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金輝,王學明,金晶
(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吉林 吉林 132001)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以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為目標,高職教育課程的實施過程是工作與學習一體化的綜合發展過程。課程體系主要由特定的課程觀、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結構和課程活動方式所組成。課程體系是育人活動的指導思想,是培養目標的具體化和依托,它規定了培養目標實施的規劃方案。
鐵道機車車輛系依托吉林鐵道職業教育集團,立足充分發揮我院與各鐵路運輸企業數十年的合作基礎,經多次現場調研、問卷調查和行業專家座談會,明確了專業從業崗位的人才需求、崗位要求。
(1)專業從業職業分析。鐵道機車車輛專業主要針對機車乘務員和機車檢修鉗工(包括機車鉗工、維修電工、電氣鉗工)兩個主要的崗位。通過調研目前鐵路運輸企業中更為急缺的是機車乘務員,隨著鐵路機車車輛領域的技術進步,先進的列車自動控制技術在鐵路列車駕駛中的廣泛應用,新型運轉制度和乘務制度的推廣,對于機車乘務員的要求也已變化為解鐵路行車的通訊與信號,能操縱機車,并在運行中對一般故障進行判斷與處理。特別是作為鐵路行車的關鍵崗位,直接關系到生命財產的安全,以及“半軍事化”的行業特點,對專業以外的綜合素質和關鍵能力的要求更高。
(2)用人單位對從業人員的要求。鐵道機車車輛專業的學生畢業后應在具有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從事機車乘務員、機車鉗工、維修電工、電氣鉗工等專業領域的設備管理、技術操作、故障處理、技術革新等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應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以及相應的文化水平,能夠在較短時間內達到應職崗位的較高要求,同時還應具備相近崗位的轉崗適應能力。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課程設置重點不突出,針對性不強。課程體系中的選修課單一、設置呆板。課程實施未能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課程結構還缺乏嚴密的科學性。
充分調研和校企合作研討的基礎上,最終確定鐵道機車車輛專業主要面向國有鐵路機務系統、地方鐵路、城市軌道交通企業、大型工礦企業(具有鐵路專用線),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能夠適應機車運用與管理、故障診斷與檢修、相關設備使用與維護等生產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根據調研結果,把鐵道機車車輛專業所對應的職業崗位所必需的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劃分為專業知識技能和非專業能力素質兩部分。
對專業知識技能,根據崗位需要劃分行動領域(工作過程及要求),再根據崗位需要,確定必備的知識技能。
(1)鐵道機車車輛專業正進行由“以崗位為導向的模塊化串型結構的課程體系”向“基于工作過程和教學規律的動態遞進的課程體系”改革。我院鐵道機車車輛系通過2003年“成人大專教改”和“軍培專業設計”以及2006年“高職專業設計”三次較大規模的專業及課程改革,鐵道機車車輛機輛專業課程的設置經歷了由以學科為導向→以崗位群為導向→以工種(崗位)為導向三個轉變過程。到2009年已經改變了原內燃機車、電力機車、鐵道車輛專業學科體系下的課程結構,按機車車輛運用、檢修兩個主要崗位重建課程結構,并按學分制劃分鐵道機車車輛專業的內燃、電力、動車組方向。
從2009年我院經過教育部人才培養水平評估后,經幾年的探索建設,鐵道機車車輛本專業的課程體系已經從由“以崗位為導向的模塊化串型結構”向建設“基于工作過程和教學規律的動態遞進”課程體系轉變。
目前建設中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嚴格依據技術領域和崗位的任職要求,根據分析機車乘務員“一次乘務作業過程”,將其作業過程按照工作循序分解,涉及到制動機、機車電氣、檢查給油等由專門課程解決。以機車乘務員工作過程為導向,充分考慮認知規律,按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原則進行課程培養目標的設計,課程設計中貫徹工學結合、理論與技能相結合、教學與考核相結合原則。
以“機車乘務員崗前培訓”為目標進行課堂教學改革,開發設計設計工作項目,根據項目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落實學生在學習過程的主體地位,學生以解決工作中的問題為驅動,通過自主學習掌握必需的專業知識。
(2)由于高等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有明確的職業針對性,其培養目標為高素質、高技能型技術應用性職業人才。在課程設置中就應當體現以能力為本位,在開發專業課程設計時以任務驅動、行動為導向;考核標準方面原則上以獲得雙證書作為課程考核的標準。
經過三年來的教學改革與實踐,鐵道機車車輛專業已經成為特色示范專業,所培養的畢業生就業對口率高,絕大多數進入國鐵系統各鐵路局、以集通鐵路為代表的各地方鐵路,在較短時間內正式上崗獨立完成崗位工作。通過就業學員和頂崗實習學員的跟蹤調查,用人單位對學員普遍感到滿意。
[1]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2]羅世民.高職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專業建設與課程體系構建[J].南昌高專學報,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