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超
(江蘇省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蘇常州 213003)
主動脈內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應用及護理
孔令超
(江蘇省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蘇常州 213003)
目的總結主動脈內球囊反搏(IABP)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l)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護理體會。方法對2009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29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進行IABP循環支持治療。結果29例應用IABP的患者好轉25例,因惡性心律失常、肺栓塞、猝死、二尖瓣腱索斷裂原因導致死亡4例。結論IABP治療盡早施行,有明顯的循環支持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為進一步治療贏得時間及減少了并發癥,降低了死亡率。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主動脈內球囊反搏 護理
急性心肌梗死(AMl)是臨床常見的危重癥,多數患者在發病后出現休克趨勢,住院病死率在80%以上[1]。主動脈內球囊反搏(IABP)是機械輔助循環方法之一。這種方法在AMI患者合并心源性休克時得到廣泛應用,病死率有所下降[2]。我院2009年3月~2012年3月應用IABP技術治療的29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觀察中,取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使用IABP的29例患者,其中男21例,女8例,年齡48~81歲,平均年齡64.8歲。心功能按美國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標準分為Ⅲ~Ⅳ級。其中急性下壁心梗7例占24.1%,急性下后壁加右室心梗12例占41.4%,急性廣泛前壁心梗9例占31%,急性右室心梗1例占3.5%。根據冠狀動脈造影結果顯示,均為三支病變,均達到IABP的使用指征,輔助使用時間3~21 d。
1.2 方法 29例患者均采用40ccIABP球囊導管,在床邊胸片指引下嚴格無菌操作技術,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經皮穿刺右股動脈,置入球囊導管至胸主動脈處,使導管頂端位于左鎖骨下動脈,將導管與氣囊反搏泵連接、啟動并妥善固定,反搏比例從1∶1開始,待病情好轉后,逐步調整到1∶2、1∶4、1∶8,直至撤機。
1.3 結果 本組29例患者使用IABP循環支持時間為3~21 d,25例患者顯示有良好效果(有效率達86.2%)后到心胸外科行搭橋手術。4例患者死亡(死亡率13.8%),死亡原因分別為在IABP持續支持下出現惡性心律失常一例;因患肢制動時間過長,深靜脈血栓形成,導致肺栓塞一例;因排便用力導致猝死一例;因二尖瓣腱索斷裂導致死亡一例。
2.1 絕對臥床休息,加強基礎護理 行IABP后,囑患者絕對臥床休息并加用充氣式床墊,取平臥位,抬高床頭15°,置管側肢體彎曲不超過30°[3]。采取正確體位,是保證IABP反搏效果的關鍵之一。
2.1.1 生活護理 每日分別予口腔、鼻腔、會陰部護理2次,床上擦浴可視病情及季節而定,每周1~2次,并應注意保護病人隱私。
2.1.2 飲食護理 可給予高蛋白富含營養易消化飲食,少量多餐,不能進食者,給予鼻飼或腸內、外及靜脈營養治療,增強機體的抵抗力。
2.1.3 適當活動,避免壓瘡發生 鼓勵患者在允許的范圍內活動,每2 h翻身1次,翻身幅度不宜過大,軀體與患側肢體成一條直線,避免屈曲受壓,適當按摩和被動肢體活動。
2.1.4 便秘的護理 根據報道,有40.0%~72.9%的AMI患者伴有便秘[4]。因此,應加強防止便秘和不可用力排便的宣傳教育,指導正確排便以及應用果導、開塞露等緩瀉劑,達到有效護理。
2.2 嚴密觀察病情及輔助循環的效果 行IABP的患者,置于CCU監護病房,持續監測心電、血壓、Sp O2及反搏壓。體溫每4 h監測1次,每1 h記錄生命體征。心率維持在90~110次/min[5],15~30 min評估病人的血流動力學變化對IABP的治療反應,監測動脈壓力波形的變化,每4 h調整零點,保證監測壓力的準確性。了解患者胸悶、胸痛癥狀緩解的情況及用藥后反應。嚴格記錄24 h出入液量,以指導臨床靜脈補液。完整記錄操作過程和各項系數,熟悉IABP各預警系統,如有報警,應立即報告查找原因并盡快排除故障,避免IABP停止工作而影響循環或血栓形成。
2.3 IABP導管的護理 患者穿刺側肢體處于伸直位,穿刺處蓋以無菌透明的傷口敷料,以便于觀察傷口情況。延續部分可用彈力繃帶沿大腿縱向固定,不影響監測觀察及患者活動為宜。防止導管移位、滑脫、扭曲或管道牽拉過緊造成IABP停止工作。更換床單后,應確定導管位置是否正確,必要時以床邊胸片確認。對煩躁病人,在征得家屬同意的情況下,用約束帶行保護性約束。
2.4 抗凝治療護理 IABP使用過程中,常采用肝素抗凝治療,以防止血栓形成[6]。應遵醫囑予肝素500~1 000 U/h的速度持續微量泵入,以保持全身肝素化[7]。每2~4 h/次監測凝血功能,防止出血。同時密切觀察穿刺部位有無滲血以及牙齦、鼻腔有無出血和黑便等情況發生,如有出血傾向,及時匯報醫生,根據醫囑調整肝素用量,達到既能抗凝又不出血的目的。
2.5 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 約有10%~15%的患者應用IABP后出現并發癥,如肢體缺血、栓塞、感染及球囊破裂等,臥床期間,肢體制動易形成下肢深靜脈血栓,特別是腓腸肌部位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導致患肢腫脹、疼痛及腓腸肌痛等癥狀和體征[8]。指導患者每2 h自行活動患側腳趾一次,約2~5 min。每小時觀察患肢皮膚的顏色、溫度、感覺變化,捫及患側足背動脈搏動情況并與健側比較。避免IABP停止工作超過30 min,如超過30 min,應靜脈推注肝素稀釋液,防止血栓形成。如觀察到氣囊導管內有鮮血時,提示氣囊破裂,導致反搏波形消失,必須立即停止反搏并更換氣囊導管[9]。嚴格無菌操作是避免感染的關鍵,穿刺處敷料應隔日換藥,如有污染,應隨時更換,可預防性應用抗生素[10]。病情穩定后,盡快拔管,以減少感染機會。
2.6 拔管的護理 當球囊反搏比例調至1∶4時,提示病情穩定,可考慮停用IABP,拔管前,停用肝素6~8 h,ACT降至200 s以下,嚴密觀察24 h,再行拔管。拔管后,壓迫穿刺處20~30 min,再用彈力繃帶及1 kg沙袋加壓包扎,囑其患側肢體繼續制動12 h,臥床24 h。拔管后局部無出血、紅腫,足背動脈搏動良好,皮膚溫度、顏色正常,說明拔管成功。
2.7 心理護理 由于患者對疾病及治療方法在認知上存在不足而產生恐懼、焦慮甚至抑郁等負性情緒,往往會造成治療、護理上不配合,所以在護理工作中,護士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及良好的語言交談技巧[11],以提高溝通效率。
心源性休克是AMI的嚴重并發癥,病死率為30%~90%,單純藥物治療,長期生存率為10%~15%。隨著IABP廣泛應用,盡早施行IABP循環支持治療,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為進一步治療贏得了時間。專業、精心的護理,減少了并發癥及意外的發生,降低了死亡率,同時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施行IABP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要求更高,應規范IABP術后護理,及時發現問題,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是提高IABP搶救成功率的又一關鍵環節。
[1]Reede G S,Gersh B J.Modern manage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Carrent Problem Cardiol,1993,18(2):81-156.
[2]黃體鋼.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理論和實踐[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02,14(4):246-250.
[3]王京菊.主動脈內球囊反搏的護理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1):58.
[4]劉艷艷,譚小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防便秘的護理干預對策[J].中華臨床醫藥,2003,3(7):89.
[5]單萍,許燕飛.1例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術后的監護[J].上海護理,2003,3(2):97.
[6]張海泳,沈玉枝,王貴芝,等.38例主動脈球囊反搏術并發癥的觀察護理[J].護理研究,2001,15(3):157-158.
[7]林麗霞.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術的護理——附8例報告[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1998,4(4):274-275.
[8]甘俊麗.深靜脈血栓轉向門診治療[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0,19(6):293.
[9]王曉晶.主動脈球囊反搏用于重癥心源性休克患者1例護理體會[J].吉林醫學,2004,25(1):74-75.
[10]朱剛.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術27例體會[J].蚌埠醫學院學報,2002,27(2):180-181.
[11]史瑞芬.護理人際學[J].護士進修雜志,2003,18(6):485-487.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rdiogenic shock 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 Nursing
R472,R542.2+2
B
1002-6975(2013)24-2250-02
孔令超(1973-),女,遼寧沈陽,大專,主管護師,從事臨床護理工作
2013-06-24)
·小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