完善化妝品的標識、標簽、說明書的法規建設,規范化妝品的標識和產品信息,使消費者通過產品的標識獲知包括產品成分在內的各種必要的產品信息的權利,也是以切實保證化妝品產品安全的重要舉措。
3.6 建立化妝品衛生信息溝通平臺 通過建立化妝品衛生信息溝通平臺,及時將國家衛生部審批的國產特殊用途化妝品及進口化妝品相關信息在衛生信息網上公布,同時,各省審批的化妝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號等相關信息也在衛生信息網上公布。與之配套的,在市場內接入查詢設備,消費者購買化妝品后可以第一時間通過化妝品衛生信息溝通平臺查詢國產特殊用途化妝品及進口化妝品相關信息,可以初步了解產品是否有問題,讓消費者購買到放心產品,也能起到了解化妝品相關知識的作用。
3.7 提高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 由于缺乏輿論宣傳,消費者對化妝品的使用安全知識了解甚少。很多人認為,只要化妝品不引起明顯的皮膚刺激或過敏就是安全的。殊不知,皮膚刺激或過敏只是顯形的損害,更多的損害則表現為隱形的,包括致畸、致癌性等。一些含汞的祛斑類化妝品生產企業,正是利用汞中毒的隱蔽性,大肆宣傳祛斑類化妝品的高效無毒,蒙騙急于求成又愛美的女性消費者。相關部門應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主流媒體,及時進行衛生監督公告,曝光不合格化妝品,同時應進行經常性的衛生知識科普宣傳,讓消費者能夠了解偽劣化妝品對人體危害的嚴重性,理智地選擇合格產品,保護自身健康。
總而言之,消費者在選擇化妝品時,在無法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最好能到正規的商場和專賣店去選購。其次,要選擇適合自己膚質的產品,不應只認品牌,盲目選擇。而監管部門對化妝品集散市場的監管也需要堅持長期持續的有效監管,并不斷探索監管新思路、新方法,從而不斷促進化妝品集散市場真正向物美價廉、品質可靠的市場環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