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旺 寧 娜
(湖北省鄂州市中醫醫院,鄂州,436000)
肩周炎屬中醫痹證范疇,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有資料顯示,其發病率約占肩部疾病的42%,占骨科疾病的8%[1]。該病主要臨床表現為肩部疼痛,肩關節功能活動受限,甚至局部肌肉萎縮,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臨床上小針刀治療本病有一定的優勢。筆者采用陽性點針刀松解加拔火罐治療該病,取得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來自我院針灸科門診的肩周炎患者,共38例,其中男18例,女20例,年齡最小者46歲,最大者62歲,平均(51±7)歲,病程最短者2個月,最長者23個月,平均(7±3)個月。
1.2 診斷標準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2]。1)病因多由長期慢性勞損,筋骨受損,氣血漸虛復感受風、寒、濕等外邪所致。2)50歲左右好發,女性多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體力勞動者多見,常為慢性發病。3)肩周疼痛,以夜間為甚,常因天氣變化及勞累而誘發,肩關節活動功能障礙。4)肩周均有廣泛壓痛,外展、后旋等功能受限明顯,日久可出現肩部肌肉萎縮。5)X線片檢查骨質多無異常,病程久、功能受限嚴重者可見骨質疏松。
1.3 納入標準 1)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且屬于粘連期的患者。2)參照《肩周炎》[3]分期標準中屬于粘連期者:肩痛較為減輕,但疼痛酸重不適;肩關節功能受限嚴重,各方向的活動范圍明顯縮小,甚至影響日常生活。3)年齡在45~65歲之間,可按療程堅持治療者。4)診療期間不使用其他治療方法。
1.4 排除標準 1)有肩部韌帶斷裂、鈣化者。2)有嚴重心臟病及重度高血壓未能有效控制者。
1.5 治療方法 選取陽性點:向各方向被動活動患者肩關節至最大受限體位時,尋找到的最痛點即為陽性點,做好標記。操作方法:使患者肩關節維持在最大受限體位,常規消毒后,在陽性點(最痛點)處以小針刀順肌間隙方向進針,逢阻力即進行縱疏橫剝2刀,范圍不超過0.5 cm,至針刀下無明顯阻力感即出針,加拔火罐約3~5 min,吸出瘀血后以無菌紗布按壓至不再出血,創口消毒后以創可貼敷貼。待患者休息片刻后進行下一陽性點的治療,操作同前。每次視患者承受能力可行1~3個陽性點的針刀松解治療。以上治療3 d進行1次,共治療3次,就診12 d后評定療效。治療期間指導患者自主行肩關節功能鍛煉。
1.6 療效評定
1.6.1 肩關節功能評分 采用《頸肩痛》[4]推薦的肩部活動功能評定方案,即使用卷尺和旋轉測量角度盤測量肩關節內旋和外旋的角度,摸背試驗和摸口(耳)實驗,將以上4項指標測定結果按評分標準換算,分數越高說明肩關節功能癥狀越輕微。
1.6.2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中“肩周炎”的療效標準。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關節活動范圍恢復正常。顯效:肩部疼痛緩解明顯,肩關節活動范圍改善明顯。有效:肩部疼痛基本緩解,肩關節活動范圍部分改善。無效:臨床癥狀無改變。
1.7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治療前后構成比用t檢驗。
2.1 肩關節功能評分 治療前肩關節功能評分為(156.41±52.71)分,治療后(261.23±49.22)分,前后分有明顯提高,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針刀加火罐治療可明顯改善肩周炎肩關節功能活動。治療前后肩關節功能評分顯著提高,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臨床療效 治愈6例,顯效24例,有效8例,無效0例,總有效率100%。
肩周炎屬中醫學“痹證”范疇,病位在于經筋,多因過度勞損,感受外邪,致氣血運行失暢,日久成瘀,經筋失養,則發為疼痛,遷延失治,可發為筋肉筋膜粘連,關節功能障礙。從西醫病理學分析,早期肩周炎多為急性炎癥滲出期,此時進行局部的注射治療多可達到良好的效果,至粘連期則主要表現為肩部關節囊、肌腱、滑囊等軟組織的增生粘連,導致肩關節的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此期西醫注射治療很難達到理想的療效,而中醫針灸、按摩及藥物治療療程長,患者痛苦大[6],也有報道采用手法、中藥、練功等療法治療肩周炎取得了較好的療效[7]。近年來,小針刀松解治療在臨床上應用較為普遍,且療效較有一定優勢,但目前臨床對肩周炎的針刀治療多偏重于單純壓痛點的松解[8],對具體病變部位進行針對性松解治療的闡述則較少,從臨床實際出發,針刀松解部位的精準性與臨床療效的提高密切相關,為此,必須使針刀的操作要做到常規解剖層面和具體部位的病理狀態相結合。基于此,我們設計了能有效松解軟組織粘連的陽性點針刀松解治療方法,即以陽性點定位后,參照相關學者的松解步驟[9]和療程[10]的治療方法。陽性點的選取以受限體位的痛點為標志,也即局部粘連病灶所在,臨床觀察,肩周炎粘連期陽性點多集中于肩髎、肩髃、肩前、肩峰端及三角肌止點區,在局部常規針刀松解治療后,即可有效達到松解局部粘連的目的,又可減少傳統針刀入路有些不必要的松解創傷。臨床上針刀治療肩周炎結合其他方法可增加療效,如推拿[11-12]、溫針[13]、針刺[14]、痛點阻滯[15]等。本臨床實踐中,我們采用了針刀松解后施以火罐治療,可拔除針刀治療產生的瘀血,防止瘀血在體內造成的二次粘連,進一步提高療效。從理論分析,本治療定位于病灶部位,并針對粘連期的病理特點進行重點靶向治療,較之傳統針刀入路針對性更強,更能達到松解粘連,改善癥狀、體征的目的。從本臨床結果分析,陽性點針刀結合火罐治療對肩關節功能的改善療效,總體有效率達100%,說明本方法療效可靠,適于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1]郭長發.肩周炎的診斷與康復[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3:36-37,57-58,135-136.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90-191.
[3]李平華.肩周炎[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44.
[4]周秉文.頸肩痛[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200-203.
[5]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北京市衛生局,1997:142.
[6]鄧德禮,徐暉,肖立軍,等.小針刀松解治療肩周炎的臨床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08,12(7):651-653.
[7]謝彥華,馬玉靜.中醫綜合療法治療肩周炎235例[J].世界中醫藥,2007,2(5):286.
[8]梁曉紅,吳士振,張新根.臂叢麻醉下肩關節腔液壓擴張、手法松解結合小針刀治療粘連性肩周炎[J].實用醫學雜志,2009,8(25):1345.
[9]陳志伍,陳紅平.針刀整體松解術后手法治療肩周炎臨床療效評價[J].針灸臨床雜志,2010,26(7):1-3.
[10]張偉民.針刀松解治療肩周炎的臨床觀察[J].山西醫藥雜志,2009,38(6):533-535.
[11]郭志文.小針刀結合推拿治療肩周炎40例臨床觀察.中醫藥導報,2009,15(5):50-51.
[12]李萬林,黃靖宇.針刀配合推拿治療肩周炎220例[J].現代中醫藥,2010,30(2):51-52.
[13]地力夏提,郭玉峰,陳磊.溫針加針刀治療肩周炎療效觀察[J].新疆中醫藥,2010,28(4):38-39.
[14]王應軍.小針刀結合針刺治療肩周炎36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雜志,2010,21(8):149.
[15]鐘建兵,江正康.曲安奈德注射加針刀松解治療肩周炎[J].藥物與臨床,2009,21(6):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