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吉龍,蔡振華,李傳永
(1.山東省水文局,山東 濟南 250002;2.淄博市水文局,山東 淄博 255033)
山東省河湖基本情況普查成果概述
丁吉龍1,蔡振華1,李傳永2
(1.山東省水文局,山東 濟南 250002;2.淄博市水文局,山東 淄博 255033)
主要從流域(區域)水系、河流對象、湖泊對象3方面分析了河湖基本情況普查成果。在河流對象普查成果中,著眼于數量、分布情況及不同面積閥值河流數量統計與河口河源變化分析;在湖泊對象普查成果中,著眼于數量、分布及特征統計;最后對河湖普查成果進行結論性闡述。
山東省;河湖普查;統計;分布
河流湖泊基本情況信息是國家自然地理基礎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重要的基本國情信息。普查是國家獲取基本國情信息的重要途徑,開展全國河流湖泊基本情況普查(以下簡稱河湖普查),獲得全面系統的河流湖泊基本情況信息,對于制定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和普及河流湖泊基本知識等具有重要意義。
山東省位于我國東部沿海,地處黃河下游,歸屬黃、淮、海3大流域,地理上分為半島和內陸兩部分。河流關系復雜,特別是平原區,河流縱橫交錯,水系邊界確定困難,且不同的資料水系劃分方法不同。山東省3大流域細分為8個二級水系,分別為海河流域的黑龍港及運東地區諸河水系、漳衛河水系、徒駭馬頰河水系;黃河流域的黃河干流伊洛河至大汶河水系、大汶河水系、黃河干流大汶河以下水系;淮河流域的沂沭泗水系、山東半島諸河水系。
山東省三級區域共11個,分別為海河流域的黑龍港及運東地區諸河區域、漳衛河下游平原區、徒駭馬頰河區域;黃河流域的黃河河口北岸區域、黃河河口南岸區域;淮河流域的中運河兩岸混合區域、南四湖混合區域、新沂河北岸混合區域、沂沭泗區間、山東半島諸河區間、山東半島黃河口南岸以南混合區域。雖然這11個區域不作為河流數量進行統計,但水文站和水位站情況普查表、實測和調查最大洪水情況普查表對這些區域有所涉及,故將這11個三級區域按河流基本情況普查表樣式進行填報,而在資料說明中對這11個三級區域情況進行備注。
河流按照流域內地形起伏變化情況分為山地河流、平原河流、混合河流3類。山地河流指流域內地形起伏大、流域邊界能清晰界定的河流;平原河流指流域內地形起伏小、流域邊界無法清晰界定的河流;混合河流指流域內部分區域流域邊界能清晰界定、部分區域流域邊界無法清晰界定的河流。
山東省涉及5條混合河流,分別為沭河、臧圩河、新沭河、青口河、龍王河,由于這5條河流均有流域面積參數,且在山東省內其支流的流域邊界均可清晰界定,故在山東省的省級河湖普查報告中將這5條河流按山地型河流統計。混合河流面積只計算山地所在流域面積,河長計算至出海口或上一級河流交匯處。山東省達到普查標準的河流共1049條。
2.1 河流數量成果
1)按河流類型統計。山東省以山地型河流為主,共656條,占河流總數的62.5%;平原型河流共393條,占河流總數的37.5%。
分沂入沭水道河流類型由“山地”調整為“平原”。如果該河作為山地型河流進行填報,因流域面積不夠標準不能填報普查表,而該河是沂沭泗河洪水東調南下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分泄沂河洪水入沭河并就近入海、保障沂沭河防洪安全的重要通道,必須在河湖名錄中予以保留并填報普查表,故將該河河流類型進行了調整,但仍按山地型河流進行統計。
2)按跨界類型統計。山東省地處中國東部沿海,陸地與河北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蘇省接壤。因平原
型河流流域邊界難以界定,而河湖普查跨界類型是指流域跨界,故平原型河流沒有跨界類型指標。為統一普查標準,跨界統一指流經跨界。在1049條河流中,省內河流970條,跨省河流79條。
2.2 河流分布情況
1)按流域水系分布統計。按流域劃分,海河流域211條,黃河流域85條,淮河流域753條,分別占全省河流數量的20.1%,8.1%,71.8%。山東省河流主要分布于淮河流域的沂沭泗水系、山東半島諸河水系和海河流域的徒駭馬頰河水系,占全省河流數量的89.5%;海河流域的黑龍港及運東地區諸河水系和黃河流域的黃河干流伊洛河至大汶河水系分布的河流最少,僅占全省河流數量的0.5%。
2)按行政區劃分布統計。山東省河流普查對象涉及全省17個市。以干流流經情況統計各市河流數量,流經臨沂市的河流數量最多,為136條,占全省河流數量的13.0%;其次為菏澤市119條,占全省河流數量的11.3%;數量最少的為萊蕪市,只有19條,僅占全省河流數量的1.8%;威海市河流數量為35條,占全省河流數量的3.3%。山地型河流主要分布在黃河以南和南四湖的湖東區、沂沭河區間、山東半島諸河區間、大汶河水系以及黃河干流大汶河以下水系的濟南地區;平原型河流主要分布在黃河以北的魯北地區、南四湖的湖西區以及小清河與黃河之間的山東半島黃河口南岸區域。
2.3 不同集水面積閾值統計的河流數量
山地型河流及混合河流的流域邊界,主要根據25m間距的數字高程網格數據,由GIS軟件來實現,并由人工進行復核。平原水網區河流集水面積依據各河道規劃設計及治理報告等歷史資料,由各市(縣)水普辦上報,省水普辦統一協調分析,因水網區地勢平坦,流域邊界難以勾繪,該指標只作為參考。
山東省標準以上山地型河流共656條,其中:集水面積50km2及以上的河流655條;100km2及以上的河流329條;1000km2及以上的河流39條;10000km2及以上的河流4條;50km2以下河流1條(為分沂入沭水道)。標準以上平原型河流共393條,其中,集水面積50km2及以上的河流376條;100km2及以上的河流224條;1000km2及以上的河流19條;10000km2及以上的河流2條;50km2以下河流17條。
2.4 主要河流河口、河源變化情況
平原型河流主要依據省水普辦提供的河流走向,國水普辦河湖組應用1∶50000DLG的水系數據及高分辨率遙感影像進行復核確認,即平原型河流的河源、河口大多與歷史資料一致。山地型河流主要根據25m間距的數字高程網格數據,由GIS軟件提取。選取有省水利志記載的流域面積在1000km2以上的34條山地型河流與此次普查成果進行對比分析,其中河口變化的有11條,河源變化的有8條,河源、河口均變化的有3條,河源、河口基本一致的有18條。部分河流發生變化,主要是由于此次河湖普查河流溯源,部分河流干支流關系變動,河源、河口與歷史資料起算點不同造成。
3.1 湖泊數量成果
按照湖泊普查標準,此次普查山東省湖泊對象9個,其中常年水面面積10km2以上的湖泊2個;常年水面面積1~10km2的湖泊6個;1km2以下的湖泊為特殊湖泊大明湖1個,因大明湖常年水面面積雖然不夠標準,但在全國有名,故列入特殊湖泊普查。
3.2 湖泊分布情況
將山東省9個湖泊按流域劃分,海河流域1個,淮河流域8個;按水系劃分,徒駭馬頰河水系1個,沂沭泗水系1個,山東半島諸河水系7個。按行政區劃分布統計,山東省標準以上湖泊在行政區劃上主要分布在濟寧、棗莊、濟南、淄博、濱州、濰坊、青島、威海、聊城境內。
3.3 湖泊特征統計
由于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和湖泊成因等條件限制,山東省湖泊較少。山東省普查湖泊按照跨界類型分,跨省湖泊1個,跨縣湖泊2個,縣內湖泊6個;按照咸淡水屬性來分,淡水湖8個,咸水湖1個。
此次普查充分應用了GPS、RS、GIS等先進技術手段和方法,按全國統一的普查實施方案和技術細則、山東省河湖普查工作方案及相關補充技術規定開展工作,技術路線正確,工作流程合理。通過內業綜合分析與外業調查相結合的工作方式,并與現有使用成果進行對比,廣泛征求各市、縣(區)水利及有關部門的意見,普查成果的資料基礎扎實、技術含量高、質量可靠。此次普查查清了山東省給定標準及以上河流湖泊的基本情況,普查對象數量、結構、分布基礎特征、自然特征及其水文特征符合山東省的河湖客觀實際,達到普查有關技術規定要求
(責任編輯張玉燕)
TV211
B
1009-6159(2013)-08-0019-02
丁吉龍(1958—),男,高級工程師