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明元,李 曉,陳華偉
(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山東濟南 250014)
山東省重點區域節水型社會建設對策
范明元,李 曉,陳華偉
(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山東濟南 250014)
介紹了山東省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指導思想及“十二五”目標,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形勢,針對“黃藍”經濟區、省會城市群經濟圈、魯南經濟帶等區域特點提出了相應的節水對策。
山東省;節水型社會;水資源
山東省水資源總量不足,缺水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不斷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對于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保障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加強重點區域綜合節水對策研究十分必要。
山東省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落實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按照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山東省一號文件及中央水利工作會議精神要求,以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為核心,以制度創新為動力,以水資源利用觀念和方式的轉變引導和推動經濟結構的調整、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經濟社會發展布局的優化。
近期發展目標是:到2015年,全面建立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實行省、市、縣3級用水總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控制管理,逐步形成需水管理機制。萬元GDP取水量降低至60.1m3以下,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降低至13.5m3以下,灌溉水利用系數提高到0.63以上,確保平水年份實現水資源供需平衡;重點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高到60%以上,地下水基本實現采補平衡,海水入侵得到有效控制,水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和明顯改善。
目前,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被提升為國家戰略,同時省會城市群經濟圈、魯南經濟帶等發展規劃得以進一步推進。這些區域成為全省節水型社會建設的重點區域。
2.1 “黃藍”經濟區綜合節水措施
“黃藍”經濟區是指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的重疊區。其中,前者包括青島、東營、煙臺、濰坊、威海、日照6市及濱州市的無棣、沾化2個沿海縣,陸域面積6.4萬km2;后者包括東營市、濱州市,濰坊市的寒亭區、壽光市、昌邑市,德州市的樂陵市、慶云縣,淄博市的高青縣和煙臺市的萊州市,陸域面積2.65萬km2。該區具有以下特點:一是社會經濟總體較為發達,經濟地位不斷提升;二是當地水資源總量不足,遇枯水年份容易出現嚴重的缺水現象;三是膠東調水工程有利于提高供水保證率,但運行成本較高;四是海岸線長,海咸水資源利用條件較好;五是濱海平原地區地下水超采較為嚴重,海水入侵現象較為普遍。
針對上述特點,應采取以下對策措施:
1)在全省率先全面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嚴格用水總量控制和取水許可管理,鼓勵海洋經濟產業發展,限制高耗水行業和企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遏制社會需水總量增長的趨勢。
2)大力支持企業實施技術改造,擴大海咸水直接和間接利用規模,從技術、財政、金融等多個方面支持海水淡化、海水直流和循環冷卻、海水化學資源綜合利用、工廠化海水養殖等。
3)建立濱海區地下水和海水入侵動態監測與實時預警網絡系統,遵循“采補平衡”的原則劃定重要地下水源地開采紅線,嚴禁地下水超采,并采取地下水回灌、淡水帷幕、地下防滲墻等綜合措施防治海水入侵。
4)依托膠東調水及區域性水系聯網工程建立供
水、防洪、生態等多功能融合的現代水網,實施多水源的聯合調度和優化配置,提高抵御極端氣候突發事件的能力,改善水環境。
5)加強對河口濕地的生態保護與修復,對進入河道的污廢水采取“滯、導、用”綜合措施,對生態敏感區實施動態補水。
2.2 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綜合節水措施
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包括濟南、淄博、泰安、萊蕪、德州、聊城、濱州7市,行政區劃面積5.2萬km2。該經濟圈具有如下特點:一是大部分區域社會經濟狀況相對落后,但省會濟南是全省政治文化中心,具有諸多優勢條件;二是當地水資源嚴重不足,大部分區域對引黃具有高度依賴;三是引黃灌溉用水占區域用水總量的70%以上;四是巖溶地下水較為豐富,并形成了獨特的水生態系統;五是南水北調東線、膠東調水工程在區域內交匯,構成了多水源聯合調度的格局;六是城市污廢水資源豐富,回收利用不足,對水環境構成了較大的危害。
為此,應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強沿黃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建設,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數,平原區加快骨干輸水渠道襯砌,并依據水源條件采取井渠聯合灌溉和低壓管道灌溉;山丘區大力興建“五小”水利工程,推行噴灌、滴灌等灌溉模式,擴大高效節水灌溉面積。
2)強化污水處理與回用工程建設,提高污水處理回用率,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培育節水型企業和工業廢水“零排放”企業,強化新建項目污水回用與再生水利用的要求,利用人工濕地凈化水質。
3)加強巖溶地下水管理,科學劃分地下水保護區,建設水土保持工程以促進水源涵養和地表水下滲,實施人工回灌和生態補水,建設地下水位動態監測與預報預警系統,嚴禁超采,保護地下水環境。
4)加強城市節水力度,加大對老舊城市供水管網的更新改造,降低管網漏損率;鼓勵群眾使用節水器具,不斷提高節水器具普及率。
5)推進綜合水價改革,非農業用水價格盡快調整到補償成本、合理盈利的水平;農業用水要逐步達到保本水平,推行農戶的終端水價制度。
2.3 魯南經濟帶綜合節水措施
魯南經濟帶包括日照、臨沂、棗莊、濟寧、菏澤5市,面積5.05萬km2。該經濟帶具有以下特點:一是當地水資源較為豐富,但多以洪水資源出現,攔蓄利用受工程條件限制;二是區域內的南四湖成為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重要的調蓄設施,地表水環境保護要求高;三是水田大量分布,灌溉用水定額較高;四是區內煤炭開采形成了大量塌陷地,蓄水后進一步形成大小不一的濕地景觀。
為此,應采取以下措施:
1)多渠道促進洪水資源化利用,上游興建水土保持工程以涵養水源,結合“五小”工程建設蓄滯洪水,科學調度骨干河道上的大中型水庫以增加洪水攔蓄量,實施庫庫、庫河、河湖等多種連接工程建設以分散洪水。
2)在南水北調工程沿線大力建設污水收集處理和再生水利用工程,通過“滯、導、用”等綜合措施避免未處理的污廢水進入輸水渠道,同時利用塌陷地等條件建設人工濕地凈化再生水。
3)以南四湖、南水北調東線、沂沭河東調南下等工程設施為基礎,加快河湖聯通工程建設,構建現代化水網,統籌解決供水安全、防洪安全和水生態安全。
4)科學優化農業種植結構,根據地形地貌和水源條件合理推廣農業旱作技術,發展井渠聯合灌溉和高水平節水灌溉,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數。
山東省節水型社會建設是一個長期的、漸近的過程,其目標和重點區域的對策措施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改變,“因地制宜、因水制宜”是應當長期堅持的原則。
(責任編輯黃晞淳)
TV213.4
B
1009-6159(2013)-06-0019-02
范明元(1977—),男,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